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寶典:6招培養1~3歲寶寶獨立自主好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在一歲左右,邁出人生中獨立行走的第一步,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由此萌芽。

兩歲以後,孩子開始學習使用第一個人稱代詞「我」,這標誌著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初步發展。

慢慢地我們會看到,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活動能力不斷增長,知識經驗不斷增多,就表現出獨立的願望,總想獨立的做事情,雖然能力不夠也總想自己動手自己干,比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處去。

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應該要受到重視。

一來,作為一種人格特徵,獨立性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怎樣說都不過分,可以說是一個人終生髮展的心理原動力。

離開了獨立性,其他一切心理品質的作用都會大打折扣。

二來,雖然獨立性的發展,離不開生命的天性,離不開身心的自然成熟,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一個人的獨立性發展水平,並非完全與生俱來的,並非完全自然形成的,關鍵的決定因素好是後天的培養和鍛鍊。

而家庭的早期教育,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首要場所。

所以,我們要抓住獨立性的早期發展這個最好時機,最大限度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干。

對稍大些的孩子,就該引導他多來點自我服務性的勞動,比如,自己穿衣,自己洗臉,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搞床上鋪下的衛生,等等。

孩子會從中體驗到自己的力量,逐步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自己干,或許很笨拙,或許很不像樣子,但更為重要的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教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可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面對類似的困難,有的孩子可能就不幹了。

這時候有的家長就心軟了,就包辦代替。

其實,所謂力所能及,都有一個從困難到不困難的過程。

所以,當孩子獨立做事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完成任務。

如果孩子向家長求助了,也要先鼓勵孩子自己克服,然後再做適當指導,最終讓孩子感覺是自己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

3、教孩子自己去獨立思考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僅要引導孩子獨立去做事,還要引導孩子獨立去想問題。

孩子提出問題,有的家長會立刻告訴他答案。

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會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所以,應該鼓勵孩子多獨立思考。

比如,給孩子講故事,家長可以只講故事的開頭,故事的發展和結尾由孩子自己編。

再如,家長還可以提出簡單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4、讓孩子學會自己做選擇

但凡沒有明顯是非對錯的事,都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讓孩子自己決定,從而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

家長應該多說這樣的話:這由你決定,這由你選擇。

比如,每天上幼兒園穿什麼衣服,就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回家來了做什麼遊戲,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星期天是跟媽媽去上街還是跟爸爸在家裡玩,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

一旦孩子自己做出決定,家長必須使他意識到,他要對自己所做選擇的後果負責,比如自己選擇穿了單薄的衣服,就要不怕冷。

5、給孩子更多的發展自由

在家庭教育上往往跑兩個極端,對孩子要麼嬌寵過度,要麼管教過嚴。

這都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我們說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當然不是「管教過嚴」,也不是「嬌寵過度」,更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從整體的角度,從獨立性培養上,不過分期望孩子按大人的意願去做,為孩子創造各種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給孩子充分的「解放」和「自由」,讓孩子的個性自由發展。

6、鼓勵孩子多參加友伴活動

獨立不是孤立。

孩子在幼兒園裡的各種活動中,在與小朋友們的交往中,鍛鍊了能力,長了本事,獨立性才越來越強。

所以,要引導孩子多參加夥伴活動。

還要教孩子懂得,遇事自己拿主意當然好,但對夥伴的好生意,也不能隨便拒絕,要學會採納別人的建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楚喬傳》中,你看出什麼了嗎?

一度熱播的《楚喬傳》不僅深受廣大我國觀眾的喜愛,甚至被翻譯成俄語版,受到廣大俄羅斯群眾的追捧。直至現在還保有餘溫。在小艾看來,這些火出國的影視劇,不僅僅是因為劇情的精彩,更重要的是能給人帶來更多...

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徐莉莉編者按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很多孩子都「十指不沾陽春水」,生活中容易依賴他人,遇到困難就躲避,缺乏獨自面對問題的能力。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