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分呵護孩子,要讓他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己面對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建議一:鼓勵孩子解決和小朋友之間的問題
如果孩子遇到問題了,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想。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相信你會想出好辦法的!」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到好辦法,家長可提點建議啟發孩子,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相信孩子最終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建議二:教孩子分辨「別人的」和「我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也應該在孩子頭腦中強化一個概念:別人的東西不屬於我,我要想玩,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況下才能享用一會兒。
如果別人不願意,自己只能坦然接受。
孩子在接受他人說「不」時,會聯想到自己有喜歡的玩具,別人想玩,也得經過我的同意。
這樣,碰釘子與拒絕他人都會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讓孩子自己主
建議一:讓孩子有自己的判斷力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觀念和判斷。
也許他們生活經驗還不足,可能會出現錯誤的判斷,但這種錯誤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他們需要從中吸取教訓。
沒有足夠的自由發展空間,沒有足夠的實踐,將來需要孩子自己作判斷的時候就很可能束手無策,畢竟誰也不會一開始就能自主判斷。
建議二:遇事請征求孩子的意見
在要求孩子做事時,家長不妨將命令式語氣改為商量式語氣,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動處理好事情。
家中的一些事情,父母儘量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比如,房間的布置、家具的選擇、布藝的裝飾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籌劃設計方案,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議,認真斟酌孩子的建議並加以以採納。
建議三:讓孩子在限定範圍內選擇
當孩子自己選擇做決定時,考慮到孩子知識、經驗的缺乏,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定範圍的選擇權利,也就是讓孩子在限定的範圍中進行選擇。
比如,和孩子選擇房間的窗簾,考慮到顏色的搭配,可以給孩子提供幾種適宜的顏色,讓孩子選擇。
讓孩子學會擔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建議一:孩子的事讓孩子負責
孩子做了錯事,父母不要因為疼愛孩子而為孩子收拾殘局。
這樣做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過失,更不能讓孩子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
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在孩子犯錯後,讓孩子去承擔他的錯誤所帶來的後果,當然必要的時候,媽媽可以給予孩子一些幫助、建議和指導。
建議二: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孩子由於身心發育還不健全,做事情或者做決定時,往往更多地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不太重視行為結果。
這時,媽媽要先提醒孩子,讓孩子明白可能會導致什麼後果。
如果孩子一意孤行,那就讓孩子自己來承擔可能會出現的後果。
因為孩子自己願意做出這樣的選擇,出現不良後果時,孩子會學會分析和思考,學會如何去承擔責任。
做事要有條理
建議一:教孩子做事有條有理
不管是做什麼,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做得有條有理。
例如,房間擺設井井有序,玩過的玩具要放到相應的地方,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
晚上睡覺之前,要教孩子把看過的書放到相應的位置、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
這些歸位的活動,都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建議二: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媽媽可以向孩子示範或者和孩子討論計劃,比如,在周末的清晨,媽媽可以這樣對你的孩子說:「今天媽媽先帶你去公園玩,然後回來吃午飯,午飯後你先睡一會,起床後我們去少年宮學畫畫,學完畫媽媽帶你去王阿姨家玩,好不好?」如果孩子不同意,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議能夠執行的計劃和安排,這種示範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計劃的重要9性,而且,他能夠學著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了解更多青少年健康知識關注微信號syiriseyes
別再吼孩子了!孩子犯錯,家長只需要說這8句話,比打罵都管用!
身邊很多朋友經常向我抱怨孩子不聽話,總是犯錯,說了也不改,有的孩子態度還很惡劣,面對爸爸媽媽的教導還要大發脾氣……其實,這些問題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錯,很有可能是父母的溝通問題,冤枉他們讓孩子覺得很...
別再打孩子了,孩子犯錯家長只要這樣做就夠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中國傳統的育兒觀念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成禍害」,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是生氣,責備,打罵,殊不知,事情沒解決,反倒使你們之間的距離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