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能力比分數更重要 興趣引導比獎勵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年一度的「全民高考」昨日落下帷幕。

考場裡披荊斬棘的,是寒窗苦讀十餘年的學子;考場外牽腸掛肚的,卻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的父母。

中國的教育現狀讓大部分家長對分數有種執念,高考雖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仍是大家眼中邁向成功的人生途徑。

近年來,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也有部分家長開始呼籲,「學習」的含義要更廣闊,高考僅僅是孩子人生的一個節點而已。

相對高考更重要的是什麼?個人認為是孩子自己真正成長起來,掌握「學習的能力」,進而懂得獨立思考、穩慎選擇,有空間去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

這都需要家長為他們搭建學習和成長的空間。

從以下幾件小事做起,助立孩子成長和學習。

讓孩子多讀「閒書」

很多家長認為讀好書,就是讀課本,這樣的想法無異於把孩子的世界框在了一個狹窄的空間裡。

課外書不僅能幫孩子認知世界,擴展視野,還能讓他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

有調查顯示,與愛讀課本卻不讀課外書的孩子相比,不那麼愛讀課本但愛讀課外書的孩子更有發展潛力。

我的一個朋友是大學老師,書香門第的家風讓他的孩子能夠第一時間接觸到許多書籍,沙發、床頭的書隨手可及,更別提書包里、書架上的精神食糧了,書籍成為了孩子最好的成長夥伴之一。

更可貴的是,我朋友不論每天多忙,總會在晚上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掌握了學習新知識、增長新智慧的能力。

儘管他很少輔導功殘,他的學習成績還是很好,小學時期寫出的作文,包含的內容豐富而有趣。

因為他眼裡的世界早就因為看書而豐富了起來。

用提問引導孩子思考

有些家長很怕孩子問「為什麼」,一來自己忙沒耐心回答,二來孩子提出的問題千奇百怪,自己答不上來。

你知道嗎?孩子提問時就是他的成長期。

研究證明,孩子的求知慾望在3到5歲時特彆強,父母不僅要努力回答他的問題,還要抓住這個機會,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以幫助引導孩子發現興趣點,幫助他們建立對客觀現象理性或感性的認知。

同時鼓勵孩子進行細節性的描述,提升他的觀察、思考能力。

有段時間,我的孩子喜歡看電視里的科普欄目,總是向我提出一些他在節目中沒看懂的「高大上」問題。

比如,「彩虹為什麼是七彩的?」 "為什麼先看到閃電才聽到打雷?"我無法解釋得清,但我沒有迴避,而是借力打力,帶著孩子一起找書本、上網找答案,即回答了問題,又向孩子示範了學習方式;找到他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後,我會繼續問幾個為什麼,讓孩子自己去找答案,找到後來給我科普。

長此以往,孩子的知識庫豐富了很多。

愛上學習從模仿開始

通過模仿,孩子學會了自理,學會了處理事情,應對他人。

同樣的,對於學習這件事,也是從模仿開始。

所以想要孩子愛上學習,還得從自身開始著手。

父母們不妨在孩子面前多學習,當然不止是看書,學習是無處不在的,學著做孩子喜歡的一道菜,學著幫孩子拼一個玩具,或者向孩子學習玩一個遊戲......優秀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應該表現出願意積極接納、學習新事物的狀態,這樣孩子也會模仿家長,願意探索新事物,嘗試做自己不會的事。

而那些在面對新事物時,第一反應是我不會、不要讓我做的家長,孩子必然也會拒絕嘗試。

我的朋友是一個手工達人,平日裡沒事就喜歡鼓搗一些小玩意,自從孩子懂事以後,就跟著他一起這裡摸摸、那裡瞧瞧,他會把孩子當作大人來對待,做什麼玩意時都叫上孩子一起研究、商量,讓孩子提出建議,讓他嘗試著手。

上學後,孩子的接受能力比同年齡小孩強很多,學習任何事物速度都很快。

興趣引導比獎勵更重要

現在很多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選擇採用獎勵的方法:小孩子每完成一件事情,統統記帳,零存整取。

這可能會造成孩子為了得到更多的零花錢,非付出真心地去做一些事,因此他們不會享受到做事的樂趣,更談不上發展愛好,不利於學習能力的培養。

加之孩子們價值體系未完全建立,由興趣作為出發點,比獎勵更重要。

所以不要讓獎勵出現得太頻繁,當孩子表現出對某一件事的興趣時,家長要做的就是陪他一起做,讓他真正愛上這件事。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從嬰兒期開始培養和引導,孩子接觸外界事物,在家長的呵護下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新的世界,這就是成長的意義。

而培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會成為我們為人父母更大的收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影響孩子一生的事你聽說過嗎?

習慣不會一蹴而就慣性,可以讓物體在離開作用力後繼續運動。習慣,可以讓一個人潛意識下的去做事情。因此,當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之後,就會不自覺的去做某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