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我希望你別太乖巧 希望你做個有個性的小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六一兒童網導讀】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聽話乖巧的孩子。
可是家長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孩子很乖巧聽話就真的好嗎?其實,如果一個孩子過於聽話,就喪失了自己的獨立個性。
沒有主見,沒有擔當。
不能承受一點的挫折或失敗。
長大以後反而讓父母擔心。
孩子過於聽話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的影響
1:過度的自我壓抑
有些看上去很聽話的孩子他知道父母都很辛苦,也不容易,所以他儘量做讓父母放心、高興的事。
可是心裡,他又有自己的想法與追求。
但是出於心疼父母的角度,他會把自己的需求壓在心裡。
外在的乖巧懂事並不是真的行為自律,而是因為害怕而不得不自我控制。
時間長了,從身體上到心理上,都會變得緊張、脆弱,任何一個事件都會導致崩潰。
家長忽略孩子內在思想意識的變化,孩子也沒有養成與家長交流互動的習慣和能力。
一旦孩子長大到自以為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想法了,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任性、隨意、超自信,聽不進老師家長的任何話。
2:喪失「自我」型
現在有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的道路安排的很細化。
有些孩子表面很樂意接受家長們給他們的安排。
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聽話懂事的孩子。
其實家長在給他們安排的時候已經讓孩子喪失了自我。
在喪失「自我」型中,太多的「好孩子」,人生被父母編劇和導演了,孩子將徹底喪失自我。
自我概念的清晰成形是從11-12歲開始的,自尊與自我價值的建立也隨之而來。
一個一直聽父母的話,聽父母安排而沒有自我探索、自我嘗試的人,在成年後不可能完成複雜的社會功能,不可能獨立於社會。
3:兩面派
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孩子在師長面前很懂事,很聽話。
但是他周圍的同學或者朋友對他的評價可能是反面的。
這就是兩面派孩子的一種典型表現。
兩面派行為是上學後,孩子有意識地、主動地在不同場合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故意表現出來的言行,有很大的虛假、偽裝成分。
兩面派的孩子的成長是扭曲的。
因為他們往往是既得利益獲得者,受到了正向強化,將來很難改掉。
如果隨著閱歷和知識的增加,他們的價值觀形成也受到了各種負面的影響,這種孩子很可能變成偽君子,甚至發展出分裂的人格。
也有的孩子,一直處於糾結之中。
討好別人的行為不情願,表現真我時又要拿捏好分寸,不能太原形畢露,照樣要有防人之心,活得非常不舒展。
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出問題的過程。
一個從小沒出過問題的乖孩子不是他不出問題,而是時候沒到。
最害怕的是,等到孩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問題暴露了出來。
只是,那時的代價越來越大,而且會殃及他人,毀了孩子。
我們應該培養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
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他懷疑的問題,他都會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有自己的主見和擔當。
才會更加適應現在這個壓力型的社會。
孩子太乖,可能是表達能力不足引起的,家長要小心了
一直以來,孩子在幼兒的時候,家長都會覺得孩子乖好,甚至還引以為傲。但是如果太乖,家長就要小心了。小孩子怪不是問題,乖到沒有主見那就是問題了,教育的本質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變得聽話,而是要獨立懂事。...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可能是你最大的失敗
有人說,孩子大體分兩種,乖孩子和淘孩子,如果拿水果做比喻,乖孩子更像蘋果,淘孩子更像草莓。草莓出了問題,大都在表面,容易及時發現,蘋果出了問題,很多都在裡面,外表卻依然光鮮。 所以,乖孩子一旦受...
小時候太過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了反而容易沒出息,家長引以為戒
中國有句古話,叫「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說小時候聰明伶俐的孩子,長大了未必會有出息,這種情況放到現代社會也並不少見。我們在周圍經常可以發現,小時候深受長輩喜歡的孩子,進入社會後不但沒能獲得...
小時候越乖,長大後越痛苦?
① 「乖」,不是個褒義詞媽媽群里不知誰在半夜熱談中拋出一個問題:乖孩子……真的好嗎?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我從小就招人喜歡,不給人添麻煩。家裡人忙的時候,我會自覺地窩在沙發上看書、看電視。只有當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