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慢,那麼美》,中國與歐洲育兒觀念的碰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麼慢,那麼美》,一位在北歐生活了10年的MM揭露了北歐人的幸福感,更多來源於簡約、自然、寧靜的心態,以及家庭的溫暖、個人努力,而這些是我們可以學會,可以身體力行的,也是我們自古傳統一直倡導的。
然而作為一位寶媽,拜讀完此書後不僅領略了北歐人的幸福,也看到了中國和歐洲育兒觀念的大不同。
1、中國式的喪偶式育兒與歐洲的超級奶爸
中國一直以來提倡「男主外,女主內」,從社會分工的角度把孩子的教育劃分成了家庭內部事務,既是內部的事,就該交給主內的媽媽來負責,爸爸就該去考慮和忙碌掙錢養家等等外面的大事,與孩子聊天,督促孩子寫作業,給孩子開家長會這類內事,抱歉,不是爸爸業務範圍。
這樣就造就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地位的長期缺失。
聞名遐邇的瑞典奶爸假,爸爸們是不會錯過陪孩子一起長大這個過程的。
如果收入沒有老婆高,那就乖乖在家帶孩子吧。
還有長達一年的帶薪「爸爸假期」,爸爸們在孩子6歲以前,可以隨便選擇一年,盡享與孩子親密相處、共度美好成長歲月,避免了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缺失爸爸的關愛。
2、中國的三代同堂生活與歐洲家庭的獨立自主
在中國,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育兒一般都有老人家的參與幫忙。
如果兩代人的育兒觀念一致那還好辦,可是經常大多時候都有各種各樣的矛盾。
現在年輕一些的父母都會主動學習一些科學的育兒書籍,對孩子的教養方面還是比較科學的。
可是現實就是當夫妻雙方都有自己工作的時候,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由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帶的了。
大部分的老人家都會對孫子比較嬌慣和溺愛,所以大多數小孩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平時生活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有些養成了驕橫蠻慣的樣子。
在歐洲高稅收、高收入、高福利的社會模式下,人人老有所養。
每一對夫婦都是獨立的,都有各自的生活圈子,父母也有父母的生活社交圈子,從來不會去打擾和計劃父母的生活,包括要求帶孩子。
所以你會看到一個個金髮碧眼酷勁十足的美女帥哥,一旦走進家庭這個範疇,照樣會用曾經夾香菸的手,紋身的臂膀,撐起撫育兒女的重任,凡事都秉承「自己來」,也因此培養了小孩獨立自主的能力。
3、繁重的課外補習班與全民運動
我們的孩子從小學生開始就得面對各種各樣的作業及考試,有時做到晚上10點都不能完成。
一到寒暑假,孩子們更加忙碌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班,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地滿滿的。
甚至很多家長覺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的孩子從嬰幼兒起就開始了各種興趣班的學習,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感慨現在的孩子缺少童年。
為了讓孩子們從小鍛鍊出一個健康的體魄,就要鼓勵多運動。
每天無論颳風下雨下雪,孩子們必須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這是北歐諸國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強制規定。
中國孩子越少父母越累
以前社會一方面受傳統養兒防老的觀念影響,一方面由於無有效的避孕措施措施,所以家家戶戶孩子都很多,現在由於計劃生育,城市消費壓力大,觀念變化,一家基本上都一個小孩,但是為什麼現在養孩子比以前更累。...
為什麼外國媽媽帶4孩都不累,中國媽媽一孩都崩潰!
中外的育兒觀念一直都是都很大的不同,常常見到一個家庭裡面,媽媽一個人帶一群的孩子,中國媽媽都為之驚嘆,因為咋中國往往都是一個家庭都在帶小孩,還常常感嘆力不從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