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看大?」寶寶前三年將影響一生,不看絕對後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俗話說:「3歲看大」。
意思是說,從一個人3歲左右的狀態就能看到他成年後的狀況。
這不是謬論。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的早期就能形成,從幾歲的孩子身上可以預測出他成年後的一些行為。
1980年,美國倫敦精神疾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進行了試驗觀察,他們的研究對象是當地的1000名3歲兒童。
測試結果表明,這些孩子分為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五大類。
到2003年,當這些孩子長到26歲時,卡斯比等人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調查,同時作了總結報告。
報告上說,從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以預示他們成年後的性格。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就會像海棉一樣吸收。
這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
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這個實驗報告作為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了「3歲看大」的觀點。
卡斯比教授還指出,在孩子的幼年成長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有著不可忽視的重任。
那麼3歲之內,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呢?從諸多的科學實驗中,我們發現,0-3歲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
通過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學習的關鍵期有如下幾個方面:
2-3歲是計數能力(口頭數數、按物點數、按數點物、說出總數)發展的關鍵期;
2.5-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範的關鍵期;
3歲左右是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
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不同的敏感期就會接踵而至。
我們要細心觀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有些做父母的很愛孩子,生怕孩子受苦受累,時時處處限制孩子的行為,不讓他幹這個、動那個;或者嫌孩子做事笨手笨腳,代替他們做一些事情。
殊不知,我們在一點點地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主性。
我們可以替孩子解決問題,但是沒有辦法替他們去承擔他們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可以替孩子規劃未來,但不能替他們憧憬未來。
一個沒有憧憬和希冀的童年,不能自主地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會有一個平庸痛苦的未來。
所以,請從3歲開始,讓孩子真正獨立起來,逐步學會承擔生活中一點一滴的事情,讓他們為自己的將來做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