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科學館:母親節最好的禮物,是爸爸帶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是母親節,各位媽媽一方面是女兒,要給自己的母親送上祝福和感恩,另一方面是母親,自己的孩子還太小,要指望他來給你過節,不現實。

那怎麼辦呢?難道你身為母親,卻不能過母親節嗎?

當然不是。

至少我每年都會給我太太好好地過個母親節。

倒不是說買多少蛋糕、送多少禮物,而是在這一天,我儘可能多地帶孩子,讓她可以會閨蜜、逛商場、做美容,反正這是屬於她的節日,她想幹嗎就幹嗎。

所以我的口號一直是:

母親節的最好禮物,是爸爸帶孩子。

爸爸

可以帶孩子 —— 科學論證

有些媽媽可能不太放心:「啊?讓我們家那位帶孩子?你都不知道他有多不靠譜!讓他帶孩子,非把孩子帶到溝里去不可!」,還有爸爸會說:「哎,帶孩子是女人的事。

我也想幫著帶孩子,天生不會啊!」

讓爸爸帶孩子,乍一聽有點心靈雞湯。

所以,我今天送給各位媽媽的母親節禮物是,從科學上來論證,爸爸也應該帶孩子!

《Dr. 魏的家庭教育寶典》

爸爸不是豬隊友,爸爸也能帶孩子

1. 轉換心態:爸爸不是育兒小幫手,而是育兒合伙人

爸爸要轉換心態,記住,你不只是育兒小幫手,更應該是跟媽媽親密合作的合伙人。

有的爸爸把主動權交給媽媽,等她發號施令,然後執行。

這樣會錯過很多寶寶成長中好玩、有意義的瞬間。

你得主動出擊,主動注意孩子的需求,為孩子安排事情,參與他的日常生活。

假如只有在媽媽忙不過來的時候,你才出來救火,那孩子很難跟你建立起牢固的連結。

一旦孩子對你沒有親密、信任的連結,你帶他的時候會百般不順,因為他可能不太聽你的話,有想法也不跟你說,然後你更加不願意帶他,他也不願意跟你親。

這樣就減少了你帶孩子的時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關鍵是,你一開始就要樹立好心態:帶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媽媽主導的事,而是你們兩個共同的任務。

你要承擔其中的一半,你是合伙人,不是幫手。

2.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事實上,男人和女人在帶孩子上各有優勢。

父親在孩子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爸爸的積極陪伴對孩子從語言到認知的發展都有正面影響。

正因為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你要特別注意怎樣當好一個爸爸。

很多人有嚴父慈母的刻板印象,要做個嚴厲的爸爸樹立權威,讓媽媽多來照顧孩子。

這個刻板印象可以打破,我們不需要裝出嚴父的樣子,不需要擺酷。

這是說,不要做專制型的爸爸,要做民主型的爸爸,多陪孩子玩兒。

民主型的爸爸在玩耍中會關注孩子的需求和反應,積極傾聽孩子的建議。

孩子長大後會表現出更少的攻擊性,能力更強,更受歡迎。

專制型的爸爸控制欲強,忽視孩子的想法,他們的孩子跟同伴相處會遇到更多問題。

跟寶寶的身體接觸、皮膚接觸很重要。

不要覺得,你是爸爸,要有權威感、距離感。

不是的,你最好每天固定給孩子一個擁抱,比如早上送他到幼兒園門口時,或者晚上回家第一次看見他時。

跟他說話,走路時,也可以握住他的手。

他有什麼高興的事,可以一把把他抱起來,高高地舉到空中。

等寶寶長得比較大,可能只有爸爸才舉得動,那你更得多做了。

你一定也知道,寶寶被舉到空中時特別開心。

這是我們做爸爸優勢的一面,我們能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像我經常跟女兒說:「不要怕,有爸爸在!」,然後抱抱她,果然只要有我在,我女兒的膽子就比較大。

比如在公園,有個爬高的欄杆,我鼓勵她,她能鼓起勇氣爬上去。

旁邊一個年紀同樣大的女孩,沒有爸爸的鼓勵,就不敢。

爸爸還有一個特殊優勢,體能好,可以多帶孩子做運動。

爸爸媽媽跟孩子的互動方式不一樣,媽媽傾向跟孩子聊天,進行情感互動,爸爸傾向跟孩子做體力活動。

我強調過,運動對孩子大腦發展很重要。

運動能力跟小腦密切相關,影響孩子的時間感知、動作預測及抽象思維等能力。

我們大腦一半以上的結構,都參與運動控制。

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喜歡拋高高、盪鞦韆、滑滑梯之類的遊戲。

我女兒就這樣,她還沒學會走路時,每次到公園裡,都會要求把她放到鞦韆和滑梯上去。

為什麼?這都是在改變她身體的位置,特別是有節律的改變頭部位置,能讓她感知到平衡感和空間感,既讓寶寶感到舒服,又促進她大腦發展。

這方面爸爸有體力優勢,可以跟孩子玩得更high。

孩子再大一點,爸爸可以帶孩子跑步、游泳、攀岩、打球。

養成了孩子的運動習慣,對健康有益,研究還表明,多跟爸爸一起運動的孩子,在學校表現更好,社交性更強。

所以,爸爸帶孩子時,不要受刻板印象影響,多陪孩子玩兒,把爸爸的優勢發揮出來。

3. 看懂孩子的需求

在一些媽媽的傳統優勢領域,比如情緒觀察能力、親密關係能力,平均來說男性不如女性。

但你的機會來了,你可以多向孩子媽學習,更多地參與到這些活動中,慢慢的,也能發揮重大作用,甚至不亞於媽媽呢。

比如孩子發脾氣,大哭大鬧,有些父親,只看到事情表面,看不到孩子需求,覺得孩子不聽話不給面子,或者覺得「我是爸爸,一定要有威嚴」,跟孩子說:「不許哭!再哭關禁閉!」其實孩子是睏了。

你應該怎麼做?輕聲細語,問他怎麼了,用情緒引導三步走,幫助孩子描述、思考、反思情緒。

孩子情緒低落時,比如小夥伴開生日party沒有邀請自己,難過得哭了起來。

不要說:「哎呀,這有什麼好難過的,下回我們過生日的時候也不邀請他!」你得提供情感支持,可以握著他的手,蹲下來跟他慢慢說:「他過生日沒有邀請你,是挺難過的。

」然後聽他說自己的傷心難過,或者哪怕是他什麼都不說,就陪著他,聽他哭。

這都是建立你和他的親子聯結的重要時刻。

對我來說,看懂孩子的需求,也是一種科學家思維。

你看到孩子的表情,開始好奇,然後推理出孩子在想什麼,這也是在鍛鍊你的情商。

《Dr. 魏的家庭教育寶典》

給你一個特別的母親節放送

1.媽媽的得到:不要覺得爸爸是帶孩子的豬隊友,他的大腦其實在孩子出生之後,就已經自動調整為「育兒模式」了,關鍵是你給不給他機會。

2.爸爸的得到:育兒這趟路程,你不只是媽媽的幫手,還要有合伙人心態,多陪陪孩子,你不但可以發揮優勢,跟孩子一起運動,你還應該把媽媽的優勢也學過來,給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

好了,你可以列一個母親節行動清單了。

媽媽們拿起電話約閨蜜,逛街、美容、看電影、喝咖啡,好好地休整一下。

爸爸們在這一天,把工作都放下,把帶孩子的任務接過來,多玩、多動、多學、多擁抱,也多聽孩子說話,多給他情感支持。

雖然會比較累,但帶孩子玩兒是給太太送上的最好禮物,你還會收穫親子互動的樂趣。

如果你是媽媽,也請把本文內容廣而告之,讓你的閨蜜也把寶寶留給爸爸,你們倆好好過個母親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入園,你就焦慮?親子專家有絕招

出場專家/付小平 (教育學者,親子教育專家,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兒園》)一說到入園就叫人焦慮,一有風吹草動,媽媽就擔心孩子是否能適應幼兒園生活?有沒有委屈?會不會哭泣?吃得好嗎?睡得好嗎?親子教...

家有1.5—3歲寶寶,爸爸們的陪玩全攻略

先來了解下1.5~3歲的孩子發展的狀況,結合孩子的成長需求去陪玩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的三點,我是從「體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理論角度進行分析的,包括後面給出的建議也是。希望能夠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