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錯誤幼兒教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教導寶寶的時候,難免會不小心犯錯,使用一些不當的管教方式,像是吼叫、打屁股、羞辱。

但這些方式對孩子來說都只有不好的影響,沒辦法讓兒童有良好的行為。

因此,應該要避免使用這些不良的管教方式。

一、不當的管教方式有哪些

1、吼叫,咆哮孩子

幾乎沒有父母沒對孩子吼叫過,但長期來說,這是無益的。

這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也就是不會聽話。

很快的孩子會對你的嚷嚷麻木,變的免疫。

(玩過魔獸世界的80父母應該對免疫這個詞有很深的理解)

2、不斷嘮叨孩子

嘮叨等於教導孩子不需要負責,因為他們不需要記住該做什麼事,父母都會反覆叮囑,讓孩子更不負責任。

嘮叨也會鼓勵孩子爭辯,口是心非。

3、反覆威脅孩子

如果你總是反覆威脅,而沒有堅持完成,孩子就會知道你說的頭幾次都不是認真的。

當你決定要堅持時,只有威脅沒有處罰,是無效的。

4、冗長訓話責備

孩子在經過一個冗長訓話後,通常只是更加不理會父母,不會注意到自己的錯誤。

你應該要簡要的說明你希望的改變,以及期望的原因。

5、羞辱你的孩子

使用羞辱來處罰你的孩子只是帶給他難堪,並不會有幫助。

孩子受屈辱只會助長他的憤怒,讓行為更糟。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處理,可以問問專家,你懂的。

6、處罰無關結果

使用與不當行為完全無關的處罰會讓孩子混淆。

例如說孩子和弟弟打架,你處罰他寫「我不會打弟弟」而不是教導和平解決衝突,這樣可能讓他討厭寫作,甚至認為都是弟弟的錯。

7、處罰太過嚴重

有些家長因為憤怒而處罰太過嚴重,像是禁足一年。

但這樣失去特權太久,反而讓孩子沒有表現的動力,甚至放棄。

孩子應該要知道可以做什麼來恢復特權。

8、打孩子的屁股

打孩子的屁股就像是樹立暴力的典範,會讓孩子混淆,因為你教導不能打人,但卻打他。

這樣孩子會認為家長根本就不值得信任,說話不算數。

二、爸媽常犯的育兒錯誤有哪些

1、沒有積極關注

當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積極關注時,常常會導致行為問題。

積極的關注孩子可以降低尋求注意力的行為,像是抱怨、發脾氣等惱人行為。

2、注意短期效果

另一個很大的育兒錯誤是只著眼在短期的效果,良好的紀律管教應該要著重長遠,孩子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成為一個健康、負責的成年人。

3、沒有書面規則

沒有明確的規則會讓孩子混亂,不清楚要做什麼。

有時候問題是在父母雙方對規則的解釋不一樣,導致孩子認為一個是白臉一個是黑臉。

4、沒有管理計劃

要管理行為的問題最好是主動而不是被動。

因此,花一些時間來制定一個全面的行為計劃來管理行為問題,這樣很容易追蹤孩子的進步,並在必要時進行更改。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請關注」幼兒教育育兒知識大全」微信,我們同您與寶寶與一起成長.

如何關註: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幼兒教育育兒知識大全>或<ertong99>(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