告訴你0-6歲孩子所需心理營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心理營養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身體營養。

很多現在的父母更重視的可能是孩子身體方面的營養。

例如:每天我們都要給孩子把飯餵得飽飽的,希望她(他)身體強壯等,於是我們就忽略了對孩子的心裡營養的補償。

其實,孩子的心理營養,對孩子的內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跟身體營養一樣重要。

那究竟孩子在0-6歲需要哪些心理營養呢?我們現在就從年齡段來分析一下。

1-1.5歲(依附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嬰兒期,他(她)們所需要的心理營養的特點是完全依賴媽媽。

他(她)們最需要媽媽的陪伴,特別是高質量的陪伴。

所謂高質量的陪伴,就是人在心在。

例如:很多媽媽在給孩子餵奶時是邊餵奶邊看手機或看電視的,跟孩子雖然是人在一起,但是心卻並沒有放在孩子身上。

孩子年齡越小靈性越高,孩子的感受就越是敏銳。

他(她)們能感受到媽媽的注意力是否全集中到自己的身上。

如果一個孩子透過哭聲來表達需求,家長就會立刻擔心孩子是否冷了?餓了?還是尿了?如果孩子仍然在哭,那麼我們就要排除身體上的原因,孩子一定是在尋求心理上的關注。

那麼我們的媽媽就要多抱一抱,多多愛撫。

很多嬰兒都會有一種感受,就是他(她)們在和爸爸媽媽相處的過程中,會意識到我是最重要的。

不管你們有多忙,只要我不舒服了,或餓了,或生病了,你們都會放下所有的一切先來滿足我。

像那些經常架或吵架或工作很忙的父母,就沒有辦法顧及到孩子的這種需求。

這種感受對他(她)們的一生都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他(她)們得不到這種滿足感,他(她)們就會用一生去尋找這種感覺。

帶著這種感覺長大的孩子,特別容易早戀,尤其是女孩子,她們在作為初中生的時候,總會做出一些特別令父母頭疼的出格的事情。

例如:逃學,抵抗學校,還有跟一些不好的群體交往。

她們需要反覆去驗證:家去我很壞,我很任性,我學習很差,很糟糕,你們還會愛我嗎?那麼長大後她們還會帶著這個感覺結婚。

婚後還總會纏著她的另一半問:你愛不愛我?又愛我哪裡?如果她的另一半回答:愛呀,我什麼都愛啊,那麼她們又要纏著他們一定要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這樣的孩子以後在她們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

那麼,這些孩子在這一時期沒有得到:我在你生命當中是最重要的人的這種滿足感,對她(他)們的人生有什麼影響呢?這個孩子會非常害怕被遺棄。

打個比方,有一個家庭,有個孩子一直在哭,媽媽不理他,那麼這個孩子會覺得媽媽一定是非常討厭他,甚至是憎恨他。

而這個媽媽會覺得:不會呀,怎麼可能呢?就算我再不理他也不可能到討厭的地步啊?實際上在中國很多家庭特別是重男輕女的家庭,假如說他們家生了三個女兒,這個家的婆婆和老公對待這個媳婦的三個女兒的態度就不一樣。

所以,這樣的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會帶給這個媽媽讓這個媽媽產生對這幾個女兒的厭惡感甚至是憎恨感--就是她們才造成自己在這個家的痛苦。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形成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呢?她們是絕望的,是被遺棄的,是沒有安全感的。

她們感覺到:我不管怎樣哭都沒人理我,我是一個被遺棄的人,我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

所以,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這種被遺棄的感覺從始至終一直跟隨者她們。

曾經有一個案例:一個女孩子在和她男朋友訂婚的前一天,她的男朋友逃婚了,於是這個女孩子就拚命打電話給這個男孩子,甚至還會用吃辣椒的方式讓自己胃疼來吸引這個男孩子的出現。

原來她小時候是被外公外婆養大的,所以一旦她和男朋友分開,這種被遺棄的感覺會在她潛意識裡跟這件事聯繫起來,會讓她用這種非常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

1.5-3歲(探索期,分離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她)們所需要的心理營養的特點是: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

從1.5歲開始,家長就會感覺到:孩子不像從前那麼順從,那麼乖了,而是越來越大膽了。

她(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喜歡去探索。

例如:一個孩子,想從台階上跳下來,有些家長就會比較擔心,會說:太危險了!或者她(他)很想拿一樣東西,有些家長又會說:哎呀,這個不能拿!等等。

那這個孩子一定會覺得,父母限制我太多,或者會認為,這個世界真的是非常危險的,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膽小怕事。

當孩子有探索慾望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安全的視線範圍內,讓孩子充分地體驗。

如果一個孩子對開水感到好奇,家長應該把蓋子打開,把水放在杯子口讓他(她)們感受到這是燙的。

有一次有個爸爸和我分享:他的孩子,在十個多月的時候,有一天非常想從床上下來,但是他沒有馬上把他抱下來,而是拿了一個枕頭墊在地上,結果這個孩子就「砰」地一聲摔了下來,當然因為地上有個枕頭沒摔痛,但是這個孩子就知道這樣下床會摔跤,所以他第二次再下床的時候就知道了,不能先頭朝下,而是先把腳放下來,那麼他就從失敗中總結到了經驗,他就從嘗試錯誤的過程中找到了最佳解決方法。

所以我們的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在大人的可控範圍內儘可能多的允許他(她)們犯錯誤。

因為他(她)們犯的錯誤越多就越能增長自己的智慧,就越能讓自己更加成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內心是渴望安全感的,是渴望被允許和接納的。

有的家庭的父母經常吵架的,他們的孩子就會覺得這個家是沒有安全感的,甚至整個世界都是危險的。

所以,我們培養孩子安全感的做法就是父母一定要有平穩的情緒,不大聲,不發脾氣,不暴躁,不打架吵架。

孩子的感受是隨著大人感受而變化的,所以當孩子看到父母的這種表現後就會覺得安全。

例如家長帶著孩子出門,路上看到一隻小狗,(當然每個家長看到這隻小狗都會有不同的反應。

)那麼喜歡這隻小狗的家長就會說:「哇,小狗好可愛啊」!那麼身邊的孩子也會認為這隻小狗是安全的。

但是不喜歡這隻狗的家長甚至看到狗就嚇得又蹦又跳的,那麼他們身邊的孩子就會覺得這隻小狗是是可怕的,是不安全的。

因為人的情緒是可以相互影響的。

家長還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是孩子的安全地基,這是孩子在外面闖蕩或者擁有獨立能力的非常強大的內心力量。

一些孩子從小就有這種安全感的缺失,她(他)們有些6,7歲了還會拉著父母的衣角哪裡都不敢去,甚至父母要她們出門辦一件事或者去和親戚打招呼都不敢。

因為他(她)們的心理營養不夠,(他)她們沒有辦法分離。

那麼,在孩子必須要離開父母獨立的上幼兒園我們要怎樣分離呢?有一個原則就是:溫柔而堅定。

其實很多多少大人離不開孩子。

因為一般都是孩子先哭,然後過一會就好了,他(她)們就會很快適應了,相反很多時候反而是大人在偷偷掉眼淚,其實這是一種分離焦慮,而這種分離焦慮不只是小孩子有,大人也會有。

因為孩子,遲早會和我們大人分開,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我們首先要有一種非常期待和嚮往的激動,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也有我們的事情要做,你已經長大了,你也有屬於你自己的獨立時光,你可以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開心地玩,老師也會像爸爸媽媽那樣愛你照顧你。

雖然我們一時不在你身邊,但是我們一樣愛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她)不是被拋棄,然後堅定得離開!

這樣,我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原來我是長大了,我要學會獨立了。

千萬不要一會跑回來看看孩子,一會又離開,一會又看到孩子哭得那麼傷心就又跑回來不肯走。

這樣,孩子看到父母這樣他(她)就會知道:我可以用哭聲控制爸爸媽媽,我可以哭得更加歇斯底里讓爸爸媽媽心疼然後更捨不得走。

這樣的話,即使家長不說話,家長的這種焦慮,孩子也會感受到。

以後他(她)們會用各種方式來達到逃學,跟父母在一起的目的。

所以在這裡我要提醒我們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千萬不要用幼兒園或者警察叔叔之類的嚇唬他(她)們,讓孩子曲解了這層意思。

我們有時候還會看到,有些孩子喜歡睡覺抱著公仔,有的家長呢就怕抱習慣了有時候就會悄悄拿開。

這種情況是孩子走向獨立的一個過渡期,他(她)們需要一個依戀物來幫助他(她)度過這段時期,一旦他(她)們得到滿足之後就不會這樣了。

那麼這一時期的心理營養一旦不被滿足會有什麼影響呢?

他(她)們特別喜歡控制別人,也特別害怕被拒絕,更加不會拒絕別人。

還有那種探索慾望老是被打斷的孩子,他(她)們也會失去探索的慾望,甚至還會喪失主動探索的能力。

為什麼說會喜歡控制別人呢?如果一個女孩子,她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那麼她早戀之後會通過不斷控制別人來體現我很安全。

這樣,就很容易會導致關係破裂。

那麼,這個女孩子不是在經營人生,而是在尋找人生。

那麼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成年之後與他人會有什麼樣的溝通模式呢?

一種是討好型,另一種是高傲冷漠型。

討好型的孩子由於小時候經常被拒絕,他(她)們的內心是沒有力量的,他(她)們一定是認為自己不夠好,就會通過討好別人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願望。

高傲冷漠型的孩子因為從小經常被拒絕,長大了更加害怕被拒絕所以他(他)們不需要別人幫忙,雖然看起來冷冷的,但是內心其實是極度脆弱的。

4-6歲(認同期)

4-6歲孩子的心理營養,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所需要的心理營養特點就是:價值觀,對自我的認同。

0-3歲的孩子是活在先天氣質,4-6歲的孩子活的就是一種價值觀。

有些人覺得錢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就是老是喜歡發牢騷啊什麼的,孩子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就會學會抱怨,挑剔和指責。

他(她)們看問題總是看到不好的一面,任何事情都是別人的錯。

於是他(她)們就形成了這樣一種人生模式,即價值觀。

那麼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內心渴望是什麼呢?就是肯定和欣賞。

用通俗的話來說,大多數家長會發現這一時期的孩子特別愛面子,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自尊心非常強。

家長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談到一點點關於孩子的事情孩子就會豎起耳朵聽 。

還有的臉皮非常薄。

家長稍微說他(她)兩句就會發脾氣或者生悶氣。

那麼,怎樣做才能給他(她)認同,給他(她)欣賞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傷害孩子的尊心。

比方說,妹妹拿了哥哥的玩具,哥哥看見了一把就搶過去了。

如果有些媽媽說:你怎麼總是這麼自私啊?那,這句話就是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然後就會啟動他的防禦系統,就會跟家長辯解。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哥哥,我知道你是愛妹妹的,你不給她玩只是擔心她會拿走你的玩具,她不會拿的,她只是想玩一會,玩好了就還給你,你可以借妹妹玩一會嗎?用這樣一種尊重的方式跟孩子孩子商量,孩子就會知道,什麼是平等的溝通,孩子也會感覺到媽媽是理解我的,我是愛妹妹的,我不是媽媽眼裡的壞孩子。

第二點就是不要在公眾面前批評孩子。

我們有什麼不好的事一定要私底下和孩子溝通。

前面有說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面子這個概念了,他(她)們非常害怕同伴的不接納,如果在他(她)們同伴面前批評孩子,孩子就會和家長對著來,所以在外要給孩子留足面子。

第三點就是內在的肯定和信任。

舉個例子:假如有個孩子回到家跟家長說:媽媽,我得了一朵大紅花。

那孩子的媽媽會肯定地問他:哇,為什麼老師會獎勵你一個大紅花呢?在肯定的基礎上問為什麼是把效果放大十倍,然後孩子就會把他的優點一五一十地告訴你。

但是假如一個孩子在外打架,回來跟家長說,家長應該怎樣回應呢?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問為什麼了!我們應該要在信任的前提下跟孩子溝通,我們應該說:孩子,媽媽知道你不是一個愛打架的孩子,但你今天打架了,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嗎?這樣孩子就會放下自己的防備,緊張和害怕,把知道的全部說出來。

[小結]:最重要的心理營養是愛

其實,不管是幾歲的孩子,其實最重要的心理營養就是愛,不求回報的愛,這是每個家長都會給予孩子的。

例如,孩子抱著媽媽的大腿說要抱抱,一般很多家長都會像提東西一樣直接把孩子提起來,其實這種方法說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蹲下來眼神連接,抱住他(她),然後再把他(她)抱起來,這樣,讓孩子感受到與佳佳的眼神連接,或心與心的連接。

另外一個表達愛的方式就是讚美和批評。

先來講講讚美。

很多家長其實也很重視 對孩子的賞識教育,但是也有很多家長不懂如何更好的讚美孩子,他(她)們只是用泛泛地方式去讚美。

例如:你很棒啊,你很優秀啊,你真能幹啊等等,那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明白:我到底哪裡優秀哪裡棒哪裡能幹了?那到底應該怎樣正確地讚美孩子呢?

有一個讚美的公式就是:事實+感受+表達期望+身體接觸。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

舉個例子:一個孩子有一天在你不在家的時候把地拖了 首先你了一告訴他:媽媽看到,你在我不在家的時候把地拖了(事實),媽媽看到這個地很乾凈,覺得你非常棒(感受)!媽媽還希望你下次表現更好(表達期望)然後給他一個抱抱或摸摸他的頭或給他一個贊(身體接觸)。

在這個讚美過程中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提到家長感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是為家長做的,如果是關於學習成績的事,就不能用這種方式了,我們應該在前面加個「為你」,即,媽媽真為你感到高興,要讓他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同樣的表達批評也是:事實+感受+表達期望。

假如兩個孩子鬧彆扭,哥哥拿著球玩具到弟弟的頭上了我們應該說:媽媽看到你把玩具扔到弟弟頭上了(事實),媽媽看到非常難受,小弟弟也會非常傷心(感受),媽媽相信你下次一定會好好保護和照顧小弟弟的(表達期望)。

家長在表達愛的時候一定要多跟孩子笑,一個愛笑的媽媽培養的孩子一定也是非常愛笑的。

我們還要注意的是,評價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把事實說出來,千萬不要很虛的去評價。

所以還是那句話:
你小的時候缺什麼,長大一定會用一生去尋找,去彌補。

我們家長一定要從現在起,在孩子小的時候,儘可能多的滿足他(她)們所需要的富足的心理營養,那麼相信在他(她)們長大成人的時候,一定會少了很多的遺憾,多了更多的幸福!


[版權聲明]:本文為快易典幼兒教育獨家原創發布,轉載必究。

更多暖心育兒成長故事,請關注快易典幼兒教育微信公眾號:kimikids 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孩子教育的痛點與癢點

哈哈,這次簡單粗暴的借用了消費心理上的「痛點」和「癢點」兩個詞,來研究小孩子的稀奇古怪的內心世界,看看那些是小大人們比較介意和在意的事情。家長儘量不要去觸及到教育的「痛點」,惹毛了孩子,只會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