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說話,但我無法說出來」|認識兒童選擇性緘默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海英博士創辦的公眾號

情商訓練 • 家長課堂 • 心理諮詢

Happy New Year | 新年快樂

文|海英博士

經常有家長問我,孩子害羞怎麼辦、孩子膽小怎麼辦、見人不說話怎麼辦……

然而,這些問題的背後,有可能是孩子在語言表達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困難。

先來看看這個小姑娘的故事

小甜心4歲多了,非常可愛。

可爸爸媽媽心頭卻有一個令他們非常頭疼的事情,就是入園一年多了,小甜心至今沒在幼兒園說過一句話。

老師也非常有耐心,經常鼓勵她,可她和老師仍然幾乎沒有語言交流,只是用點頭、搖頭的方式代表她的想法。

有的小女孩會願意主動和她交流,她最多在對方的耳朵邊悄悄地說上一兩句。

一開始,老師和家長都以為孩子的是否是聽力有障礙,還是有自閉症,也去了幾個大醫院,都說沒問題。

於是,大家以為孩子長長就好了,可能是剛上幼兒園,孩子還不適應。

可是,大半年過去了,小甜心在幼兒園一點點變化都沒有,回到家裡卻像變了一個人,講著講那,看不出任何問題。

爸爸媽媽心裡很矛盾,想找機會鍛鍊一下孩子,就帶著孩子去參加各種朋友聚會,但是每次聚會都是掃興而歸,小甜心說什麼都不和叔叔阿姨說話,也不和小朋友玩,自己一個人在角樓里靜靜地呆著,爸爸媽媽怎麼勸都不管用。

回家之後,爸爸媽媽批評她沒禮貌,孩子也很委屈,她哭著說「我想和阿姨說話,不知怎麼回事就是說不出來了」

一年多了,眼看小甜心在長大,可是不說話的問題一直在延續。

小甜心的遇到的說話困難,不是自閉症,也不是聽力障礙,而是兒童期的一種心理問題,叫做「選擇性緘默症」。

這種病症的原因很多,比如小時候遭受過重大精神刺激、虐待,然而大多數有這種問題的孩子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原因,更可能是家庭教養方式的問題,比如父母很焦慮急躁、過於嚴格、父母脾氣暴躁、家庭不和睦等等。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如果孩子的性格天生就是膽小、內向,見人容易害羞,並且個性倔強的話,就非常容易患上這種病症。

而這種病症往往不是那麼容易被發現,尤其是孩子在家裡說話正常的情況下,家長往往以為是孩子不適應環境,或者就是這樣膽小內向害羞的性格,非常容易被忽略。

而常常進入小學之後,孩子不說話緘默的問題才會凸顯出來。

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大概有四分之一的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存在語言發育延遲,父母中至少有一方可能在成長過程中語言發育晚。

這也提示我們,孩子在語言發育的過程中,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語言的發展,多和孩子交流,促進親子溝通。

家長們經常提起的孩子膽小害羞的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至少孩子的語言表達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會影響他們在學校等環境中的適應,也非常影響他們自信的發展。

那麼,無論膽小害羞還是已經到了選擇性緘默症的程度,家長方面可以做的:

1 平常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


2 儘量和孩子放低音量說話,避免精彩地大聲呵斥;


3 為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多一些語言溝通;


4 給孩子找專業的機構或者機會活動,促進同伴之間自由交流和理解。

如果孩子的問題持續很久,那麼專業的幫助很重要,單純的行為治療有研究顯示是有效的。

然而,我個人的觀點不要只針對孩子不說話的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從專業的角度上,要從孩子的情緒發展、語言提升、自信和表達等多方面入手,採用單獨一對一、團體活動、遊戲、沙盤等多種形式,來幫助孩子更好地從困境中走出來。

2017.1.6. 晨

海英博士

PS:有什麼話想要對2017年說麼?

有什麼話想要對我們/海英博士說麼?

歡迎在下方留言

2017新年快樂

點擊閱讀原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做到這五點,不再擔心孩子不會說話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發育遲緩(ertongfych)看著別人家同齡的孩子噼里啪啦說個不停,自己孩子連完整的一句話都表達不清楚,只會叫簡單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如:"媽媽,我肚子餓了,我要吃東西...

高能預警,小話匣子在幼兒園為何變成大悶葫蘆

案例: 麗麗的表現讓媽媽很納悶:她在家裡跟爸爸媽媽很愛說話,嘰嘰喳喳的是個話匣子,媽媽甚至有時候都覺得有點兒煩了。今年3月麗麗上了幼兒園,老師卻反映這半年多來麗麗在幼兒園裡不愛說話,開始的時候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