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只需要說這8句話,其他都是廢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經常犯錯,這通常是因為解決不了問題或者不能很好地去解決問題,此時,不少家長會選擇打罵、呵斥、懲罰......

家長的教育方式要講究技巧,讓孩子做同樣一件事,不同的溝通方式會造成不同的結果,有的說話方式孩子能接受,有的會讓孩子猶豫不決,有的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關鍵就看家長的說話水平了。

犯錯

孩子最不喜歡的溝通方式

1.嘮叨式,「你怎麼還不寫作業?」「別看電視了,快寫作業!」「作業寫完了嗎?」,慢慢的,一聽到家長嘮叨,孩子就煩。

2.數落式,孩子總是不停的被語言轟炸:「怎麼這麼不聽話」「又弄了一地的玩具」「你就知道給我找麻煩!」。

3.打罵式,打罵孩子的家長雖然少數,但是這樣的後果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極大影響。

4.許諾式,許諾孩子學會什麼就獎勵什麼,這樣談條件許諾的方式,會讓孩子做任何事都要講條件。

犯錯

學會這8句話,就能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

1.發生什麼事情了?

這個問題不少家長都能做到,幾乎第一時間都會問這個問題,其實這主要是要讓孩子自己說出整個事情。

家長不應該在未了解整件事的始末,就下判斷說「一定是你不對!」「一定是你做錯了!」之類的話,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根本不被信任。

孩子與家長的視覺是不一樣的,所以家長應該聽聽孩子所說的事情經過,即便真的是他錯了,他也有機會為自己辯解,這樣會比較甘心認錯。

2.你的感覺如何?

上一個問題是客觀角度,這個問題就是主觀角度了,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關心的,被尊重的。

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

家長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情緒的發泄口,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後,才可能冷靜思考。

孩子夠冷靜之後,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

3.你想要怎樣?

這個也是尊重孩子的一個問題,也是引導他自己去想解決方法。

孩子會覺得這是給他發揮、表現的一個機會,可以讓他去回想家長是如何解決問題的,思考該方法是否適用,是否合理。

主動地思考解決方法有利於孩子長大後面對逆境,積極主動出擊,而不是怨天尤人。

4.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params:{"google_ad_client":["ca","pub","2923"+"1528"+"6638"+"5027"].join("-"),"google_ad_slot":"7278175363","google_ad_layout":"in-article","google_ad_format":"fluid","google_ad_channel":"2506295345"}});

讓孩子思考後,當然就要讓他分享,要讓孩子有機會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法,這樣也有助於家長更加了解孩子。

雖然孩子犯錯,以他的視覺所想的解決方法多少會有些讓人無語或者異想天開,這時家長先不要急著反駁或者直接開罵。

這個過程中,孩子正在思考摸索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若是插手或反駁,很容易會影響他,嚴重的會讓他以後都不再主動尋找解決方法。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

5.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這個問題屬於設想未來,要讓孩子預估他所想的方法會帶來怎樣的效果。

孩子所想的方法大多是異想天開的,家長應引導孩子預估一下這個方法所產生的後果,是會讓事情變好?還是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家長可以跟孩子好好溝通,讓他明白現實真相,但不要說教,要陳述事實,讓孩子思考更加貼合實際的解決方法。

6.你決定怎麼做?

當我們列舉了一些解決方法後,就要詢問孩子選擇哪個,要讓孩子有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

孩子大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雖不一定是家長期望的結果,但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若孩子了解後果後,一般也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

家長不能先問孩子怎麼決定,然後又反對他。

這樣會讓孩子以後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也能從這個錯誤中學習到難忘的教訓。

7.你希望我做什麼?

孩子一般無法獨立去解決問題,當孩子需要家長幫忙時,家長一定要積極表示支持。

如果孩子能夠自己解決就更好,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加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等到事情過去之後,問他最後一個問題。

8.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這個問題屬於總結,要讓孩子在解決一件事後有所感悟,對錯與否,重在收穫

家長要幫助孩子檢視自己的判斷能力,做對了,表示讚揚,做錯了,表示安慰,無論對錯,都要總結,這是另外一番收穫。

若以後再出現類似的事情,孩子一定會作出正確的判斷,會有更加好的解決方法。

小編有話說: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運用一些策略和辦法來解決問題。

若家長擅自幫助孩子或替孩子作決定,不但讓孩子失去一次鍛鍊機會,還讓孩子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給孩子足夠的機會、適當的鼓勵和具體的指導,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