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兩個月智力相差30% 家長們注意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

而幼兒(0-3歲)時期,恰恰是人的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

因此,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每個新生寶寶都是語言天才

世界上語言科學家們把4個月到半歲孩子發出的聲音用錄音機錄下來,經過儀器的分析比較,發現了非常奇妙的現象:從這些記錄里可以發現嬰兒可以發出世界上所有語言的語音。

世界上大約有3000多種語種,當然不是說每個孩子都能發這數千種語言的語音,而是說一個孩子發出的語音可能是英語的語音,或者是法語、德語語音。

那麼就是說,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具備了學習世界各國語言的基礎(這是遺傳因素決定的)。

而孩子到底會說什麼語言取決於他所處的語言環境和受到什麼樣語言的教育。

如果這時候讓他同時接受兩種或多種語言的信息,這幾種語素都會保留下來。

在孩子剛出生的幾十天裡,大腦語言功能區迅速發育,特別是語言信息吸收儲存神經系統高度興奮,據儀器測定,嬰兒即使在淺睡眠狀態也能感受到聲音信息。

接著在4~8個月的時間裡,孩子明顯的對語言有了興趣,他特別喜歡對著他說話,咦咿呀呀說個不停,甚至手舞足蹈。

你說「媽媽」,他對著媽媽笑;你說:「燈在哪裡?」他會用眼睛去尋找;你叫他的名字,他能轉過頭去,知道叫他。

漸漸的對日常語言越來越熟悉,了解越來越多,對語言的音調高低,節奏快慢都具有了分辨能力,對於人的表情變化也有了識別能力。

寶寶學習語言的第一階段——雙音節

孩子長到7個月左右,有一天他突然會發出「ma——ma——」或者「ba——ba——」的音,這是孩子發音器官的進一步成熟,隨著強化,孩子能對著媽媽叫「媽媽!」,對著爸爸叫「爸爸」,這時作為語言的準備階段就結束了。

寶寶會叫爸爸、媽媽,在心理學上稱為語言的起點,標誌著孩子已經具備了人的語言思維特徵,同時社會化能力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對於這件事產生的效果不同,也會使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受到影響。

假如效果積極而熱烈,孩子說話的願望會更強;如果消極而冷淡,他對於說話也不再有興趣。

比如,有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發的雙音節不敏感,以為是毫無意義,甚至孩子什麼時候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都不知道。

事實上,孩子早一天晚一天說話智力水平是不樣的,一歲前兩個月和後兩個月,智力水平就相差30個百分點,對於孩子以後語言的發展影響更大,千萬不能忽視。

如果想讓孩子早一點會說話,就要給孩子多說話,餵奶的時候告訴他:「媽媽,媽媽,我是媽媽」,爸爸和孩子玩的時候告訴孩子:「爸爸,爸爸,我是爸爸!」直到孩子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叫「媽媽」。

寶寶學習語言的第二階段——單詞句

寶寶會說話以後,開始學叫他親近的人,如阿姨、姐姐、爺爺、奶奶等。

不久你就會發現:孩子叫人會有一種祈求的目光,是想表達一種願望或要求,不單單是一種稱呼。

這就標誌著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單詞句開始了。

所謂單詞句就是用一個詞來表達一句話的意思。

在10個月左右(8~12個月)期間,孩子的理解能力明顯提高,辨別力明顯發展,已經能聽懂大多數簡單句子,不過能掌握的新詞,能發出的聲音每個月大約1~3個。

這時候主要的是語言信息的輸入:給他說話,看圖片;指認鼻子,眼睛,耳朵,嘴巴等。

方法得當的話,語言表達能力進度可能會快一些。

比如讓孩子發一些比較容易發的音節:馬,鴨,八,大,拉等;教他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小雞「嘰嘰嘰」,小貓「喵喵喵」,小狗「汪汪汪」等,還可以教孩子一些肢體語言:拍手——「歡迎」,飛吻——「再見」等等。

寶寶學習語言的第三階段——雙詞句

一般來說孩子掌握詞彙的速度15個月達10個以上,15個月以後速度加快,17個月左右每月掌握的詞彙達10個左右。

這時候要注意他什麼時間能連續發出兩個單詞,比如媽媽下班回到家裡,寶寶會很高興地迎接媽媽,然後會指著拖鞋說:「媽媽,鞋。

」意思是:媽媽快換上拖鞋。

這時候作為語言的又一個新階段——雙詞句就開始了。

不過雙詞句還是象徵性句子,並不是完整的句子。

如:「媽媽,抱(寶寶)。

」或者「爸爸,開(門)」等等。

寶寶學習語言的第四階段——電報句

孩子到了19個月左右語言能力又有了一個飛躍式的變化:說話增多,教什麼會什麼,一般能說出50個左右詞彙,每個月增加25個新詞;能用簡單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寶寶要」,「媽媽上班」,叫做「語言爆發期」。

這時候的兒童語言有一個明顯特點:簡潔、明了,象電報的文體一樣,稱為「電報句」。

有時候還嘰里咕嚕說一些「外語」,那是想表達一個意思,但是又沒有詞彙表達的現象,稱為「兒語」。

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有時從周圍學到了一半句粗話常掛在嘴上,你越是不讓他說他反倒越有興趣。

最好的辦法就是忽略、淡化,而不是糾正、呵斥。

孩子在語言爆發期同時也是吸取語言信息最旺盛的時期,單靠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已經明顯不足,必須從書本中汲取語言(詞彙)。

給孩子讀書、講故事,說兒歌、聽兒歌方能滿足孩子語言需求,不然就會發生「語言飢餓」。

飢餓無論是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對孩子發育都是不利的。

寶寶學習語言的第五階段——完整句

孩子兩歲前會結束單詞句,其詞彙量也增加到200個左右。

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發展,最大特點是「學舌」和「接話」,媽媽說什麼,孩子跟著說什麼。

說兒歌是由電報句向完整語言句過度的最好橋樑,因為兒歌句式整齊,三字、五字或七字;生動活潑,順口壓韻;能說又能唱,易歌又可舞,小孩子特別喜歡。

隨著孩子思維能力的產生和發展,孩子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為什麼」,這對於他以後的興趣、創造性能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爸爸媽媽要儘可能滿足,切不可敷衍,更不能厭煩;實在回答不了的問題就老實說:「這個問題提得好,爸爸需要向老師請教才能回答你。

」或者說「等你長大了,會讀書,書本會告訴你。

寶寶到了3歲,詞彙量可以達到1000多個。

可是如果你忽視了孩子的語言,僅僅讓他接觸日常生活中的幾百個詞彙或者更少,孩子的語言怎麼能發展呢?這種語言環境的不良狀態,應該是父母的責任。

家長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一、給孩子朗讀。

研究人員認為:高聲朗讀是父母對孩子愛語的表達。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把朗讀看成是一種安寧和安全的聲音,並把這種聲音同得到愛護和美好的形象聯繫在一起。

二、進行聽覺和視覺的訓練。

科學家發現:人的大腦每十秒鐘接收1000萬個信息,其中通過視覺的信息500萬個,其餘是來自觸覺和聽覺的信息。

視覺和聽覺是人的兩個很重要的學習器官,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強弱,要看視覺和聽覺捕捉信息的靈敏程度怎麼樣。

所以從孩子出生以後,就要給孩子聽各種聲音,看各種圖片。

給予視覺和聽覺的信息刺激越豐富,神經系統越發達,孩子的智力水平就會越高。

三、養成給孩子說話的習慣。

孩子說話早晚與撫養他的人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老人帶孩子,孩子說話可能早。

因為老太太往往愛嘮叨,孩子處在這樣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在平常要養成和孩子說話的習慣,做什麼就給孩子說什麼,說的語言要儘可能優美動聽,能用普通話更好。

四、重視視覺語言,教孩子認字。

視覺語言應當和口語同步發展,正如學習第二語言和學習母語同步一樣,不同的是,認字可以發展右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學說話的十個熱門問題,你做對了嗎?

發音學說話,對於寶寶來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期間非常需要媽媽們的引導。寶寶學說話時,遇到哪些問題呢?今天挑選10個媽媽們反饋最多的熱門話題,和大家一起來說說!1.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其實,大...

寶寶語言能力發育

1個月內:出生1周的嬰兒處於最初發聲的階段,這時嬰兒會發出兩種聲音,一種是哭聲、一種是細語聲,如a之類的聲音。1周後,寶寶開始喜歡聽到爸爸媽媽和他說話,開始與人交談」,向他說話時他會發出咿呀聲,...

8個因素決定寶寶說話早晚

指導專家:陳萍,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長期從事兒童早期語言研究。先提高注意力再學說話Q 我女兒5個多月起就能「咿咿呀呀」地發「媽媽」的音,6個月後發音更清楚了。現在她快7個月了,很喜歡聽我念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