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媽媽犯了什麼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些天和幾個好友聚會,大家大多都已當媽,因此即使是「女友時間」,也難免會聊到孩子。

其中一個好友Jessy的兒子剛滿3歲,原本是打算下學年就送去上幼兒園,然而說起兒子來,Jessy卻是一臉焦慮。

原來雖然孩子活潑可愛,但在日常生活中,卻一刻都離不開媽媽和爸爸:口渴了喊媽媽,即使小水瓶就放在面前,也一定要媽媽拿起來送到手邊;玩積木,爸爸遞一塊,他才拿一塊,更不用說自己穿衣、穿鞋和吃飯這樣的事了。

Jessy覺得兒子完全不能離開大人,真要去幼兒園了,老師有那麼多小朋友要看顧,肯定不能時刻照顧到,那兒子該受多少苦啊!

我們面面相覷不知該怎樣勸導她,而我也忍不住思考,像Jessy兒子這樣的孩子,為何會缺乏基本的獨立自理能力?

香港研究協會近日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4%受訪家長認為子女缺乏足夠的解難能力,擔心他們不能獨自解決問題,對「當子女不在身邊時,我會擔心其不能獨自解決問題」表示「非常認同」或「較為認同」,反映出不少家長認為子女不具備足夠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際上,這些家長們憂慮孩子不能獨立自主時,卻忽略了這樣的問題常常是因為家長自身錯誤的育兒與教育方式所導致:

1

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所有要求

現在的年輕父母對孩子異常疼愛,但凡沒能滿足孩子的心愿,就覺得自己不是好媽媽好爸爸。

而因為大多父母工作壓力較大,不能更多地陪伴孩子,因此也會帶著負疚感,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殊不知這種心理不僅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都一定能得到,其次也會讓孩子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學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

這樣的孩子一旦進入家庭以外的環境中,難免會在社交方面產生一定的障礙,因為習慣了在家中呼風喚雨,到了另一個環境中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完全的滿足,就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

2

不分情況地打斷孩子

「孩子做事總是不能集中精神,玩玩具、讀繪本都是三分鐘熱度。

很大可能是因為孩子有個喜歡不分情況打斷ta的家長。

其實當孩子一個人在擺弄玩具、讀繪本或者乾脆就是拿著一隻蘋果反覆地聞來聞去,都是ta在學習和摸索。

孩子在獨自一人「學習」時,思維和感知是十分敏感的,這個時候如果家長突然貿貿然地出聲打斷孩子,則很可能會直接中斷孩子的思路,導致孩子注意力分散,長此以往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很難集中精神。

3

代勞孩子的一切事

在《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對女兒米婭的教育方式遭到了許多詬病。

已經三歲的米婭卻連自己提褲子都不會,甚至還因為不會上廁所,要被幼兒園勸退。

像米婭這樣的孩子在國內並不少見,一些幼兒園的老師常會抱怨說很多孩子被送來幼兒園後,吃飯穿衣統統不會,有時甚至連廁所都需要老師領進去,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馬雅舒式」家長實在太多了。

這些家長仿佛一個「全能保姆」一樣,包辦了孩子的所有生活起居,讓孩子沒有任何機會來學習如何「自己做」,等孩子到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年紀,家長想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孩子卻根本沒有這個能力自理。

這時候家長們又開始心疼孩子受苦受累,繼續包辦代勞一切事務,這樣惡性循環的最終的結果就是,養出一個又一個的「巨嬰」。

4

按自己意願規劃孩子人生

孩子從一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烈,他們會想要自行感知探索這個世界。

然而現實是,多數家長都習慣於替孩子去規劃人生,從上什麼學校到讀什麼書,學什麼特長,都一步一步排好計劃,甚至連未來的工作婚姻生子,都要列個時間表出來。

孩子們在這樣的「規劃」中,完全失去了自行感知世界的可能,久而久之,也就逐漸喪失了對獨立自主生活的渴望。

孩子無法獨立自主,很大程度上是幼年時家長的教育觀念出現偏差所致。

有些家長在兒童年幼時,將智育當做第一位,片面地把家庭教育理解為對孩子進行單純的課本知識講授、訓練特長技能,而忽視吃飯、穿衣、睡覺等基本的自主生活能力的培養。

認為這些事孩子現在不學習也沒關係,由自己幫孩子代勞就好,只有學習成績和特長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的想法,往往造就出了一個又一個「寄生巨嬰」,他們無法脫離父母這個「寄主」獨自生存。

要打破這種僵局,父母需要從孩子幼時就做出改變,從包辦型父母,轉為協助型父母

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

1歲左右左右的孩子會開始想要自己吃東西,這個時候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太小自己吃不好,就打斷他們的嘗試行為,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學著自己吃飯。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小勺子讓ta試著自己吃,如果一開始不熟練弄得飯菜到處都是,家長們一定不要著急責備,也不要搶著幫孩子餵飯,而是可以選擇給孩子做示範,教ta怎麼,孩子很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久而久之,也能學會怎樣自己吃飯了。

不因為孩子沒做好而隨意批評

從孩子2歲開始,許多家長會開始嘗試讓孩子自己學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自己扣扣子、穿鞋、疊自己的小被子等。

但因為孩子年紀小,一開始可能不太順利,此時家長不應該太過著急,隨意批評孩子,或是因為不耐煩而直接代勞,這樣的做法都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不願再自己動手學做。

學習自理能力是個長久的過程,家長應該多給予鼓勵和支持。

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

孩子2-3歲,正處於「物權觀」的自我建立時期,他們會開始認為一些東西、一些區域是自己私人的,當有其他人(包括養育者)試圖拿走他們的東西,進入他們的「私人」區域時,孩子會用自己的方法保護自己的東西和區域。

對孩子而言,建立「物權觀」能夠培養其獨立自主的能力,因為當孩子在對自己的物品進行整理、保管時,自身的管理能力、動手能力、勞動習慣也得到了鍛鍊。

讓孩子按自己的審美裝扮自己

孩子4歲左右會進入自身的審美敏感期,他們會開始關注外貌與他人對自己外貌的評價,這個時候是培養孩子未來對自我形象、乃至對內在氣質的追求的關鍵時刻。

很多媽媽習慣於給孩子的衣著打扮與各種用品做決定,殊不知孩子對自己的審美有著強烈的追求欲,因此媽媽們不妨嘗試每天晚上睡前讓孩子自己來選明天要穿的衣服和要戴的小背包。

而平時給孩子購置衣物用品時,也可以帶上孩子一起,讓ta挑選自己喜歡的樣式。

擇學堂微信平台(zexuetang_com),一個嚴肅的教育平台。

共享最前沿的教育資訊,最實用的學習方法,最走心的童書產品,最優質的學習課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喪偶式教育這麼普遍?你家中招了嗎?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無比重要的角色,孩子從小的受到的教育會影響他以後的發展道路。而孩子收到的教育跟父母有著很大的聯繫,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什麼是家庭教育,重視家庭教育,並給予孩子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