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根粗線條怎麼辦?(音頻課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的孩子是根粗線條怎麼辦?作為父母的你是否在苦惱,無論你如何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始終還是那副樣子,那麼我們就要清楚孩子粗線條表現的背後,是怎樣的狀況導致的,或許你就會發現,原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是這樣的啊!

「粗線條」這個標籤,其實是我們大人自己把它貼到孩子身上的,在大人看來,孩子粗線條有這樣3種表現:遇事反應慢、沒反應、對很多事情感到無所謂。

園長媽媽將試著從這3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孩子遇到事情反應慢,不一定就是他們想這麼做,而是在孩子看來,一些事情他不知道該怎麼反應,尤其是在低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大腦還在成長,語言、邏輯、思維等能力都處在一個過渡的階段。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的,孩子也是在慢慢地增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認識。

孩子反應慢,是因為他們需要思考,也可能只是他們此刻不知道該如何反應才好。

父母需要漸漸地教會孩子去理解,並且做出一個正確的反應。

同樣,對於凡事抱有「無所謂」態度的孩子,他們也不一定是真的無所謂。

一種情況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長輩們說遇到事情不要計較,所以潛移默化的,就認為某件事沒什麼,不必計較,便感到無所謂。

這種情況,是孩子沒有分清什麼該計較,什麼不該計較。

另一種情況,孩子也有自己價值觀的取向和判斷,比如當他們自身的利益被侵占時,像是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了、東西被吃了,而他們自己並不覺得有什麼,所以無所謂。

最後一種情況,是孩子遇到事情沒反應,但其實他們是有感覺的。

第一種可能,孩子年紀還小,搞不清楚狀況,不知道該怎麼表達;第二種可能,孩子曾經想表達,但總被忽略,時間長了就會壓抑自己,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就不再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第三種可能,是事情發生得太快,孩子來不及反應,所以就忽略掉了。

以上三種表現,家長不妨對號入座並找到相對應的方法。

那麼該如何將孩子的這條「線」變得越來越細緻呢?

父母們可以先從自身出發,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家長們平日裡的行為舉止,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就會模仿你們的做事風格,所以面對粗線條的孩子,父母親也要審視自己是否就是個粗線條的人。

另外,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雙方都經常對孩子嘮叨,細枝末節的事情都要管,無論孩子做什麼、怎麼做,都會被說,那麼孩子就不知道怎麼反應了,他們就給自己戴上麻木的面具來放棄反應。

園長媽媽要和父母分享一個方法,那就是「表達」。

首先,是言語的表達,這裡要說的是事後表達,事前表達容易被認為是嘮叨。

父母可以在孩子遇到一件事情後,和孩子回顧事情的經過,通過教導孩子怎麼做更好,告訴他們方法,這樣比指責孩子來得更有幫助。

其次,是行動的表達,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來重演當時的事發經過,通過給孩子一個情境,告訴他們與之相對的解決辦法,這也是給孩子一個價值觀上的引導和建立,這樣的言傳身教,也不失為一種有趣味的親子互動。

表達之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溝通」。

父母可以和老師溝通,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孩子面對一些事情的發生是如何反應的,是否跟在自己面前所展現的反應不一樣,如果是,父母不必以此來質問孩子,以免孩子無法在學校敞開自己的心扉。

我們要溝通,不是為了打探孩子的消息,而是為了全方位地來了解孩子在面對狀況時的情形。

當然,父母也要和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想法,弄明白他們是否清楚了你教給他們的方法,並尊重孩子有自己的見解。

總而言之,父母需要通過表達和溝通、情景模擬、審視自己等方式來真正把握到孩子為什麼會有粗線條的表現,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歡迎關注喜馬拉雅FM平台獨家簽約的育兒節目《爸媽行不行》的微信:爸媽行不行,直接收聽超級育兒師Frances領銜的「園長媽媽」專家團製作的,針對0-6歲幼兒情商培育和親子關係輔導的實戰音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孩子是不是在合理地分享?(附音頻課程)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獨苗,被人捧著護著,屬於他的東西從不需要分給別人,不屬於他的東西也會有父母長輩千方百計為他爭取。儘管開始只是一隻蘋果一個梨,但生活點滴的力量可以「穿石」。成長在這樣環境中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