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你該如何愛他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上海市婦聯等單位近期發布的《京滬穗家庭隔代餵養調查報告》顯示

49.9%以上的家庭

幼兒的餵養和照看依賴於(外)祖父母。

雖說老人經驗豐富

在某些方面比父母更懂得養育孩子

但現實中

2/3的隔代餵養家庭在教養孩子上存在分歧

且由(外)祖父母餵養的幼兒

更易有三心二意、挑食偏食等不良習慣

墨守成規、知識陳舊老人餵養經驗亦是雙刃劍。

這幾年,隔代教育的這個話題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尤其,90後,00後

有個媽媽說過:

有一次,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剛開門就看到滿頭大汗的小胖墩迎面撲來。

「媽媽,你終於回來了!」

「呀,你怎麼穿這麼多啊。

」看著穿長衣長褲的孩子,我不解地問。

「不知道,奶奶讓穿的。

」兒子一臉稚氣地說。

「快脫掉吧!」正當我給兒子脫得只剩下小背心的時候,婆婆從屋裡走了出來,說:「不要讓孩子著涼了,胳膊小腿露在外面,快給孩子穿上。

唉,我是害怕把孩子熱著了,可是,婆婆呢,總怕孩子著涼。

看來這隔代教育啊~~~還真是心中永遠的無奈。

碰到這樣的事情

很多媽媽都很無奈

不知道該如何和父母溝通

父母也是為了我們好

總不至於,為了這樣的事,傷了父母的心

永遠不要把孩子真正的「全托」給老人。

老家的一個鄰居,小兩口活的很瀟洒

孩子很小的時候

就進城打工,每年就回來一兩次

把孩子全托給父母

每次看到我們討論孩子的事情。

他一臉不屑說:「你們都是瞎操心,孩子交給老的不就行了。

他們想要帶孩子玩,而孩子也喜歡跟他們住,挺好啊。

「孩子還是跟父母一起好一點。

「有什麼好,兩三歲的孩子又不懂事,跟誰不是一樣,再說上學了有老師管。

每次他都能把天聊死。

只是這樣的觀點,我是不敢苟同。

因為父母兩個字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稱謂。

更是一種責任和愛。

孩子經由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是奔著我們而來的,而不是老人。

如果覺得全托給老人省事省心。

可是你知道老人要受多少累?

再優秀的爺爺奶奶在兒童教育這塊的學習能力和領悟力不如父母。

就算養好了,這個孩子其實也不是你的孩子。

他站在你的面前,你會感到陌生。

他的愛好如何?脾氣如何?飲食如何?作息如何?

語言表達如何?精細動作如何?體力如何?

……

你一無所知。

這個孩子還是你的嗎?

如果你沒有親自撫養自己的孩子,很難說你是真正的父母。

你只是生過孩子的父母,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父母。

所以永遠不要把孩子「全托」給老人。

而應該是共同養育,一起愛孩子。

如果準備要老人幫忙帶孩子,就要理解老人。

如果你準備讓父母幫你帶孩子,你就要理解父母

有時候需要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

不要孩子一出問題,就怪罪父母

父母有他們年代的思維方式

和你們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這個是你需要做好的思想準備

老人把孩子的衣食住行解決好,就非常不容易了

你還能讓老人去學習兒童心理學嗎?

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幫孩子養好習慣,理解你的教育意識

在我看來,這對老人就是一種苛求!

本來老人是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

可你還是讓老人幫你帶孩子

老人任勞任怨的幫你帶孩子

孩子出點問題,你就怪到老人的頭上

這貌似有點說不過去

如果是共同養育,就必定會有拉鋸戰。

何況是兩代人的觀念不同。

就算是父母自己之間,養孩子時常常都會有爭論和衝突。

所以,要多理解老人的難處,好好說話。

理解老人,幫助他們成長。

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你自己帶,也會同樣存在。

錯不在孩子,更不在老人。

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們自己,根本沒有人有義務幫我們帶孩子。

所以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是幸運的。

請好好愛那個幫忙帶孩子的老人。

讓孩子在心理上跟老人之間的依戀保持穩定持續。

兒童心理學指出:孩子的心理成長需要一個穩定的家庭管理模式。

特別是0-3歲的孩子,會對一個特定的人形成依戀。

所以當老人在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帶孩子。

孩子往往會對她產生一種跟母親一樣的愛和依戀。

看見這個結果,有的媽媽就擔心焦慮。

覺得孩子跟自己不親,想著去爭奪這份依戀。

其實這是多餘的擔憂,而且爭奪會讓孩子內心無可適從。

在家裡,父母是主力系統,承擔主要的責任。

而老人呢?在生活及細心的關懷上有著天然的心理基礎。

那不妨作為一種輔助系統。

不管是哪種方式帶孩子。

都應該努力讓孩子留在自己的父母身邊。

因為父母的愛是無可替代的。

孩子跟父母有親密接觸的時光,越多越好。

就算不能在一起,也要有行動。

去找機會跟孩子建立聯結。

如今的方式很多,微信視頻、電話,都是很好的。

請記得:

帶孩子是生養者的責任。

其他人,都只能幫幫忙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