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丨英語碩士媽媽多年鑽研成果:這才是繪本的正確打開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聽到身邊很多媽媽抱怨說,自己也入了不少繪本,但經常遇到類似以下窘境:

要麼拿來繪本不知道該從何講起;要麼講過一次後永久束之高閣;要麼一本繪本分分鐘就講完了;要麼看不懂繪本到底表達什麼意思甚至自己都嫌棄自己講的很無趣……

其實,家長只需要 Get 一點講繪本的小知識,立馬就可以讓親子共讀時光更加高效愉悅,而不是大眼兒瞪小眼兒——你講得乾乾巴巴,孩子聽得了無興趣,娃要麼捂著耳朵拒絕聽要麼直接跑開……感覺自己買了假繪本有木有?

為了幫助更多的家長更好地玩轉繪本,接下來是純乾貨分享「繪本的正確打開方式」

(此處應該敲小黑板!!)

首先,自問一個問題,你真的了解「繪本」嗎?

國外盛行的繪本風颳進國內也沒多久,很多家長未必真的對繪本有足夠的認識。

如同新產品一樣,不了解,又何談充分利用呢?

記得,第一次給一個朋友推薦繪本時,他問我繪本是不是繪畫用的?囧~

繪本,又稱圖畫書,英文譯作 picture book。

從中文名稱里的「圖畫」二字和英文名稱里的「picture」一詞,不難看出,圖畫,圖畫,用圖來說話,圖畫才是繪本的靈魂所在。

有圖有字,圖多字少,圖畫不是文字的附庸,圖文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共同合奏出一首絕美樂曲。

彭懿老師曾給圖畫書下過一個抽象的定義:

圖畫書是通過圖畫和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訴說故事的一門藝術。

一本好的繪本,應該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人也可以通過「讀圖」獲取故事梗概。

任何一本繪本都是作者心思的極致展現,圖畫里滿藏故事,文字里儘是精華。

從封面、環襯、扉頁到正文、封底,圖文配合,環環相扣,步步推進,最終演繹一個完整的故事。

一、封面

很多家長都習慣性略過封面直接進入故事正文,認為封面=書皮。

實則不然。

封面不僅僅是個書殼子,而是繪本的臉,是首先進入娃視線的,是繪本給娃的第一印象。

佩里·諾德曼與梅維斯·雷默在 《兒童文學的樂趣》一書中說:「在開始閱讀一本書之前,封面是影響讀者期待的最重要的因素,封面上的圖畫通常涵蓋了故事中最關鍵的要素」。

以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中文譯《棕熊,棕熊,你看了什麼?》)為例,這是卡爾爺爺的經典代表作,是國內外孩子英語啟蒙的心頭好。

首先,給娃描述下封面,有一頭熊(強調動物認知),是棕色的(強調顏色認知),體型高大,憨態可掬,它低下頭,歪著腦袋,睜大眼睛,好像在看什麼?

拋出問題後,不要著急翻開繪本,先跟娃一起猜猜棕熊有可能在看什麼呢?

猜的過程中,家長自己先給出幾個答案,拋磚引玉,用來引導娃給出他們的答案。

比如,它是看到同伴了嗎?是看到媽媽了嗎?是看到好吃的嗎?

待娃充分發揮想像力後,再帶著疑問和對猜測答案的檢驗到書里一起尋找答案吧。



(圖/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封面)

So,利用封面,充分調動孩子的好奇心並發揮想像力,激發孩子足夠的興趣鑽進書里探索。

二、環襯

環襯是封面與書芯之間的一張襯紙,又稱「蝴蝶頁」,前面的叫前環襯,後面的叫後環襯。


環襯應該是比封面還要容易被漏看的一頁了,甚者很多人都認為那就是普通的一頁紙,只是起到連結作用而已。

其實,環襯不但與正文的故事息息相關,有時還能提到提升主題,甚至還改編故事結尾。

以《好餓的小蛇》為例,這是日本知名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經典代表作。

一條好餓的小蛇一路走一路吃,再吃了蘋果、香蕉、飯糰、葡萄和菠蘿後竟然吃了一顆蘋果樹,看到結尾,很多娃都哭了,因為他們覺得小蛇死掉了。

可是,如果家長帶著娃看了後環襯頁,會發現小蛇吃掉的蘋果樹斷了,小蛇衝著小讀者笑著說「啊,真好吃」。

這時,娃肯定破涕為笑,原來小蛇消化了蘋果樹,其實活的很開心呢。

一下子,悲劇故事變喜劇故事,這個大大的轉折驚喜絕對可以吸引娃再讀N遍的。


(圖/ 《好餓的小蛇》後環襯頁)

So,千萬不要忽略繪本的任何一頁,即使環襯也不是無效存在的。

三、扉頁

扉頁,又稱主書名頁,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門,不僅僅展現故事主人公,還可以講故事,甚至製造懸念。

以 Rosie's Walk(中文譯《母雞蘿絲去散步》)為例,這是佩特·哈群斯的代表作。

蘿絲是一隻性格大條的母雞,有一天它在農場散步,它一路走過了很多地方,殊不知有隻狐狸一直跟在後面想要吃掉它,卻屢屢失敗,蘿絲的從容和狐狸的狼狽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你啼笑皆非。

讀完整個故事後再回看扉頁,眼尖的娃會發現,扉頁可不就是一張蘿絲散步的路線圖嘛!

當娃對整個故事熟悉後,就能只看扉頁複述出整個故事,比如,蘿絲先去了哪裡又去了哪裡,狐狸在哪裡陷入了草堆在哪裡被蜂群追的到處逃竄等等。


(圖/ Rosie's Walk 的扉頁)

So,扉頁不僅只是為了羅列繪本名稱,作者,譯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還可以講故事,製造二次甚至N次閱讀的樂趣。

四、正文

正文是繪本的主體,圖文並茂,二者相輔相成。


日本繪本大師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里旗幟鮮明的闡述:「繪本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而不是讓孩子自己讀的」。

他認為孩子的人生經驗有限,而大人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認知能力,可以通過文字和圖畫了解到作者所描繪的世界,並產生共鳴。

在深入讀懂圖畫書的基礎上,只有家長才能把圖文轉化成有溫度的話語傳達給孩子,寵壞孩子的耳朵,滋潤孩子的心田,這不僅是繪本真諦的傳達,更是親子心靈的溝通。

孩子,是天生的讀圖天才。

李利安·H·史密斯在《歡欣歲月》里說:「只要故事在圖畫書上表現出來,那麼孩子的眼睛就會發現他們。

」繪本閱讀可以無限發揮孩子的想像力。

以 Good night, moon (中文譯《晚安,月亮》)為例,這是Margaret Wise Brown的代表作,可謂是最經典的睡前讀物。

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描寫了小兔子在臨睡前對綠色大房間內的物品一一道晚安的情景。

除了再簡單不過的文字,你以為畫面上的物品是靜態的,實際卻是動態的,讀圖才是讀繪本的關鍵。

比如,牆上的鐘表時間一直在走,房間光線越來越暗,爐火越來越弱;還可以聯想到其它繪本,比如,牆上三幅畫都是引經據典:The Runaway Bunny(《逃家小兔》),Cow jumping over the moon(《母牛跳過月亮》)和 Three bears(《三隻小熊》)的故事;還可以帶娃玩「找一找」遊戲,比如,找每頁的小老鼠,紅氣球,小貓咪等……

還可以帶娃實戰演練睡前儀式,對自己房間裡的所有東西說晚安,不僅幫娃學會了「Good night」,還有助於娃進入睡眠,稱其為「催眠魔力」繪本一點都不為過。



(圖/ Good night, moon 正文)

So,正文里除了文字,讀圖讀圖讀圖,重說三。

多觀察多發現,跟著作者去探險。

五、封底

讀完正文,一本繪本的故事就此結束了嗎?

有時候是這樣,有時候卻不是,作者把故事結尾延續到封底上的案例也是不勝枚舉。

以 No, David!(中文譯《大衛,不可以》)為例,這是大衛·香農的經典代表作。

作者根據親身經歷描述了5歲男孩大衛做的很多事,媽媽都說不可以,正文中故事最終以「大衛乖……媽媽愛你」暖心收尾。

可是當合上繪本時,你會發現,封底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No」,歪歪扭扭的字體,幼稚又可愛。

何不和娃猜一猜這些字會是誰寫的呢?沒錯,肯定是大衛這個小搗蛋鬼——是不是像極了自己的娃呢?



(圖/ No, David! 封底)

So,合上書或許故事並沒有結束,封底上的故事別漏看哦,主題力依舊MAX。


好啦, Q媽囉嗦完畢,以上小技能你 Get 了嗎?

繪本不僅是一本書,更是親子溝通的橋樑。

當你把孩子擁入懷中或與其相依而坐,攤開一本繪本在你們目前,如同攤開了一個美好的世界。

你用心講著繪本故事,孩子用心看著精美圖畫。

你的聲音會和圖畫交織在一起,共同留在孩子的心裡,變成最美的記憶,陪伴他一生。

讓我們一起陪娃成長!

(圖/ 附文中提到的繪本,供參考)

By:Q媽

Q媽,英語專業碩士,喜讀書愛碼字,家有4月齡小妞一枚,親子閱讀踐行者及推廣人,尤愛鑽研家庭雙語啟蒙 & 高質量陪娃技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