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寶寶總是喜歡打人,看一看身為家長的你做錯了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兒子十一個月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特別愛撓人、咬人。
我們全家人的身上都有被他撓過的傷痕。
跟他講道理完全聽不懂,罵了幾次除了惹的他哇哇大哭之外什麼作用都沒起。
樓上的小彬彬今年三歲半,已經去幼兒園半年多了。
老師經常和他爸爸媽媽反映,小彬彬在幼兒園經常會打其他小朋友,明明玩得好好的,突然就會伸手去打人。
這讓彬彬的爸爸媽媽很頭疼,他們覺得這樣的暴力行為必須遏制在搖籃里,所以每次彬彬打人他們都會大聲的訓斥他,甚至以暴制暴,但基本都是無功而返。
那麼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打人呢?
事實上,從孩子心理發展的角度講,這是正常的行為,是寶寶與他人的交往方式。
但是這樣的交往方式往往會造成他人的誤解和拒絕,我們都不希望寶寶這樣做。
在寶寶出現這種行為後,家長通常會很焦慮,其實這也是完全不必要的。
孩子所謂的打人行為,並不是成年人心目中的暴力,只是某個年齡段的正常行為,這也並不能說明這個孩子未來的行為就是一個霸道兇惡的人。
在寶寶的眼裡,這只是表達情感的一中方式。
那麼家長如何做才能逐漸減少寶寶的這種不良行為?
1.避免不良的示範
我們跟寶寶在一起玩的時候,常常會開心的拍拍或者捏捏寶寶的臉蛋,有時候還會開玩笑或者逗寶寶「媽媽要打你了」。
家長悶覺得很親昵的行為,其實給了孩子不好的示範,讓他覺得捏臉、拍臉是一種表達喜愛的行為,但由於寶寶對自己的肌肉控制力不足無法掌握輕重,於是就變成了大人眼中的「打人」。
所以,媽媽們最好別用這種方式表達愛意。
2.正確的引導方式
寶寶這個年齡段還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家長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教會孩子們表達情緒的方式。
當孩子打大人或者小朋友的時候,你要平靜而嚴肅的告訴他,這樣會打庝媽媽,會讓媽媽不開心,其他的小朋友也會痛、會哭;並且握住他的手輕輕的撫摸,一邊強調「輕輕的、輕輕的」讓孩子感受到:輕輕的撫摸才令人舒服。
這樣的引導家長需要不斷的做,孩子才能真正理解。
同時,父母也要及時表達自己對寶寶情緒的理解:「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是因為喜歡那個東西,那個小朋友也想要,所以你生氣了,我們可以嘗試和他交換哦!」切記講道理,簡單直接的告訴寶寶他應該做的事。
記住千萬不要用武力教訓,這就是在告訴孩子「可以打人」,孩子模仿你的行為,反而會強化這種行為。
3.用好工具,教寶寶正確表達情緒
孩子1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逐漸萌芽,2歲以後逐漸發展比較複雜的情緒。
當他不高興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就可能會通過發脾氣、打人的方式來發泄。
選擇合適的繪本或者跟寶寶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寶寶學著感受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逐步學會了解別人的情緒,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與情緒有關的繪本
家長們切記不可操之過急,慢慢引導,寶寶「打人」的不良行為一定會慢慢減少最後消失的。
寶寶學會打人,可能是你的管教方式出錯了!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爸媽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制在搖籃里,然而大多數家長都選擇暴力制止,這樣做,孩子未必順從,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今天我們慢慢解讀...
寶寶學會打人了!你的管教方式很可能是錯的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止在搖籃里,然而選擇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暴力大制止,可是這樣做,孩子們未必順從!久而久之,老這樣打人,養成習...
寶寶學會打人了!你的管教方式很可能是錯的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止在搖籃里,然而選擇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暴力大制止,可是這樣做,孩子們未必順從!久而久之,老這樣打人,養成習...
爸媽如何正確處理寶寶打人咬人等攻擊性行為?
當寶寶學會走路和跑步之後,爸爸媽媽會覺得寶寶跑跑跳跳的樣子看起來特別的活潑可愛。但是也有的寶寶也出現了打人和咬人等「攻擊」行為。根據行為學家的理論,1到3歲的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是他們成長發育過程...
爸媽如何正確處理寶寶打人咬人等攻擊性行為?
當寶寶學會走路和跑步之後,爸爸媽媽會覺得寶寶跑跑跳跳的樣子看起來特別的活潑可愛。但是也有的寶寶也出現了打人和咬人等「攻擊」行為。根據行為學家的理論,1到3歲的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是他們成長發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