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生家長——幼兒園、小學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學年開學了,在孩子們成為新生的同時,家長的角色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那麼,如何陪伴他們的成長,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手機、電腦前的家長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今天,我們青羊區中小學及幼兒園的優秀班主任、園長,帶著她們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家長這一話題給出她們的建議,相信這些建議會給您帶來一些幫助。

首先,我們從幼兒園說起吧!

幼兒園

1、分離焦慮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的小朋友剛剛上幼兒園會有一種分離焦慮,孩子第一次離開媽媽,走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容易因焦慮不安而哭鬧,為了幫助幼兒輕鬆地度過剛開學的這段時間,並逐漸適應園內生活,幼兒園園長提出了如下建議: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分離焦慮

對於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哭是非常正常的表現,家長不用太擔心。

這是一個普遍情況,其實有的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很多不安情緒其實是家長無意間傳遞給孩子的。

比如有些家長會在送走孩子後,趴在窗口門口偷看,或者在家中說了一些擔心的話。

這樣孩子的心中就會有,爸爸媽媽這麼不放心,幼兒園好像不是很安全的心理暗示,會產生心理抗拒,分離焦慮,家長一走就會哭鬧。

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的哭鬧最集中的時間,是早晨進園時。

很多孩子都會大聲哭鬧。

這時,家長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放下孩子,和他說再見,然後快速離開。

如果家長跟著哭,或遲遲不走,只能延長孩子哭鬧的時間。

家長要相信幼兒教師,他們會採取多種辦法迅速轉移孩子注意力,使他們很快停止哭鬧。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入園的兩周之內,哭鬧都是很正常的。

隨著對新環境、新老師的逐漸熟悉,孩子就會慢慢喜歡上幼兒園,一個月之後,哭鬧的情況會明顯改善。

克服了幼兒分離焦慮後,家長還應該注意這些——

2、睡午覺

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睡午覺。

對於那些提前讓孩子養成中午12點午睡習慣的家長來說,這件事情可能顯得容易一些。

如果沒有養成這一習慣,可以採取一些辦法,比如,對於哭鬧的孩子,老師可以一對一抱起來哄哄入睡;有些孩子在家有特別依戀的物品,比如布娃娃、小枕頭之類的,可以帶到幼兒園,讓他摟著一起睡。

有些家長接孩子時,一聽老師說今天沒有睡午覺,回家就想讓他馬上補一覺。

其實這樣做並不科學。

如果下午五六點鐘睡了一覺,晚上肯定會很晚才睡,這樣不利於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

如果中午沒有睡,家長可以讓孩子晚上提前一小時睡

同時要提醒家長注意,周末在家依然要讓孩子保證中午12點睡午覺,否則下周上幼兒園時,午睡又會成為問題。

3、吃零食

孩子剛上幼兒園,心情難免緊張,一開始會吃不好飯。

這時家長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吃了多少。

而是應該每天接孩子時,問清楚今天吃了什麼。

如果吃得不多,回家後再讓他跟著家人一起吃頓晚飯。

注意,這時儘量多讓孩子喝些魚湯、骨頭湯,或者喝點粥。

千萬不要給他們吃兩樣東西:一是零食,一旦養成在幼兒園不好好吃飯,回家等著吃零食的習慣,就很難糾正了;二是大魚大肉,晚上吃得過分油膩,容易消化不良。

另外,孩子早飯也很重要。

通常情況下,是到幼兒園吃早飯的,但剛入園的小朋友早上情緒波動大,可能會影響吃早飯。

因此,在最初的兩周內,家長可以在家做些簡單的早餐,讓孩子先吃一點再去幼兒園。

4、多陪伴

孩子上幼兒園是成長的過程,對於家長來說,也在不斷成長。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家長應抽出更多時間陪伴他

特別是每天接他回家後,應該帶他到戶外充分玩耍,一起放聲歡笑,讓心情徹底放鬆。

接下來,請各位幼升小新生家長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小學班主任會給出哪些建議吧!

小學

首先,幼升初新生家長要明白這一點:孩子升入小學一年級,就意味著要開始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全天的、規範的學習生涯了。

在這段生涯里,我們的孩子將從兒童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端,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個頭開得好不好,不誇張的說,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

在小學階段,家長關注點不要只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成績最好的,但是放在一個群體中,不可能每個孩子的成績都是最好的。

小學班主任提醒各位家長要明白:孩子之間是有差異存在的。

所以相對於只關注學習成績成績,小學班主任建議家長多去關注這三件重要的事——

1、第一件重要的事:興趣

培養孩子的興趣很要緊,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才有後勁,對學習沒興趣就完了。

這個興趣,既包括學習興趣,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興趣。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孩子培養起一兩種興趣愛好。

剛開始可以讓孩子廣泛接觸,比如讓孩子參加學校開展的興趣拓展課程以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只有讓他們什麼都可以接觸到,他們才能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最喜歡的興趣愛好。

很小的孩子可能不太懂,但父母有責任讓孩子接觸到不同的東西,這樣慢慢孩子才會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

當然,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確實不喜歡、不擅長,也不要硬逼孩子。

幫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然後鼓勵他堅持下去。

2、第二件重要的事:習慣

進入小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幼兒園以養育為主,小學開始以學習為主——學習生活正式開始了。

對於家長關於孩子做作業要不要陪的問題。

小學班主任的建議是,在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父母是有必要陪的,快的一個月,慢的兩個月,幫助孩子把習慣培養好了之後才可以放手。

必須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些家長抱怨孩子粗心、動作慢等,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小時候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如果不養成好習慣,到初中以後學習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那麼到底要養成哪些學習習慣呢?

一是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

二是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三是獨立閱讀思考的習慣

接下來,在這裡特別提出閱讀習慣的培養

課外閱讀看上去好像和學習成績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關係,但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積累。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因為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

所以優秀的孩子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喜歡看書

很多家長都聽說有些孩子很有天分。

這個世界上天才並不多,天才不過是重複次數對多的人。

在這裡,班主任舉了一個例子:曾經有一個學生,是個女孩,她爸爸是一位語文老師。

她爸爸要求女兒把語文課本上每篇課文都要背誦出來,因為背誦對語言積累、口頭表達都有幫助。

他還特別注重女兒的閱讀。

他們家沒有電視機,每天晚上全家人一起閱讀。

家長看報或者備課,孩子看書。

有些家長覺得閱讀是可有可無的,寧可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鋼琴、跳舞、美術……把孩子的雙休日排滿,如果還有多出來的時間才會想到讓孩子看看書;還有些家長把閱讀等同於語文,但閱讀不僅可以促進語文的學習,而且可以促進一個孩子整體素質的提升,提升他(她)對世界的認識。

孩子的閱讀習慣是要靠父母培養的,孩子的閱讀習慣也是可以培養起來的。

而且這個習慣培養起來之後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終身受益。

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可以從繪本開始,慢慢過渡到文字的書籍

繪本是很好地閱讀起點,爸爸媽媽要陪著孩子看——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

如果你讓孩子自己在房間看書,自己在廳里看電視或者打麻將,孩子怎麼可能愛上讀書呢?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第一個榜樣。

家長要記住,在培養孩子一個新習慣、新興趣的時候,父母是要犧牲一些自己的休息時間、娛樂時間的。

家長一定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不能偷懶。

3、第三件重要的事:性格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父母婚姻美滿、家庭氛圍民主和諧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陽光心態。

建議家長不要把工作壓力帶回家,不要讓夫妻感情等因素影響到孩子。

父母的感情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培養孩子性格的第一要點父母要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會非常有幫助。

培養孩子性格的第二個要點是父母要捨得投入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

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爸爸媽媽責任最大,但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或者自己「貪玩」,就把孩子交給祖輩照顧。

這對於孩子的性格培養也會產生影響。

學校組織家長開放日會選擇雙休日,就是希望爸爸媽媽能來參加,而不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不希望是保姆來參加。

班主任也經常會跟家長強調:「一定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這樣才能體會到做父母的快樂。

要培養孩子陽光性格第三個要點是讓孩子開眼界。

眼界決定境界,家長有條件、有時間的話,可以多帶孩子多出去看看。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眼界開闊的孩子,心胸格局相對來說會比較開闊。

現在,我們很多家長也越來越關注這方面,願意帶孩子出去旅遊或者參觀各種展覽,參加各種活動。

其實在準備出遊或者參觀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

如果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不分分計較,而是把孩子培養得心理陽光一點,培養出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對學習也很有興趣,這就很好了。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是不是還意猶未盡呢?

那麼請繼續關注我們,明天的內容將繼續推出關於初一新生如何適應初中生活、如何做合格高中新生家長的相關內容

內容會更加豐富哦,敬請期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成長關鍵期,家長這樣做,孩子更優秀!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優秀的父母,都是從小重視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為孩子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階段是孩子人生的起點,是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時期,也是個人性情養成的關鍵時期,家長只需記牢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