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永遠是孩子行為的榜樣,培養孩子的公德意識要從自身做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場景:

在公共場所,孩子無所顧忌地大喊大叫、亂發脾氣,或者和同學大聲談笑;


在遊樂場所玩運動器械,不排隊,硬加塞;

小區花園裡,孩子見盛開的鮮花漂亮,隨手就摘下一朵,然後把玩;

七八歲的孩子坐在地鐵里的座位上,而父母背著沉沉的背包站在一旁。

諸如這樣的場景總會時不時躍入我們的視線,而當遇到這樣的孩子,我們也總是會搖搖頭,甚至說一聲:「真沒教養」,更有甚者會把矛頭指向孩子的父母:「這家長怎麼當的,看把孩子給教壞了!」

沒錯,孩子之所以如此,的確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古語所說「養不教,父之過」也正是這個道理。

或許這些父母不知道,社會公德是每個公民為維護社會正常生活秩序和人際關係而必須共同遵守的最簡單、最起碼的社會公共生活準則;它是調節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的相互關係,維護公共生活秩序和社會共同利益,為社會普遍公認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

如果孩子具備了功德意識,那他的事業成功也就加大了砝碼,他的人際關係網也會更加牢固。

所以說,父母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孩子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


1.父母遵守社會公德,為孩子樹立榜樣

媽媽和琦琦去超市,過馬路的時候,突然紅燈亮了,媽媽趕緊拉住了琦琦。

這時候,一個年輕小伙子見車輛不多,就快速穿過了馬路。

琦琦對媽媽說:「媽媽,快點,那個叔叔都已經過去了呢。

媽媽嚴肅地說道:「不可以闖紅燈,那樣很危險,而且很不道德。

可是琦琦還是不服氣地說道:「可是那個叔叔已經過去了,不是也沒關係嗎?」

媽媽說:「他做得不對,如果每個人都闖紅燈,那兩邊的車輛就無法走了,路面上就亂套了,很容易出現交通事故。

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聽了媽媽的話,琦琦便不再說話,於是跟媽媽一起等綠燈亮了才過了馬路。

父母永遠是孩子行為的榜樣,只有父母遵守社會公德,才能夠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模板」,讓孩子建立起公德意識。

2.從小教育孩子懂禮貌


有的孩子說話很刻薄,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這樣的孩子顯然是缺乏良好的教育的。

婧婧和涔涔是好朋友,以此兩人一起去公園玩耍,卻因為爭搶公園裡的石子而發生了爭執。

起初兩人各不相讓,後來,婧婧想到自己既然和涔涔是好朋友,就應該妥協,於是她準備放棄。

可是,涔涔卻不領情,生氣地說道:「你爸爸媽媽都離婚了,你還不老實點!」

聽了涔涔這麼說,婧婧的眼淚唰唰地落了下來。

我們都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哪怕對於一個小孩子,如果受到別人不禮貌的語言和行為的對待,也會異常難過。

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懂禮貌,父母就必須將這樣的道理滲透在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讓孩子口無遮攔,也不要讓他惡語傷人。

這樣,你的孩子才會人見人愛,得到更多的友誼和尊重。

3.教育孩子要遵紀守法

有的父母不注重小事情的引導和教育,只會給孩子講一些大道理,為了讓孩子遵紀守法,恨不得把法律條文都搬過來念一念。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培養孩子遵紀守法的概念和意識。


比如,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不要過分的庇護;當孩子破壞公物、隨地扔垃圾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制止,並告訴她們不可以那樣做;當孩子過馬路的時候,父母要時刻提醒孩子「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日積月累,你的孩子自然就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孩子。

總而言之,一個孩子是否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將直接影響到他未來能否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否獲得良好的社會地位等。

因此,父母們有必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一點點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社會公德意識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自由不等於沒有規則

規則是保證孩子愉快生活、友好交往、有效學習的前提。如果我們忽略了規則的培養和訓練,孩子將很難適應集體生活。因此,家長要有意識的對孩子培養規則意識。接下來就和小編姐姐一起來看看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

孩子不禮貌怎麼辦 培養孩子有禮貌的方法

提要:禮貌是對他人誠摯的尊重,同時也是提醒別人尊重自己的巧妙方式,但是孩子不禮貌怎麼辦呢? 禮貌待人作為人們之間友好感情溝通的一道橋樑,不僅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純潔和美好,還能使社會生活更和...

交通安全教育應從小做起 家長不該言行不一

日前,多家媒體報導了江蘇南京一位母親帶著女兒過馬路,卻對紅燈視而不見,見到駛來的汽車也不避讓反而繼續向前走。結果,母女雙雙被送進了醫院。新學期,孩子們上下學的交通安全和對他們的安全教育又一次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