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培養親子閱讀習慣,這些技能你都get了嗎?|親子閱讀幼兒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姐按:今年寒假期間,新京報與新教育研究院共同發起了「寒假閱讀指導計劃」活動。

通過新教育螢火蟲閱讀指導師的專業指導,讓家長能夠在 21 天的時間內掌握正確的親子共讀方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也希望藉由此次活動,讓更多家長了解並喜歡親子共讀。

閱讀習慣是童子功

朱永新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新京報》與新教育研究院聯合進行了一項很有趣很有意義的活動——21天培養閱讀習慣。

把最美好的童書,給最美麗的童年。

這是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主張。

兒童閱讀也好,親子閱讀也罷,關鍵是要把最好的書讓孩子們去讀。

「讀什麼,孩子們就會成為什麼」。

兒童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們閱讀的書造就的。

新教育實驗為此精心研製了《中國幼兒基礎閱讀書目》和《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這些書都是為「此時此刻」的孩子們定身製作的。

孩子們通過這些書,可以走向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

這些書,會培養孩子的一個好的閱讀「胃口」,會知道真正的好書是什麼味道。

兒童時期的閱讀,對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和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古人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腦科學的研究也發現,在2歲到6歲期間,是兒童的大腦突觸建立聯繫最多的時候。

兒童閱讀的確是一個「童子功」,是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

重複與堅持,無疑是養成習慣最重要的途徑和方法。

當然,習慣養成是一項非常複雜的過程 ,遠遠不像許多心理學教科書寫的只需要21 天。

寒假雖然很短,閱讀的路卻很長。

希望孩子們通過這個小小的活動,養成閱讀的習慣,堅持下去,在閱讀長長的路上,享受生命的不斷成長。

和孩子一起發現繪本的魅力

在學前階段,繪本閱讀是孩子認知世界的一個窗口,也是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21天的親子共讀里,新教育螢火蟲閱讀指導師趙素香給幼兒組的兩個家庭推薦了21本繪本。

從每天早上讀童謠到每晚睡前親子共讀;從老師與大家一起共讀,到每個家庭從繪本延伸開去講故事;從家長給孩子讀,到成人共讀……在孩子愛上閱讀的同時,家長們也逐漸意識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放下功利與焦慮。

01

21天親子共讀

重識繪本價值

●參與家庭:小吉媽媽&楊小吉,幼兒園中班,來自北京石景山區

參加這次活動前,小吉就有不錯的閱讀習慣,小吉媽媽說,兒子堅持每天讀書已持續了一年。

「每天早上一睜眼,他就會找本書看,最長的一次一下子看了 4 個小時書。

」指導老師推薦的 21 本書,小吉很快就看完了11本。

在媽媽眼裡,小吉是個善良、懂事、會照顧他人情緒的孩子。

「讀宮西達也的繪本時,我問他:紅點霸王龍良太和其他霸王龍有何不同?他除了注意到體貌特徵外,還說『它很善良!』」小吉媽媽說,「這4本書的教育目的達到了!」

她希望閱讀中孩子能逐漸明白,善良是人的本性,保有善良的心會交到很多好朋友 ,甚至遇到危險他應該如何說話 ,這些小吉媽媽都會延伸講給孩子聽。

孩子常常能意到大人沒有觀察到的細節,讀出大人意想不到的意味。

「跟兒子一起讀《膽小鬼威利》時,他觀察到一個小細節,差點問住我。

小吉媽媽說,小吉發現,威利之前很膽小,腰總是歪得像香蕉;威利後來變強壯,還解救了被小混混欺負的女生。

但最後威利撞上了電線桿,又趕忙說對不起,腰又變歪了。

「威利不是變強壯了嗎?它怎麼又變回去了呢?」小吉問媽媽。

「即使再勇敢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

」小吉媽媽說,這是她能想到的解釋,但這個解讀是不是繪本作者想要表達的,或者是否真令孩子信服,她心裡也沒底。

這次活動最大的收穫是自己轉變了觀念。

以前給孩子買書主要是想讓他多認字,不太喜歡買繪本,覺得太簡單,這次在老師的指導下親子共讀,發現繪本的魅力。

之前總覺得孩子有點害羞、膽小,希望老師能推薦相關的繪本,這次在老師指導下的成人閱讀中,逐漸意識到,是家長自己的擔心情緒影響了孩子。

——小吉媽媽

■ 點評&建議

● 趙素香,新教育螢火蟲閱讀指導師

小吉是個特別愛讀書的孩子,語言表達力也是同齡孩子中的佼佼者。

小吉媽媽怕囫圇吞棗,希望通過重複閱讀讓孩子有所偏好,從而學會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目。

這讓我看到了一個緊張的媽媽。

但小吉媽媽也是個愛學習會反思的媽媽。

在我看來,對於四歲多的孩子,家長把合適的繪本帶到孩子面前這就夠了。

如何讀繪本?繪本最重要的是故事!故事最吸引孩子聽下去的就是情節上的懸念。

假如孩子聽得正認真,迫切知道情節到底怎樣發展的時候,大人卻要打斷去問孩子,讓孩子去觀察,這樣只能達到一個目的——讓孩子討厭閱讀,遠離閱讀。

家長可以在故事的關鍵處讓孩子猜測,最終和孩子完成一個豐滿的故事。

02

21天 親子共讀

繪本扮演中父子進入「角色

●參與家庭:安安媽&段佑安,幼兒園中班,來自浙江義烏

孩子不是特別喜歡閱讀,詞彙量不是很多,要怎麼開始閱讀比較好呢?是先照著書讀幾遍然後再慢慢看圖編故事好呢,還是第一次講的時候就邊讀文字邊引導孩子看圖?

21 天閱讀之旅剛開始,安安媽就在 QQ 群里拋出了一堆問題。

而讓她最感苦惱的是,給兒子講故事時,有時孩子聽一會兒就不想聽了,老想去玩玩具 。

「他更喜歡像《好餓的小蛇》、《大衛,不可以》,這種畫面很直接簡單又誇張的故事。

」平日的親子共讀中,安安媽給兒子講故事 都是先讀文字,之後對著圖給孩子講解。

「兒子大部分時間都是聽,很少發問。

同一本故事也很少讓我讀第二遍。

」安安媽漸漸開始懷疑自己的講述方式是否有問題。

得知安安的情況後,趙素香老師建議安安媽不用太心急,先把故事講給孩子就可以了;每個孩子對書的興趣點不同,有些情況下,孩子不喜歡看書是因為家長沒有把合適的書在合適的時間推薦給孩子。

對於親子閱讀的方式,趙素香建議,有些繪本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展開講述,孩子覺得好玩,就會慢慢喜歡上書。

按照建議,安安媽轉換了思路。

在講《生氣湯》時,安安爸也參與其中,把家裡的鍋都搬出來做道具,父子倆就像演話劇一樣,孩子果然從被動向主動參與轉變。

這之後,安安經常要求爸爸跟他一起讀《生氣湯》。

最近,安安每天睡覺前都讓我給他讀《365夜故事全集》里的故事,也很喜歡老師推薦的《傻鵝皮杜妮》,自己可以拿著書看很久。

而且,安安還會帶著比自己小的弟弟一起看書,講故事給弟弟聽。

根據孩子看到的圖畫的引導孩子編故事,這樣孩子就會對繪本更感興趣,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見識方面都是很好的提升。

——安安媽

■ 點評&建議

●趙素香,新教育螢火蟲閱讀指導師

很多家庭,爸爸都不會參與到親子閱讀中。

不是媽媽說孩子需要爸爸講故事,爸爸就會照做。

只有能讓爸爸有所觸動,有所啟發,爸爸才會願意參與到親子閱讀中來。

不要把繪本故事變成看畫面找細節的觀察練習,孩子不時讀繪本故事最有意思,他能讀到我們讀不出的東西。

孩子的閱讀是呈螺旋式軌跡發展的

孩子閱讀剛起步的時候,要注意培養閱讀興趣,不要著急往前走。

給孩子講繪本,首先要從理解文本開始,重在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然後可以延伸到我們的生活中。

海量的閱讀會讓孩子關注文本,讀的時候可以慢慢引導孩子去觀察,如果孩子沒興趣,可就算了。

幼兒階段推薦書目

1一起玩形狀遊戲

2第一次上街

3生氣湯

4傻鵝皮杜尼

5最聰明的大野狼

6我是最帥的大野狼

7點

8不會寫字的獅子

9我爸爸

10我媽媽

11我喜歡書

12我哥哥

13膽小鬼威利

14我和你

15我是霸王龍

16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17你真好

18永遠永遠愛你

19我愛你

20好餓的小蛇

21遇到你真好

專家說

彭懿

兒童文學作家

及研究者

現任職於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

著有《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等學術著作。

最新原創作品有《妖怪山》《不要和青蛙跳繩》和《巴夭人的孩子》。

▌繪本不是孩子自己讀的書,一定是父母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書。

很多成年人都是在陪伴孩子閱讀時愛上繪本的。

▌繪本既是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也是孩子體驗世界的方式。

一次閱讀就好比一趟旅行,成人看書更多會關注故事情節,而孩子有著豐富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他們會在書里看到不同的世界。

▌繪本不是課本,我最反對家長指著繪本的字一個一個教孩子認字。

和孩子一起讀圖畫書更多是培養一種閱讀的習慣。

▌繪本的講述沒有固定的標準,父母用自己的聲音、融入自身的感受把圖畫書所表現的講述給孩子聽,就可以了。

好的繪本單看文字是非常好的故事,單獨讓孩子看圖畫又是一個好故事,如果是大人講個孩子聽,那又是一種新的閱讀體驗。

▌現在也有不少繪本被音頻化,很多家長會讓孩子聽故事。

聽故事和看繪本是兩種不同的體驗,沒有好壞之分,也不可能互相取代。

▌不要試圖過多地解讀繪本。

孩子會發現圖畫中隱藏的細節,可能會提出種種問題,家長如果回答不上來不要畏懼,這也是親子互動的好機會,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答案。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此號

新京報教育周刊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