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這樣幫孩子「擋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在生活中一定會遇到下面這些場景:
場景一:安安去姑姑家玩,「安安,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媽媽肚子裡有了弟弟/妹妹,以後就不喜歡你了。
」於是,安安陷入深深的害怕被拋棄的恐懼中。
場景二:「把你的糖給叔叔吃吧。
」看到安安為難不想給,就故意再一次索要:「給叔叔吃嘛,不要小氣嘛。
」安安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好不容易把手裡的糖拱手相讓,叔叔卻嘻笑著說:「叔叔不要,逗你玩呢,你自己吃吧。
」安安有一種被戲弄的感覺。
場景三:大人聊天時,會說起安安的各種糗事,比如尿床。
「安安,你昨晚又畫地圖了嗎?」「這麼大還尿床啊?好羞羞!」安安難過得要哭出來了。
可怖的是,有時候父母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孩子,甚至參與其中,將孩子推到了被逗、被戲弄的角色中。
甚至在孩子覺得委屈而難過和哭泣時,批評孩子:「你一點也不大方,叔叔阿姨跟你玩呢!」
通常,青春期之前的孩子都活在父母的眼光里。
他們都試圖通過各種各樣的努力來獲得父母的認可。
他把父母所說的所有的話都當成真話來對待!
這是他安全感的來源,也是他自信的源泉,他對父母全然的相信,讓他內在充滿了力量,他有靠山,父母是他們最大的支持者和信賴者!但這份信任同時是很脆弱的,它很容易被不信任破壞。
因此,當父母和孩子開玩笑,或父母將孩子置於被逗的角色中時,就是在破壞孩子對自己無條件的信任,剝奪了孩子自信和安全感的來源。
有時候,父母會覺得:不過是一個玩笑而已,有那麼嚴重嗎?!再說,我已經跟孩子說這是一個玩笑了啊!
如何辨別別人是否在跟自己開玩笑,是人語言能力發展到高級階段才能擁有的能力。
一句話的思想感情,不僅僅取決於這句話的內容本身,還取決於當時的語境、說話者的性格以及說話的語氣。
這種對「玩笑話」的辨別,對成人都很難,何況是一個學說話還不久的孩子。
語言是思維能力的表現,常對孩子說玩笑話,不僅對孩子語言能力發展不利,也不利於孩子心理的發展。
首先,玩笑常常是給出一個條件或前提,而卻沒有結果。
就像上述場景之一,開玩笑和孩子說「叔叔想吃你的糖」。
本來如果真的想吃,那給你了你就吃唄,這是一個明確的結果。
而玩笑的結果是,「叔叔不要了,不吃了」,這會誤導孩子,也不再相信大人說的話了。
久而久之,他也會覺得,自己不需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
這對培養孩子的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利,容易使他們養成出爾反爾、說謊、任性等毛病。
其次,不當的玩笑會使孩子產生不確定的心理,又容易使孩子產生猶豫、焦慮等心理體驗。
由於玩笑表現為對確定結果的否定,一旦被揭穿,會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
這對於經常開玩笑的大人們不失為尋找快樂的一種方式,但是對不會說假話的孩子來講,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能夠理解的只是一種簡單的直線型因果關係,因而玩笑極易使孩子產生不確定的感覺。
反覆如此,易使他們產生憂慮矛盾的心理,容易使孩子變得沒有主見。
再次,那些揭短孩子的玩笑話,是一種讓孩子「當面出醜」的做法。
這實際上是對孩子人格的羞辱,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他們可能對自己失去信心,產生自卑,畏縮不前,認為在別人眼裡自己是個「壞孩子」,並且與父母之間出現對立情緒。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
為孩子「擋逗」,父母可以做什麼?
❶ 自己首先不當眾揭短孩子
父母自己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開孩子玩笑,不把孩子的糗事當眾分享。
讓這些事情成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秘密。
或許有些事情,在父母眼裡,是孩子可愛或有趣的行為,但廣而告之的做法實際上會傷害到孩子。
❷ 別人逗孩子的當下,委婉維護孩子
遇到親朋好友逗孩子,當面「指責」,會讓人覺得「有傷情面」。
當孩子被逗時,可以用孩子的口吻說:「別嚇我們,我會害怕的。
」或者堅定地看著孩子說:「不,媽媽不會不要你的!」通常,這時知趣的人,自己就不會逗孩子了。
對不知趣的人,再翻臉也不遲。
❸ 私下跟孩子進一步解釋和溝通
有時候居住環境太過熱鬧嘈雜,會導致逗孩子的人太多,或者頻次太高。
這會給孩子帶去很大困擾。
父母能夠站到孩子一邊去對抗玩笑話自然是好事。
但有的父母過於擔心那些玩笑話對孩子的傷害。
焦慮地認定自己的孩子已然是個「受害者」。
那麼,父母的這份焦慮,反倒會加重孩子的委屈。
孩子不僅要消化他人的戲謔,還要消化父母的憂慮,更難從不良影響中走出來。
其實只要父母確保是站在孩子這一邊的,外部的言語就不至於對孩子造成太大影響。
無人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剛才某某人的某句話,是在跟你開玩笑。
出於喜歡你才開的玩笑,只是方式不正確。
你如果心情不好,媽媽陪著你。
❹愛孩子
這是從根上治癒孩子的辦法。
比如父母要時常表達對孩子的愛:「爸爸媽媽永遠都不會離開你,會永遠愛你、陪伴你!」讓孩子在心裡有一個穩定的安全感。
如果遇到有人再說「不要你」了,孩子自動就會反抗,不容易陷入被逗的陷阱,甚至會反駁說:「我媽媽永遠愛我!我不喜歡你這麼說。
」
這些逗孩子的話,講一次傷一次
我們在生活中一定會遇到下面這些場景:場景一:安安去姑姑家玩,「安安,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媽媽肚子裡有了弟弟/妹妹,以後就不喜歡你了。」於是,安安陷入深深的害怕被拋棄的恐懼中。場景二:「把你的...
這些逗孩子的話,別再講了,講一次傷一次!
我們在生活中一定會遇到下面這些場景:場景一:安安去姑姑家玩,「安安,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媽媽肚子裡有了弟弟/妹妹,以後就不喜歡你了。」於是,安安陷入深深的害怕被拋棄的恐懼中。場景二:「把你的...
孩子們的玻璃心VS中國式逗小孩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有的時候看到了一些可愛的孩子去逗逗孩子也是一種樂趣,但是小編想對這些經常逗孩子的人來說,你們錯了,你們認為只是逗逗孩子而已,對,你們認為而已,不包括孩子也是那麼認為的。其實你們...
別和孩子開這些傷人的「玩笑」,因為很「坑娃」
《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帶動了一系列以「帶娃」為主題的親子秀的開播。各類明星不管有沒有娃都紛紛上節目帶起娃來,笑料百出的同時,也為大家提供了不少「坑娃」的現實案例。比如,在真人秀《放開我北鼻》第二...
別和孩子開這些傷人的「玩笑」,因為很「坑娃」
《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帶動了一系列以「帶娃」為主題的親子秀的開播。各類明星不管有沒有娃都紛紛上節目帶起娃來,笑料百出的同時,也為大家提供了不少「坑娃」的現實案例。比如,在真人秀《放開我北鼻》第二...
父母的「冷暴力」最易傷害孩子,別再對孩子做這種事了!
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有很多家長經常用爸爸媽媽不要你的話來嚇唬小孩子。也許家長們認為這只是一句玩笑話,讓孩子乖乖聽話而已,實際上卻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7歲女孩將2個月大弟弟丟下樓,避免悲劇發生,讓孩子遠離這類人
逗小孩是中國大人們的「傳統樂子」,並且很多人會理直氣壯地告訴你:「我喜歡你小孩我才逗他呢。換旁人我還不逗呢!」大人利用小孩的幼稚不懂事,故意讓孩子擔心害怕甚至哭泣,只為了一時取樂。但是如果你知道...
礙於面子不制止,讓孩子遭受玩笑傷害,你也是這樣狠心的媽媽嗎?
文|好孕姐「你爸爸媽媽要生個小弟弟,不要你了」「你是從垃圾箱裡撿回來的」「你是叔叔的兒子了,你爸花50塊錢把你賣給我了」「爸爸媽媽只能選一個,你更愛誰」……在你小的時候你有沒有被大人們開過這種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