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寶寶愛打人,找出原因是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歲的寶寶偶爾會用拳頭和牙齒跟爸爸媽媽或其他小朋友「交流」,許多媽媽生怕孩子長大會變得很暴力。

其實一歲左右的寶寶出現攻擊性的行為很正常,應該辨證的看待這些行為:一方面,這種行為只是孩子發育到這個年齡的標誌,每個孩子都會經過這個時期,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另一方面,雖然這是孩子必經的一個過程,但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做正確的指導,孩子很可能會養成打人的壞習慣。

對待一歲「暴力」寶寶,只有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做,才能幫助孩子找到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也和大人一樣,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如果他咬了其他小朋友,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

只是一歲左右的孩子還不會為自己解釋,所以對「他為什麼要咬人?」一直讓我們困惑。

現在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讓寶寶不得不動用「武力」解決問題。

語言表達貧乏

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一歲的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

也正是因為他不會說話,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的溝通,所以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

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達,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時,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訴他「別著急,媽媽會幫助你的」,這樣他就不會把怒火發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寶寶的自衛

有時候孩子打人是出於一種自衛,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小朋友搶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頭髮。

寶寶決不會容忍自己被欺負,他會全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只是一種本能。

口腔在發育

一歲左右的寶寶,口腔內牙齒、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育,他很喜歡把東西放到嘴裡咬,可以幫他緩解口腔發育給他帶來的不適。

另外寶寶在學習說話的時候,也很喜歡把能抓到的東西放到口中,當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

這僅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種方式。

好像只有這樣做他才能得到準確的認識。

#p#分頁標題#e#

寶寶的嘗試

很多爸爸媽媽都想知道,為什麼一旦孩子們和玩具在一起時,就會出現可怕的哭鬧聲,為什麼他們每個人拿到自己的玩具還不能安靜呢?答案很簡單,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帶給他樂趣之外,還意外的發現他的行為可以帶來不同的後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會有事發生」。

所以他總是不斷嘗試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周圍事物。

寶寶的空間感

一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準確的把握空間關係。

所以他經常會發現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擠到一個小空間裡。

出於一種條件反射,他會不自覺地推開擋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對身邊的小朋友採取武力進攻的方式。

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了。

寶寶情緒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選擇自己的方式發泄不滿情緒。

比如在他餓了、累了、尿布濕了時,他的心情就會很糟糕,這時候最容易出現孩子之間互相打鬧。

另外,一歲的孩子正在學習各項技能的時候,當他遭遇失敗時心情會跟著變壞,打人的行為就很容易出現了。

如何正確對待寶寶的攻擊行為?

對寶寶來說,打人和咬人只是他認識周圍事物的一種平常的方式。

所以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停止這種行為。

而你所要做的是保證孩子的安全,讓他在這些攻擊行為中免受傷害。

1、對寶寶的行為說「不」

當寶寶行為可能發生危險時,你應該及時制止他。

用最簡單的語言清楚、嚴肅(但不是威脅)地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

會受傷的。

然後用把寶寶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個動畫片。

除此之外,在寶寶煩躁想攻擊別人的時候,可以為寶寶提供其他選擇,比如給他一個枕頭,讓他隨便處置,還可以教她使勁跺腳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或者教會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氣了可以到你身邊尋求幫助。

#p#分頁標題#e#

2、別讓寶寶從攻擊中獲得任何好處

寶寶並不是故意選擇使用武力爭奪玩具,而只是一種本能的自衛或是生理特徵。

一旦他從這種行為中獲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麼他就可能把攻擊別人和取得玩具聯繫起來。

也就越來越喜歡用攻擊的方式和人交流。

3、要更多注意受害的寶寶

當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時,最好給受傷的寶寶更多關註:吻一吻受傷一方的小傷口,詢問他有沒有問題。

然後,用堅定的語氣對欺負人的寶寶說:「不許咬人。

咬人會讓別人很疼。

」如果孩子被別人咬然後又去咬別人的話,千萬不要懲罰孩子。

4、多稱讚孩子的好行為

當孩子沒有依靠攻擊而解決問題時,你應該多多鼓勵他的這些行為,讓他能意識到這才是對的。

比如你可以表揚他的行為「你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你是個好孩子。

5、做孩子的好榜樣

和孩子玩的時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

如果你對他說「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傢伙的腳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裡,那麼他就會很自然地嘗試對別人這樣做。

6、溫柔地安慰孩子

孩子在發育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走路、說話等等。

這時需要你為他提供一些溫柔的積極的安慰,以防止他變得暴躁。

比如一個舒服的溫水浴。

孩子在洗澡時可以忘記之前的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會讓他對自己重新樹立信心。

7、給孩子們更大的活動空間

如果孩子像大海里的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玩耍。

那你就不必對他們的互相攻擊的行為產生驚訝了。

因為這是必然的結果。

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動的空間過於狹小。

重要提示:爸爸媽媽不能做的三件事#p#分頁標題#e#

對待孩子的攻擊行為,除了上面敘述的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的事之外,還有些事是我們不能做的:

不要訓斥打人的寶寶:寶寶並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你突如其來的訓斥只會讓他感到莫名其妙。

不要因為孩子打人,就讓他也嘗嘗挨打的滋味:孩子不會理解你的用意,他只會覺得你是在傷害他,最壞的結果可能讓孩子不再信任你。

不要鼓勵孩子報復打他的小朋友:如果「受害人」反過來去報復犯人」,那麼最終的結果是「犯人」會越來越多。

如果您關心您的朋友,有如關心您自己,請把這份愛心傳遞給每一個人,

獲取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號:babyxt365讓千萬父母和您一起培養個性智慧的牛孩。

也歡迎關注健康生活類公眾號:微生活大全,微信號(wshdaqu每天學點養生知識,生活更健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脾氣爆愛動粗?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家裡有個淘氣包,動不動就欺負幼兒園的小朋友,打人家還咬人家,我真是三天兩頭跑學校道歉。小本本的同事為了孩子又請假了。這並不是個例!從2歲開始,特別是進入幼兒園後,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有打人、咬人...

矯治寶寶攻擊行為的攻略集

寶寶在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們會發現寶寶經常會出現攻擊行為。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們應該找出寶寶攻擊行為的真正原因,安撫寶寶的情緒,耐心教導寶寶,而不應該總是去呵斥寶寶。寶寶攻擊行為是什麼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