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唯願你適當的年齡,懂適當的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

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

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

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

可每學期結束後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裡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

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並不嚴重。

媽媽讓她打個電話給她爸。

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

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

她有點難以理解:「你怎麼不怕影響我的工作呢?」

媽媽說:「你比較懂事啊!」

「嬌縱有人疼,懂事遭雷劈。

跟爸爸媽媽去商場,明明對玩具愛不釋手,只要父母說一句太貴了,就溫順地點點頭走開。

同學要求幫忙寫作業帶外賣,就算心裡很不願意,但總是和氣地答應了。

老闆布置的任務,任憑繁複無理,也是默默地熬夜加班完成。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被「懂事」這個詞綁架的孩子。

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

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其實,這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孩子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擔心別人不喜歡,所以每天小心翼翼看著大人的臉色生活,失去了她們那個年齡應有的放肆和任性。

「你要懂事,要聽話」

我們平時最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你要懂事,要聽話」,要求一個孩子懂事似乎再正常不過,「懂事」作為一個褒義詞也似乎從未被質疑過。

小時候,電視里有一個經典的公益廣告讓觀眾印象深刻,一個孩子先看到媽媽給奶奶洗腳,然後端著水盆走到媽媽跟前說「媽媽,洗腳」。

這個行為不是討好,而是學習,這種懂事是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那什麼樣的懂事應該引起父母的警惕呢?

知乎上有位網友為這種「懂事」下了個定義:過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權衡利弊而忽視了自身意願,從而喪失了這個年齡段放肆、任性的權利。

這類懂事的孩子往往會有這麼幾種表現:

1、不敢在大人面前任性、放肆,不敢對抗權威

2、處處迎合討好大人,不惜忽略自己的感受

「你要懂事」成為父母控制孩子的手段

「你要聽話,凡事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這似乎是很多父母常說的一句話,他們希望孩子懂事。

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要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並道歉,父母就會停止訓斥。

然而,更多的時候,孩子並不真正清楚自己做錯了什麼,免於被打罵的恐懼令他們將內心深處的委屈隱藏。

久而久之,這樣的模式逐漸被內化,當不好的事情發生,孩子會第一時間無條件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事,會不自覺地因恐懼而內疚,進而變得順從。

有研究表明,那些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懂事,往往是和一些負面的童年經歷相關,經歷過童年家暴和有拋棄經歷的孩子,大腦中支配恐懼和焦慮的腦神經迴路與成人類似,他們的青春期比正常的孩子也來得要早一些。

太懂事的孩子,一生都不太快樂

他們用盡心思讓身邊的人高興,希望以此來避免一切麻煩,卻往往沒有勇氣表達真正的自己。

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變成「老好人」,他們的「好」並非全部來自於愛,而是出於恐懼。

這些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也大多難以真正地幸福。

低自尊,是那些過早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難以逃脫的現實。

懂事已經成為他們討好別人的方式。

後來才明白,他人只會在意你是否溫和、好溝通脾氣好,但只有真正在乎你的人才會關心你是不是受了委屈。

對於父母而言,讓孩子懂事,其實是種殘忍的教養。

願你只懂該懂的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讓孩子過早「懂事」,竟然是種殘忍的教養!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上...

我們是否需要一個懂事的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孩子是一個懂事聽話的寶貝,可以在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安安靜靜的自己玩耍,可以在我們忙碌的時候不打擾我們,甚至可以在我們難過的時候安慰我們。可是,孩子畢竟是一個孩子,他們的世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