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程度的差異會給養小孩帶來什麼影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作者@烏鴉烏鴉在國外從事兒童心理和行為治療方面的工作,這是他的一些觀察和心得,他發現 「熊孩子」的出現,和家長本身的教育程度看來有很大關係。

所謂教育程度,不僅僅是指學歷高低,更多的是指家長有沒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文中有不少有趣的例子,有空可以讀讀哦。




我在加拿大從事兒童行為分析工作。

本應是治療先天性精神疾病導致的幼兒行為反常,但是外國家長比較喜歡過度病理化,比如說,孩子不學習,不說自己沒教好,會自我診斷說我家孩子多動症,然後花錢找人治。

所以在實際生活中,我的工作包括了「治療」各種熊孩子。

沒有在抱怨哦,一般的熊孩子比真有精神疾病的孩子「好治」多了,收錢一樣的。

對於為什麼有的地方孩子比較聽話,其實簡而言之,父母教育程度較高的孩子比較聽話,父母自己帶的孩子比較聽話。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和世界上很多其他問題一樣,就是教育程度低的育兒者讀書少想太多。

總體上來說,歐美國家平均教育水平比中國高一點,祖父母不愛管孫子輩的事。

這是造成「國外小孩不哭鬧」印象的主要原因。

如果控制住這兩個因素,對比相同教育水平、相同教養環境的中國小孩和外國小孩,中國小孩的表現還好一些。

比如父母都從事專業工作、至少一個有碩士以上學歷、祖父母因各種原因(主要是簽證原因)不能幫忙帶孩子的華人家庭,和同樣來自專業家庭的外國小孩相比,中國小孩還更好學、成熟、懂事。

即使是祖父母帶的華人小孩,如果祖父母學歷比較高,孩子也比較懂事。

由紅脖老農祖父母帶的外國小孩,也像噩夢一樣。

因為這種祖父母也練就了一身育兒偽科學,不比中國慣孩子的祖父母差。

由紅脖父母養育的外國小孩,也有熊孩子標誌性的特點,比如不會溝通,簡單粗暴,用吵鬧解決問題。

我認為大部分熊孩子之所以這麼熊,都是因為父母不會溝通(還有很少一部分是因為有情緒需要發泄)。

無論孩子多大,是否智力正常,其實都是可以溝通的。

別說貓狗了,就是黃金鼠和小烏龜都能和主人溝通,自己生的孩子有什麼不能溝通的?

一個兩歲的小孩,你今天帶他出去,心情好給他買了冰激凌。

第二天帶他出去,突然想起來冰激凌不健康,不給他買。

他用有限的語言能力求你,裝可愛討好你,你都不理他。

他想起來你們夫妻之間怎麼讓對方辦事的:大聲喊「你不做我就和你離婚」——於是他也大聲喊起來。

他又想起來在家裡你們怎麼威脅對方的:摔門、砸東西、一哭二鬧三上吊——於是他也摔東西,趴在地上耍賴。

你受不了了,給他買了冰激凌,然後回家打了他一頓。

於是,這個孩子學會了哭鬧,也學會了打人。

對這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有效的溝通方法,比講道理、裝可愛有效多了。

(對嬰幼兒來說,「我想要,真的想要」也是講道理,人在自己語言能力的極限中,儘量用對話解決問題,都是講道理)


作為一個更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明明可以用更好的溝通手段。

比如一開始就制定吃甜食的份額(一天只能吃一種), 和小孩講道理(講點立竿見影的因果關係,「會長蛀牙」有點遠),談條件(爬到山頂把熱量消耗掉,就可以買),許諾未來(今天不吃甜的,明天小朋友來給你們買蛋糕)……重點是,如果父母不給兒童達到目的的正常管道,兒童就會用非正常管道達到目的。


有人說小孩沒有耐心去「消化」道理,其實,小孩的耐心可以一點點延長,從接受「等一下」,然後等待半分鐘開始,慢慢延長到一兩天。

稍大一些,可以通過畫畫、讀書一類的活動增強耐心。


可是,小孩「沒有耐心」,很多時候是因為——大人說話不算話!!!大人說「過兩天再給你」的時候,很多時候是希望小孩忘了這件事,或者大人自己就忘記了。

小孩的能力很渺小,無法掌握自己吃的東西、去的地方,如果大人說話不算話,小孩只能在每次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拚老命去把這個東西攥在手上。

這是沒有安全感的體現。

所以古代有曾子殺豬的故事,這裡面的道理,和商鞅徙木為信一樣,有權力的人要說到做到、賞罰分明,力量小的人才會聽你的話。


註:《曾子殺豬》是一篇古文,講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

同時這個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

待人要真誠,不能欺騙別人,否則會將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個待人不真誠的人。

商鞅徙木也有類似的涵義。


溝通以外,還有一個不斷更新知識、獨立思考、再學習的問題。

這對祖父母來說,尤其重要。


關於外國養熊孩子的祖父母,說個不可思議的故事,大約在美國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兒童食品剛被發明出來,因為這些食品比家裡自己做的食物利潤高,廣告商下大力氣給那一代兒童植入了一個觀念:加工食品比天然食品營養好。

如果祖父母成年以後沒有再學習,就會輕信廣告商的宣傳,致力於給嬰幼兒餵加工食品。

不吃燕麥,吃添加鐵的麥片;不吃全麥,吃「比棕麵包更有營養的白麵包」(某著名麵包公司的廣告語,其實是在白麵包里添加維生素片);甚至不吃母乳,認為奶粉更好,因為母乳不要錢,奶粉貴,貴的怎麼會不好呢(典型資本主義意識)……


這些添加食品,為了讓小孩愛吃,會加入大量的香精和糖。

幼兒吃多了糖會精神渙散、手舞足蹈、大喊大叫,然後又沒法換回天然食品(天然食品不好吃)。

於是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像上癮一樣無法戒斷某一種加工食品,吃了就有多動症,不吃就沒事,但是停不下來。

有的孩子把桶裝蘋果汁(添加了大量糖,不然酸的沒法喝)和卡夫速食麵當主食,一天到晚處於亢奮狀態。

祖父母還說:「看,我養的孩子多有精神,讓他媽媽養就蔫蔫的。

那根本不是有精神好嗎!根本就是脫離了文明世界的狼孩好嗎!坐都坐不住談什麼讀書、認字、智力發育啊?

就算父母教育程度很高,如果家裡太有錢,也會成為問題。

因為會讓保姆菲傭照顧孩子。

歐美的情況是人力資源少,只有上層收入家庭才能僱傭全職保姆,而且再有錢也請不到科班出來的幼教老師,來的大多數還是自己養過很多孩子的中老年婦女,或者背井離鄉的菲傭。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要多熊有多熊。

保姆這個職業但求無過,帶的孩子要笑、要胖、要傻皮傻皮的,父母看了才高興。

而且,很多菲傭會帶來菲律賓民間的愚昧育兒觀念,大概比中國農村請來的小保姆好不到哪去。

我看到的被保姆帶大的孩子,都像半個殘疾人。

以垃圾食品為主食,六七歲不會自己吃飯,把發脾氣當日常交流,思想愚昧低俗,把無聊當有趣(比如把欺負小動物、屎尿屁笑話作為娛樂)。

我看過最誇張的一個例子,五歲小孩吃飯的時候,保姆要在旁邊說:「要嚼」、「喝點水」、「蔬菜和肉混著吃」。

而這個孩子智力發育正常。

這是因為本身教育程度不高的保姆力求表現,時時刻刻想多做工,結果把孩子教成了傻子。

歸根結底,是教育程度的差異,也就是信息來源,決定了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現象,就是說起育兒,大家都用自己的個人經驗在說話:我見過的就是這樣,我見過的絕對不是這樣 ... 你見過的就是全部事實麼?你見過的就是合理的麼?你見過的就不會改變麼?

其實,任何傳統文化,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有愚昧的地方。

為什麼有些人有錯誤的飲食觀念呢,因為光看廣告不看書。

為什麼有些人家裡總是雞飛狗跳呢,因為夫妻兩人成長的環境都是雞飛狗跳,結婚以後只會雞飛狗跳地說話,最後養出滿世界雞飛狗跳的熊孩子。

斬斷不良家庭教育給下一代的影響,也很簡單,只要接受一點外部世界的影響就行了。

現在十歲以下的小孩,祖父母是60年代成長的。

全國還沒解決溫飽問題,讓大部分祖父母過於注重兒童的吃飯睡覺,不注重提高自我知識水平,也根本沒有培育小孩獨立、健全人格的意識。

那時候有什么兒童心理學?有什麼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特點?在一個把胖和扁平後腦勺作為父母成功標準的時代,有什麼育兒經驗值得全盤接受的?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明明看本書就能解決的問題,非要自己不停地撞南牆撞出生活經驗。


市面上育兒書籍這麼多,為了將就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文字深入淺出,有圖有畫有錄像,還是不願意去挑兩本去看看。


當然,這也就帶出了「教育到底帶給我們什麼」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還是沒有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


就算是60年代最高級的教育理論,放在今天也過時了。

一個稍微受過教育的人,就應該認識到這一點,然後認識到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性。

但是,就算在很多年輕媽媽聚集的網站,也經常看到「老一輩一直是這樣」、「不然以前的人怎麼活的」這種論據。

沉浸在自己的懶惰和愚蠢中,然後怪國民素質太低把你的孩子帶壞了。

國民素質就是你啊。


關於成年人思想能否保持進步的問題,物理學家@同人於野寫有過描述,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成年以後,一個很可能的趨勢是人的進步速度一般會越來越慢,以至於停止進步,甚至倒退。

很多人中年以後他們就無法接受任何新的思想,以至於最後連自己的孩子都搞不定。


心理學認為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可以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comfort zone) ,學習區(learning zone),和恐慌區(panic zone)。

比如說我們看一本書,如果這本書所說的內容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完全符合我們已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本書就在我們的舒適區內。

但如果這本書說的內容與我們原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符,但是我們思考之後仍然能夠理解接受,那麼這本書就在我們的學習區內。

如果這本書我們根本就理解不,那麼就是在恐慌區。

心理學研究說,只有在「學習區」內做事,人才會進步。

絕大多數人工作以後幹的事情都是他的舒適區內的某種意義上的重複勞動,這怎麼能進步呢?所以我們又能怎麼辦?辦法無非就是儘量呆在自己的「學習區」里,並且隨時對「舒適區」保持警覺。


最後說個有趣的例子。

一個80多歲的東歐老知識分子(工程專業)曾經給我傳授育兒經驗,她的核心理論就是:「不能用你的生活適應孩子,要讓孩子的適應你的生活!」

她說:「規定了4小時餵一次(嬰兒),就要堅持住,一開始當然會哭,他認識到這是鐵律就不哭了。

現在的觀念看來,這個理論當然是錯的……大人和孩子要互相磨合,主要是觀察孩子的特點,圍繞這個特點建立規章,而不是把所有規章強加到孩子身上。

她的觀念反映了二戰後蘇聯女知識分子的性格,雷厲風行,說一不二。

沒有這麼堅定的意志,她就沒法出頭。

而且當時晚結婚很丟臉,她必須一邊上大學一邊照顧嬰兒,硬是殺出一條血路。

現在,她的孫子輩也20多了,她當然不用學習最新的育兒理論。

我想說的是,就算曾經思想這麼先進、學識這麼豐富的人,也身懷一些錯誤的育兒觀念。

對了,她的子女都非常成功,但是都和母親有點不合。

不知道和嬰兒期硬是4小時餵一次有沒有關係。

❖文章選自小花生網

無觀點·不樹人

小編個人微信:hrxs1989

讀者QQ群:483603134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推薦關注,長按二維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占便宜是教養

微信號:給孩子最好的(zuihao8888)給你最輕鬆、實用、有效育兒策略◆ ◆ ◆ ◆ ◆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可就怕天使變成了熊孩子。熊孩子的存在令許多家庭備感頭疼與無奈。有人說熊孩子的存在...

寶寶很少哭被誇以後很懂事,結果卻讓父母痛苦

有新聞稱:寶寶很少哭被誇以後很懂事,結果卻讓父母痛苦。其實寶寶不哭並不是好事情,不哭不代表「懂事」。很多時候孩子為了避免被父母責罵,把很多的煩惱壓力堆在心裡。久而久之,可想而知。當然是會造成抑鬱...

三個原因,為什麼你的孩子不好帶?

兩個媽媽在一起聊天,總有必講的金句啊。哎呀,你家孩子多好看啊。哎呀,你家孩子多聰明啊。唉,我家孩子一點也不好帶。是嗎?我家孩子也不算好帶。哈哈,瓜子花生西瓜飲料準備好,小派收集了好多資料,今天就...

為什麼國外孩子很少哭鬧,2點原因很現實

點擊上方「育兒網」即可訂閱獲得專業育嬰師定製備孕至6歲育兒知識昨天跟朋友吃飯,突然被背後一陣哭聲吸引。回頭一看,只見一對夫妻帶著個3,4歲左右的女孩。孩子不停的在哭喊「我要吃香蕉船」,然後媽媽跟...

為什麼隔代撫養矛盾多?父母們應該怎麼辦?

二胎時代來臨,讓隔代撫養成為了最典型的社會現象。由於夫妻倆都要上班,於是爺爺姥姥、外公外婆就充當了帶孩子的主力軍,根據中國老齡中心的調查,我國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孫女的老年人比例達66.47%,2歲...

隔代教養5大問題,如何解決?

現代社會,雙薪家庭越來越多了!許多忙於工作的爸媽把孩子託付給祖父母照顧,於是隔代教養的情況也日漸增多!但偶爾可以看到隔代教養的負面新聞報導,面對祖父母不同的教養觀念,也時常讓爸媽不知如何是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