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自理能力如何培養之我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理能力,顧名思義,是自己料理、照顧自己的能力。
比如學會自己穿脫衣褲、鞋襪,疊放衣物,在天涼的時候能把內衣塞到褲子裡以防著涼,學會分類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這些孩子們在小班的第一個學期就學會了的技能是培養自理能力的第一步,更是他們擺脫對父母長輩的依賴,學會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的第一步。
這一步在我們成人看來是再簡單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對於孩子們來說,卻不亞於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的那一步。
孩子作為我們的血脈,是我們生命的延續。
通俗點講,在我們百年之後,孩子們會獨自生存在世上。
這也決定了我們所有的親子關係的目標最後都指向為 - 幫助孩子培養出足夠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充分成功地照顧自己的人生。
而一個孩子的成長,必須是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不斷增強。
其中,即包含了學習能力、社交能力、更包含了生活起居的能力也即我們今天說的自理能力。
少部分家長朋友也許仍然會疑惑 – 這些有關吃喝拉撒的日常,是個人就會。
即使現在不會,長大了也就自然會了。
在我女兒改掉需要餵飯的習慣這個問題上,我與我媽媽就因此爭執過。
我媽媽的原話我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她說「你看到有人長大因為不會自己吃飯而餓死的嗎?」
這話聽著好像很有道理。
但包括我媽媽在內的有些家長可能沒想過另一個問題,孩子之間是有差異性的。
在家裡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可是在學校或者其它集體場合呢?當孩子發現別的小朋友可以熟練地自己吃飯,但她卻還需要媽媽老師的幫助才能完成進食;當別的小朋友已經會用筷子而她連勺子的正確握姿都不會。
她會怎麼想呢?這些情形可能會讓孩子心理上不舒服,還可能引發孩子的不自信。
孩子有了能力,她就會有自信,有了自信,就會進一步產生自尊、自愛。
而自尊、自愛會引領她努力獲得更多的能力。
於是孩子會變得更自信。
這是一個不斷正向循環的過程。
因此,我們更不能剝奪他們獲得這些能力的機會,就從最簡單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
也有家長會說,這些大道理說說是容易,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卻困難重重。
的確是如此,孩子愛磨蹭,跟不上大人的節奏。
而家長很多時候又有自己要操心的事情,不可能也不願意耐心等待孩子(比如早上上班來不及,就幫孩子把衣服穿了)。
更有家長會為了給自己減少麻煩,而代替孩子去做本該由孩子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吃飯會吃了一地,打掃麻煩。
於是餵飯)。
這些更多是從家長角度而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的行為,都不利於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如果家長理解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對孩子的意義,時刻不忘親子目標於心,就會時刻提醒自己,儘可能的提供孩子鍛鍊能力的機會並幫助他們獲得能力。
下面和大家分享幾點我對於實際操作上的理解和體會:
1.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孩子的嘗試與努力給於肯定。
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興趣。
不因做的不好或做的慢而包辦代替。
家長懶一點,孩子就能勤快一點。
如果家長很勤快,什麼事都給做了去,孩子自然沒事可做。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想要幫著家長做家務,家長卻擔心越幫越忙拒絕孩子的幫助。
等孩子大了卻又要抱怨孩子不懂事從來不幫自己做家務。
卻不想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局面)。
而當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時,要及時給於肯定。
2.指導孩子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這項工作其實幼兒園老師已經代替我們做了:比如老師分享的兒歌,視頻。
好記好用。
孩子們用了正確方法,學起來就很快。
古語有云: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
既然老師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方法,我們只需要在家裡照樣實踐多加練習即可。
3.提供有利於孩子自理的條件和環境。
比如在家裡為孩子提供有孩子喜歡的卡通造型的餐具,讓孩子喜歡自己吃飯。
為孩子準備箱子玩具架等,供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書籍用,養成歸位的習慣。
另外孩子們穿的衣褲鞋子儘量簡單實用。
便於他們自己穿脫。
那些很花俏但不實用方便的衣物比如背帶褲,儘量不要給孩子穿。
4.有時候孩子因為已經養成依賴的習慣,改的過程會比較艱難和反覆。
有耍賴,不講道理的表現也是正常的。
家長不能妥協,定下規則,也一定要堅持下去。
還是拿餵飯舉例,如果今天要求孩子自己吃飯,明天又妥協餵飯,孩子便會對大人定的規矩不以為然。
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她也是在一步步試探你的底線。
試探你是不是真的會按你說的去做。
這個時候如果妥協,不僅功虧一簣,而且會讓以後的嘗試更難實現。
必須讓孩子知道,你是言必行,行必果的。
5.儘量讓孩子自己承擔行為的自然後果而減少使用被迫的方式。
比如,自己不吃,到點收了飯菜。
孩子挨餓。
挨餓是自然結果。
自己不吃,媽媽就會打。
那打就是被迫接受。
我們都知道強扭的瓜不甜。
如果一件事情是孩子因為懼怕而做到的,那她總有不懼怕你的一天或者總有你不在她身邊的一天,到那時候孩子的行為就會出現報復性的反彈。
如果孩子做這件事情是因為承受了自然後果心甘情願自己做出的。
那便是內化成孩子自己的東西。
(這一點其實非常難做到。
很考驗父母的水平。
說實話我們自己做的也不好。
也很歡迎有經驗的爸爸媽媽可以分享下你們是怎麼做的)
6.最後分享最近令我感觸較深的一點:除去身體肌肉發育還沒有達到要求的確是不會做的情況,有時候孩子已經具備了做一件事的能力卻不願意配合去做,甚至喜歡和你作對唱反調。
往往是孩子在用她的方式來尋求大人的關注,甚至想要因此來證明你是愛她的。
在親子關係良好的情況下,孩子都會願意去做讓家長感到高興的事情。
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孩子是不會與你過多糾結糾纏,而自發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她自身能力的發展上的。
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要首先要維護好親子關係。
關係好了,孩子也就好了。
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皮卡察曾說: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都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可見幼兒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家長的我們更應該積極配合幼兒園和老師們的工作,將孩子們在園所學內化成受益於一生的習慣和品質。
最後,我想引用紀伯倫廣為人知的《孩子》中的一小段結束今天的分享: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
與大家共勉。
寶貝應該自己帶還是送去幼兒園?寶寶入園該準備什麼
每個媽媽自從生了寶寶之後,生活便圍繞寶寶的吃喝拉撒,連睡覺都記掛寶寶有沒有踢了被子,有沒有蚊子。媽媽帶孩子總是面面俱到,經常能看見媽媽寸步不離的跟在孩子後面,深怕孩子磕了碰了。
孩子不能這樣吃飯了,會影響一生的性格
對於孩子吃飯這個問題 ,很多媽媽都喜歡餵孩子吃飯,怕孩子吃不飽,怕孩子弄的到處都是。文文已經三歲了,可是從來都沒有自己吃過飯,每頓飯都是家人喂,現在,文文吃飯成了全家最頭疼的事情。文文拿著玩具一...
家有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這些事再不準備就晚了!
上幼兒園前的各種準備,需要從現在開始了!1.幫助孩子認識幼兒園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家附近的幼兒園或者已經確定未來要去的幼兒園裡參觀,觀看別的小朋友做早操、玩遊戲。讓孩子知道每個小朋友都要上幼兒園,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