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兒園系列5:還抱怨老師作業布置多?太晚啦!學霸早在2歲時就學會了這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媽媽帶娃太辛苦:

小嬰兒期的事事親力親為,

好奇寶寶期的各種擔驚受怕,

生活習慣的培養更是耗盡心力!

好不容易等寶寶上幼兒園了,

什麼?寶寶作業太多,不願做作業?

於是媽媽只好再天天盯……

如何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蒙台梭利育兒經 | 2-6歲


「伴讀」的習慣,根源在家長

在中國家庭里,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是很普遍的現象。

通常我們認為:是孩子在過程中需要大人的幫助。

但從另一個心理學角度上觀察:家長內心同樣也有想看著孩子寫作業的需求,通過對孩子的監督、掌控,產生成就感、滿足感、與幸福感。

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慢慢習慣於家長的陪伴,覺得只有家長在身邊時才是安心和自在的,被動的出現了「伴讀依賴症」。

寫作業,不干預才有獨立的空間

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還有一部分心理在於: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做到更好,出類拔萃,並獲得老師和他人的賞識。

所以全程指導孩子做作業,並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完成。

比如孩子寫字,家長告訴孩子他可以寫得更工整;孩子在畫畫,家長也愛指手畫腳,希望孩子畫得更符合常人的邏輯。

家長總希望把孩子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老師和其他人,所以總愛黏在孩子身邊,替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完美,而不是逐步的引導孩子獨立的去做好。

獨立性培養,2歲才是最佳年齡

當我們在抱怨寶寶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的時候,不妨追溯一下寶寶更小的時候……

當寶寶在2-3歲的時候,家長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寶寶超喜歡模仿大人,他舉止笨拙可愛,但常出錯、並對於家長友善的幫助,還會莫名奇妙的執拗、發火。

這是因為:此階段寶寶正處於社會性發展敏感期,他希望通過模仿與大人的日常生活,獲得家庭地位與尊重。

所以家長應當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日常生活勞動,孩子自己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做,給他獨立的空間和時間。

同時,此階段孩子的心理:既躍躍欲試、又需要安全感,非常的矛盾。

所以家長可告訴孩子:當碰到困難時,寶寶可以向父母尋求幫助。

同時父母不要盲目幫助孩子。

合適的行為勝過言語,所以良好的示範很重要。

家長引導孩子觀察大人的做法,讓孩子自己動手,才能真正掌握新技能。

現實問題:寶寶比不過別人怎麼辦

當家長根據孩子實際,循序漸進培養著孩子能力時候,入園的孩子會面臨一系列現實難題:寶寶的作業沒有得到小紅花怎麼辦?寶寶不優秀,老師冷落了寶寶怎麼辦?

所以,在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家長的事後檢查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是否存在錯題、漏題、字跡不工整等問題,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完全可以給與一定的鼓勵。

父母的責任在於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學習的環境,並引導孩子進入做作業的狀態,等孩子完成後再進行質量的把關,把真正做的核心部分歸還給孩子。

當孩子形成做作業或學習的儀式,孩子上小學後,他就會更輕鬆,對於成績提升也更有幫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