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別著急,從父母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曾經有一個憂心忡忡的媽媽問我:
小時候自己的兒子很乖,很聽話,可自從進入青春期後,就覺得他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每天跟父母不說一句話,還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問他在幹什麼,想什麼,都是一種不耐煩的口氣。當父母督促他看書學習的時候,還時不時地表露出厭學的情緒。
雖然知道孩子進入青春期多少都會有些叛逆,但它真的到來之後,還是很讓當媽媽的她受不了。
那個媽媽問我,有什麼能解決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好方法?
事實上,即便是對心理學的專業人士而言,孩子的青春問題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如果在處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時,能有20%的成功率就很不錯了。
聽起來很悲觀,但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無論是專家、老師還是家長,都難以做到用一套嚴格科學的控制手法,保證孩子在青春期健康成長。
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生命中的酸甜苦辣,並最終成為他自己。
那麼,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具體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和孩子的關係呢?
首先,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生長發育規律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脫離對父母等親人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
前者意味著喪夫,是辭舊;後者意味著獲得,是迎新。
所以即便是沒有外在的影響,孩子內心就要自己經歷這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表現得跟小時候不一樣,也是非常正常的,家長真的不要太大驚小怪。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 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
如果父母不尊重,那麼 這種叛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其次,當孩子表現得叛逆時,不要一味地壓制
青春期之前,父母是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神,這種心理讓孩子依賴父母。
但青春期之後,孩子會重新崇拜新的偶像,比如,明星,科學家,政治家,這種心理的轉變會讓孩子變得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大大下降,父母應該做好這種思想準備,明白孩子這種心理轉變後的積極意義。
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的強烈叛逆行為,譬如離家出走、早戀等大動干戈,要理解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適當反思是不是對孩子控制得太厲害了。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如果家長對孩子壓製得太厲害,那麼孩子自然就會把大量的精力都消耗在跟父母對抗上,那麼應該他集中精力的學習和生活自然也就跟不上。
所以,家長要明白,強烈的叛逆行為是對父母強烈控制慾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制變弱,孩子的叛逆程度 也會自然而然下降。
中國家長都習慣用「聽話」來要求孩子,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千萬不要再把乖,聽話當作優點。
相反,做父母的應該感覺到焦慮和擔憂,並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獨立的世界,減少他的依賴心理。
在青春期仍過於聽話的孩子,其父母一定有很強的控制欲,會一直讓孩子按照他們的安排來學習和生活,而根本沒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甚至嚴格抑制孩子的叛逆。
這樣的話,這些好孩子的青春期就沒有一個正常的叛逆期。
這會造成叛逆期推遲和缺乏生命力,這兩個惡果。
心理學家胡慎之提出,
如果孩子比較叛逆,起碼不用擔心他會想到自殺,因為叛逆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生命力。
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父母倒應該更擔憂。因為抑鬱症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本來向外的憤怒不能表達,轉而指向自己。
簡單來說,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達憤怒,而「聽話」的孩子則容易將憤怒憋在心裡,最終攻擊自己。
簡單,評定孩子是否聊入抑鬱症的標準可以概括為話少,行動少,情緒少,這三個方面。
第四,要給孩子更大的獨立空間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力量遠強過孩子,於是語言層面的連結,很容易就成為父母發出語言的指令,而孩子要遵從父母的語言,這就是「聽話」。
小時候,「聽話」的孩子什麼都願意跟父母分享,父母習慣了這樣的模式,卻忽略了青春期孩子的獨特性。
其實,父母不必對孩子的心理活動全程掌控,不要渴望徹底了解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只要孩子守住了好好學習不做壞事這一底線,就不要總想著去和孩子談心。
要給他們更大的空間來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另外,青春期也是一個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麼都想嘗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就變成另一種樣子了,做父母不必太為孩子偶爾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
第五,不是孩子太叛逆,而是父母太焦慮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自己生長發育的規律和心理變化的改變,自然地會出現許多問題,這是青春期發展特點所決定的,家長不要總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
有時,並不是孩子變得多叛逆,而是父母的焦慮影響了自己的判斷。
有的媽媽本身自己就缺乏獨立,所以需要那種無時無刻地關愛另一個人的感覺,這種粘在一起的感覺消除了自己的孤獨、空虛。
兒女出現成長問題,一般都能在父母的身上找到原因。
所以,當你覺得孩子叛逆給你帶來很大壓力和焦慮的時候,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特別害怕孩子離開你,以及自己喪失了掌控孩子的一種權力感。
如果是這樣,那建議家長要先豐富自己的生活,如果你的生活不無聊,不空虛了,那麼你就不會太粘兒女,這樣給他們的空間就會開闊起來,孩子也不用像防賊一樣,處處小心提防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之前對孩子照顧得太過精細,也就意味著你對孩子的控制得太多,那建議可以試著改善一下與配偶的關係。
當你把情感重心從與孩子的關係轉移到與配偶的關係上來,讓配偶來填補你情感的空洞,那麼孩子和你都會鬆一口氣。
如果發現跟孩子的關係有了問題,不妨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獨立人格的父母,不會只盯著孩子,會多方面地發展好自己。
無論孩子多大年紀,父母跟他們所建立的連接,不僅只停留在語言上,還要有更深層面的情感連結。
這樣孩子就會節省下對抗父母的精力,用在學習和發展興趣上。
因為他們會知道:
無論自己聽不聽話,都能感覺到父母和自己在一起,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
將來,我會走我自己路,而他們也會為我祝福。
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感覺到父母就在我的心裡。
資料來源:《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兒童心理。
代表作《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根本不存在!》
其實孩子沒有叛逆期,來這裡了解一下真相吧
情景一媽媽:「不要摸牆上的插孔!」孩子:「為什麼不能摸?」說著把手伸進去了。媽媽:「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不能摸插座,你怎麼記不住啊!」不自覺提高的聲音和拉過孩子手的動作,讓孩子更加好奇,也激起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