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樣管小孩 小孩好想換爸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新北市11歲高姓女童疑因偷拿母親的錢,5日晚間7時許,被母親帶到中和區壽德新村某便利超商前,掛著「我是小偷」的牌子當街罰跪懺悔,引起不少路人注意。

有民眾認為高母管教過當報警處理,警方通報社會局後續輔導。

新聞中的母親採用「當街示眾」的方式懲罰警示孩子的錯誤行為,可以理解為家長是恨鐵不成鋼。

想要藉以嚴厲的方式給孩子一個深刻的教訓,讓其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但這種遊街式的宣告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重挫了孩子的羞恥心。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有責任並有義務管教,但家長不可過度懲罰,如過度對孩子造成身體或是心理上的傷害,有可能就會觸及法律的底線。

孩子犯錯再正常不過,莫說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也會故意犯錯,甚至聖人也不能例外。

這不是說孩子未成年就有犯錯的權利和任性資本,而是要理解任何人都有犯錯的可能性。

當這種可能性成為確定性,家長首先應該做的是分析是什麼導致了可能性轉變為確定性。

當家長能夠學會不僅站在家長的角度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管教孩子時,這種教育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打罵責罰,而是能夠為孩子信服的接受方式。

孩子犯錯,與其粗暴懲罰不如藉機教育。

只有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才是教育的良機,而這種教育不能以踐踏犯錯者的尊嚴為前提。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觸及靈魂的檢討並不能幫助犯錯者迷途知返,而是打碎他們的靈魂,徹底改變他們的思想,這是完全不必要的。

教育是修補,不是重塑;是凈化,不是清理;是治癒,不是撕扯。

教育不是警告不是懲罰而應是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犯錯者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不是外表而是內省。

家長管教孩子不應無視孩子或者犯錯者的自尊更不應越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話題 |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導讀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為有...

錯誤育兒方式家長必須改變

導讀:有些爸媽經常犯了一些教育方式的錯誤,但是自己本身並不知道,象是大吼大叫、過度保護孩子,這些不好的教導方法很容易造成幼兒的性格和行為有偏差,甚至引起家庭問題和社會不安,所以家長必須要改變。一...

懲罰帶給了我們什麼

常常會聽見有人說:「不打不成才。」「這麼調皮,打一頓就好了,就長記性了。」我常常在思索,孩子必須要收到懲罰才能讓孩子成長嗎?

孩子老犯錯?如何正確幫助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如果想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就必須讓他們知道錯誤是生命的一部分。家庭教育里,家長在孩子犯錯後選擇的教育方法是否恰當決定了孩子在下一次碰上相同問題時的選擇,教育心得提示,教育孩子的重點不是懲罰孩子,...

孩子犯錯時,外國媽媽只靠5條懲罰規則

小飛叔的一位朋友經常跟小飛叔訴苦:我家兒子太調皮了怎麼說也不聽,打他吧不好又捨不得,可是又把自己氣得不行就對孩子大聲嚷嚷,打兩下,事後又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又跟孩子道歉,可是明明孩子錯了到最後還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