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只是一味的溺愛孩子,卻忽視了這些教育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曾有一則微信《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被許多家長轉發。
微信中寫道:電視節目中播出一對母子的故事。
媽媽含辛茹苦地養大兒子,兒子卻嬌生慣養,總是抱怨工作太累。
工作兩年後,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遊戲,要麼用媽媽微薄的工資去消遣度日。
面對媽媽的指責,他反而振振有詞:「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節目播出後,很多家長陷入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如何理性地愛孩子,寵愛和溺愛的界限在哪裡?愛孩子的同時,如何才能讓這份愛不變質,讓孩子也懂得去愛去付出呢?
雖然在美國打罵孩子屬於違法行為,如果被鄰居或者其他人看到你打孩子而報警,警察隨時會找上你,你可能會喪失對孩子的監護權,甚至會因為虐童罪被關進監獄。
但是孩子總有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不能總一味的寵愛,否則溺愛過渡將會成為你一生的負擔。
那麼,孩子從小犯錯了該怎麼教育呢?如何做到合理的去懲罰孩子呢?
一、暫時讓孩子在特定的環境裡反省
暫時指的是在孩子做錯事情或者情緒失控的時候,把孩子帶到特定的地點,限時讓他反省,比較適合用在年紀小的孩子身上。
在此期間不要跟孩子有任何的語言交流,如果擔心孩子的安全,可以時不時的關注一下孩子的動態,但注意不要做的太明顯。
比如處於「可怕的兩歲」期間的孩子經常會毫無理由的發脾氣,亂扔東西、跟其他的小朋友爭搶玩具,如果媽媽跟孩子講道理他還是不聽話,那麼就可以使用暫時冷靜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情是要受到懲罰的。
下面講一下給孩子進行暫時反省的注意事項:
1、選擇一個無聊但是又安全的地方關禁閉,進行暫時反省的地方不能有電視、玩具、零食,要安全,不能太黑太嚇人。
媽媽可以在家裡的地板上劃塊地方,或者用嬰兒圍欄圍個圈讓孩子呆在裡面,也可以讓孩子坐在專用緊閉的椅子上,不建議媽媽選擇洗手間、衣櫃、地下室這些地方。
2、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暫時反省 的時間1歲的孩子建議關1分鐘禁閉,2歲的孩子2分鐘,依此類推,最長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
要注意的是,暫時反省的時間必須是完整的,如果孩子中途從關禁閉的地方跑出來,就要把他放回去重新計時。
3、暫時反省期間不要跟孩子說話,也儘量避免眼神交流。
暫時反省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錯誤,所以這個時候父母不可以用平時的態度來對孩子。
父母可以陪在孩子的旁邊,但是在暫時反省的時間裡不要跟寶寶有語言、表情上的交流。
4、暫時反省結束之後跟孩子談話,讓孩子反省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有的父母在孩子暫時反省一結束之後馬上就把孩子放走了,這樣孩子只會記得自己被父母懲罰了,但是不會記得自己為什麼會被懲罰。
暫時反省結束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平靜的跟孩子聊一聊,問孩子知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懲罰他,講明其中緣由。
此外,暫時反省結束後談話也能夠安撫孩子的情緒,特別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要讓他知道爸爸媽媽這樣做並不是不愛他或者要拋棄他,只是因為他做錯了事情才要這樣懲罰。
二、取消孩子的獎勵或特權
這種懲罰方式更適合已經上了學的孩子,簡單來說就是取消孩子本來擁有的某項獎勵或特權。
比如答應孩子明天帶他出門吃好吃的,結果他晚上犯錯了還不講道理,那麼你就可以取消明天出門用餐的行程,讓孩子繼續在家吃簡單的飯菜。
1、取消獎勵最關鍵的在於找准孩子的痛處。
一定要找准孩子的痛處,懲罰才會有效果,比如如果孩子本來就不想出門只想在家看電視,那麼你取消外出用餐的計劃反倒是順了孩子的意,這個時候應該取消他看電視的權利才對。
還要注意拿走「特權」不能有疏漏,比如你的懲罰是不讓孩子跟朋友聯繫,那麼僅僅沒收孩子的手機是沒有用的,孩子還可以上網、用家裡的電話跟朋友聯繫,這個時候就應該電話線網線一起拔掉。
2、取消獎勵要合情合理,正式取消之前可以提出警告。
抓住孩子做錯事情之後再給懲罰,不能無緣無故的就拿走孩子的「特權」。
比如某天孩子跟朋友在外面玩沒有按時回家,這樣父母就可以合情合理的取消孩子下次出去玩的機會。
此外要注意短時間內不要一次性取消太多的獎勵項目,否則孩子只會感覺到憤怒,不會反省自己的行為。
在正式取消之前可以給孩子提出警告,比如「你下次再這樣就會怎樣怎樣」,如果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再來實施懲罰。
3、取消孩子的獎勵或特權要設定一個合理的期限有的父母可能會喜歡說「直到我說可以才行」等這類模糊的字眼,還有的可能一氣之下說「永遠都別想再用手機」這種不切實際的話,這樣說根本達不到任何懲罰的效果。
建議媽媽們用「24小時」、「三天」、「一星期」等作為期限,根據孩子犯錯的嚴重程度來決定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定下期限就不要隨便更改,不管孩子怎麼撒嬌怎麼鬧都不要改。
如果父母輕易更改就會損害自己的權威,孩子以後只會變得越來越難管。
4、可以適當的給孩子機會拿回獎勵當你發現孩子已經冷靜下來並且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給他機會爭取被取消的獎勵,比如讓孩子打掃自己的房間,保持自己房間乾淨三天就把手機還給他。
三、輕聲教育,自有好處
1. 緩和你的怒氣
憤怒之下的你,心情惱得像一堆火,而你說話的聲調就像風,風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嘗試著忍一忍怒氣,壓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說話的聲調,你會發現你會變得稍微冷靜、理智一些,最起碼不會讓你更加憤怒。
2. 給孩子更多信任、尊重
有心理學者說,你說話的聲調高低,跟你傳達給別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感覺你不信任他;當你說話柔和時,孩子就能感覺到你的信任!
事實就是這麼神奇,比如:當孩子手拿香蕉皮準備扔時,你一句怒吼「別扔地上!」這時候,其實你在內心是默認孩子會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認真、輕聲地說一句「寶寶,放垃圾桶里吧!」這時候你是默認孩子會放到垃圾桶里的。
關鍵是你語氣中傳達的這種信任或者不信任,孩子都能感覺得到。
3. 指出錯誤,同時表明期望
孩子犯錯的時候,想每次都忍住不去批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但是,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期望傳達給孩子,並提醒他犯錯的後果,而不是單純地吼孩子。
4 減少易怒、衝動情緒
當你發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
而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響孩子。
四、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與孩子交流
當你發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
而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響孩子。
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是嘴上說說就能有的,這需要健康的愛好、良好的生活規律做鋪墊。
一個常讀書、勤運動的媽媽,內心更陽光開朗,也就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跟孩子良好溝通。
跟孩子小聲說話,降下的不止是聲調,還有那顆浮躁的心。
總的來說,外國媽媽帶孩子方式和中國媽媽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外國父母對孩子更加「狠心」一些,孩子錯了就要接受懲罰,不會因為孩子撒嬌哭鬧就一時心軟不計較。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注意培養他們的習慣、性格,這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溺愛孩子,那麼孩子就會一直依賴父母,永遠都學不會自己獨立生活。
對待犯錯的孩子,「輕聲」更有效!愛發火的父母推薦看!
孩子犯錯的時候,想每次都忍住不去批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期望傳達給孩子,並提醒他犯錯的後果,而不是單純地吼孩子。一個愛大吼的媽媽"哐當"一聲,也不知是什麼掉到了地上,隔壁...
控制不住脾氣、愛發火的家長,請用輕聲教育試試!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吼孩子幾句心理憋得難受!但是「大吼教育」的結果往往並不理想。其實這麼做不僅僅教育不了孩子,反而讓更加自己生氣,所謂得不償失。殊不知真正的教育孩子,並且讓自己很快心平氣和的,...
孩子犯錯,愛發火的父母必看!
孩子小時候不聽話,惹得自己心煩氣躁大聲的吼孩子,其實這麼的做不僅僅教育不了孩子還更加使自己生氣,所謂的得不償失,殊不知真正的教育......隔壁阿姨家又開始了:「你就不能安分一點別到處跑?房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