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3歲,4個關鍵點教你如何培養出高情商的寶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情商(EQ)即情緒智商,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情商不僅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一個人能否幸福的要素。

二十世紀末期,國外已把情商納入正式教育,然而我國很少看見一個專門教孩子如何提高情商的課堂,那麼媽媽們如何通過自己的培養彌補這一教育空白呢?

1、要用自己的情緒來影響孩子

經常聽見一句諺語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誰家的孩子就有誰家的德行,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所以作為父母首先應該用熱情、豁達、樂觀、友善等好的情緒對待孩子和他人,控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緒,這樣孩子才會具有活潑、大方、快樂、關心他人的良好情緒和性格。

同時大人還要及時排除孩子的恐懼、抑鬱、悲傷、憤怒、等壞情緒。

應該讓孩子懂得在什麼樣的場合用什麼樣的情緒,以便讓孩子逐漸形成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家孩子實在是太不聽話了,不讓他光著腳丫到處亂跑,他非要光著腳,總是和我對著幹,不和他發脾氣都不行。

我想這樣的家長們實在是太多了,看上去是孩子做錯事情惹我生氣,實際上是家長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試問如果是你的領導,你還會對他發脾氣嗎?對孩子發脾氣多容易啊,而且還能體現自己的權威。

只有我們足夠的了解孩子,了解這時段孩子的心理特徵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比如先弄明白這個時段的寶寶為什麼不愛穿鞋子?不穿鞋子真的就完全不可以嗎?當你明白這是孩子走向身心健康必經的階段時,我相信你一定會坦然的接受孩子不穿鞋子。

你需要做的是滿足孩子並且幫助他採取其他的措施來避免由此造成的不良後果。

學會與孩子溝通,多點耐心,創造良好的情緒氛圍,孩子會變成你想要的模樣。

2、關注孩子情感的細微變化

有一次一個朋友帶著她家兩歲半的女兒來我家做客,她家孩子和我外甥年紀差不多,他倆玩著玩著就因為搶玩具爭執起來,家長們立刻把孩子拉開,女孩因為沒有拿到玩具一直在媽媽身邊哼唧哼唧,朋友僅顧著和我們聊天,沒有搭理孩子,女孩的情緒沒有得到安撫並且繼續發酵,女孩氣呼呼的走到我外甥面前抬手打了他一巴掌。

對於孩子們因為搶玩具打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果朋友在孩子哼唧的時候安撫一下孩子的情緒,並告訴孩子玩具是哥哥的,想玩玩具要徵求哥哥的意見,不可以搶東西,或者拿出自己的玩具做下交換,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媽媽平時要注意孩子的情緒情感變化,對於一些合理的、能夠滿足的要求,儘量滿足,對於那些不合理的不能滿足的則要說明為什麼不能滿足。

不能不關心孩子的痛癢、也不能讓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壓抑孩子情感流露,要了解孩子產生某種情感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及時解決問題。

3、要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接觸他人。

家長不要因為怕孩子們打架爭執,而不願意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這正是孩子慢慢學會如何與人相處的途徑,可以歡迎其他小朋友上自己家來玩,也可以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別的小朋友家裡去玩,在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要適當的引導孩子從而增強團隊合作意識,體會分享的樂趣。

家長也可以適當帶孩子參加一些聚會,讓孩子見見世面,學習與各種人打交道。

去超市買東西、進公園,都可以鍛鍊孩子去付費等等。

4、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就是不要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要讓他們學會忍耐,學會等待,培養孩子的耐心,不為眼前的利益所誘惑。

一個心理研究的案例向我們表明了培養孩子學會延遲滿足的重要性。

研究者告訴孩子們說:「這裡有糖,你們可以馬上吃,但如果等我出去辦完事回來再吃,你們可以得到雙份的糖。

」跟蹤實驗的結果表明:那些有耐心等待的孩子,長大後比較能適應環境、討人歡心、敢冒險、自信、可靠;而那些只滿足眼前慾望的孩子,長大後各方面的成就都不高。

三周歲前寶寶的情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為以後的工作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畢竟我們育兒的目標不是學霸,而是一個有自我,具備幸福能力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父母要做這三件事。

最近大家都在說情商的話題,情商到底是什麼,情商高有什麼用?怎麼才能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情商,指情緒商數,稱為EQ,主要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方面的品質。那麼提高情商也就...

孩子一不滿意就發脾氣哭鬧,這麼做輕鬆搞定!

導讀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制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點時間。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接納、最溫柔的堅持」才能逐步喚醒。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

孩子任性發脾氣,家長可以這樣做

嬰兒在出生後就知道用哭聲來表達各種需求,比如尿了拉了、餓了、睏了、生病了等,這是生存的本能。隨著寶寶的心智發展,除了哭,寶寶會逐步學會用語言以及非語言的表情、肢體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對於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