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回家後你第一句話問什麼?這位好父親每天只問四句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家長回家看見孩子,第一句話百分之八十都是——「作業寫完了嗎?」
「作業寫完了嗎?」高票當選為孩子最討厭的話。
這句話簡直就是孫悟空的緊箍咒,只要輕輕一念,孩子立馬面如金紙,生氣全無。
為什麼這句話的殺傷力這麼大呢?
想想看,孩子勞累一天回來,一口氣還沒有喘過來,父母就要追問他的作業,孩子的厭煩和苦惱可想而知。
孩子就會想,父母從來不會在意他的健康和身體,父母只在意他的成績,有了成績就有了一切,沒有成績就一無所有。
父母的愛都是假的,只要成績不好,爸爸是一副凶臉孔,媽媽也沒有好聲氣。
很多孩子對父母憤憤不平:你們究竟是愛我,還是愛我的作業啊?你們口口聲聲地說愛我,其實是愛我的成績。
你們打著愛我的旗號實現你們的目的。
很多東西只是你們的願望,未必是我們的想法。
但這只是孩子內心的吶喊,在重壓之下,孩子沒辦法也沒有能力對抗,於是,他們開始消極怠工,出工不出力,死豬不怕開水燙,磨蹭、拖拉、撒謊、沉默、惹是生非……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家長真的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
其實,我們不妨換位思考,如果你工作了一天,累得像一條狗,剛剛回家,你的上司就要求你去加班,你心裡怎麼想?更要命的是,上司不但要求你加班,而且每天都在你下班後要求你加班,你會不會也要崩潰?
這就是換位思考的妙處。
《笑林廣記》中有一個笑話。
有一個媽媽信佛,每天都在家念「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叨不停,非常虔誠。
孩子感到很苦惱,沒辦法解決這個事情。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只要媽媽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就喊「媽媽」。
媽媽念一聲,他就喊一聲。
後來,他媽媽不勝其煩,責罵他:孩子,你別喊我了,我都快瘋了!孩子這時候才勸告他媽媽,我叫你的名字,你都要發瘋,那麼,你每天這樣念經,菩薩的感覺會怎麼樣?從此之後,孩子的媽媽就很少執著地念經了。
愛也是需要學習的。
孩子其實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愛。
孩子會為真愛而努力,而且心甘情願,並且把這種努力內化為自己的行為。
由此看來,不是作業出了問題,而是愛出了問題。
中國98%的家長錯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
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最好的衣服穿,我們以為這就是愛了,但這只是一種愛的方式,並不是愛本身。
真正的愛是沒有附加值的,相信教育是慢的藝術。
以極大的耐心,關注孩子的心靈,尊重孩子的感受,時時刻刻想到孩子一生的長遠發展,傾注心力發現和創造一切機會,幫助、引導和促進孩子發現自身潛力,進而在讓孩子與外在的積極互動中,認識自我,找到自我,獲得自我肯定與內心的尊嚴感,並由這種尊嚴感導引,建立起堅定的道德信念,表現出持之以恆的道德努力。
孩子成績不好,絕不指責孩子,而是蹲在孩子旁邊幫孩子找出出錯的原因;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焰火,永遠不拿孩子與別人比較;尊重孩子,不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讓孩子永遠做他自己。
儘量少問孩子作業有沒有做完,而要多和孩子交流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孩子,今天你在學校里快樂嗎?說出來聽聽。
這個問題其實告訴孩子,你一定要快樂。
也就是說,在爸媽心目中你的快樂是最重要的。
第二,班級里發生了哪些好玩的事?請與我們分享。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鼓勵孩子,做一個有心人,永遠發現生活中的美,這既是交流,也是給孩子放鬆。
第三,你今天又有哪些精彩的表現?
這個問題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注意這裡的「又」字,讓孩子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每天都有所得,一天一得,得得相連,孩子就會在反思中不斷積澱。
第四,有問題,不要找百度,而要找爸媽。
這個問題不僅幽默,而且富有多層意思。
一是爸媽關心你,會幫你,但學習是你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要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能算好漢。
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和關懷在裡面,事實證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就是親子關係要處理好。
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絕對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相信家長所有批評、表揚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潛意識裡對此達到完全相信的地步,那麼這種關係便是良性的,是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穩定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簡單的事情,用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伴隨孩子成長」。
但現實生活中,一個非常尷尬的現象就是孩子不願意與父母交流,更不願意父母陪伴,其原因何在呢?
其實,孩子不跟父母溝通,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跟父母溝通沒有意義。
一是父母不理解他,總是從自己的角度指責和訓導他;二是父母不能提出建設性或者啟發性的建議。
想想看,孩子跟父母暢談心裡話,但父母總拿自己的經驗大做文章,聽不進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選擇,長此以往,哪個孩子還願意跟父母交流呢?
因此,父母和孩子交流要始終記住三個詞語:閒聊,聆聽,建議。
一是最好從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
從生活小事談起,容易有氣氛,能談得起來,避免孩子「我不清楚」一句話就封死了交流的渠道。
二是最好從別人的事情說起。
不是針對孩子本身,孩子就不會有逆反心理,但家長卻能從中看出孩子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三是永遠設身處地,用同理心為孩子考慮。
比如孩子考砸了,你說:「考不好心情一定很難受,但沒關係,有一次我考砸了,我……」孩子聽著聽著,就會寬慰很多,並暗暗下定決心,下次一定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四是永遠做傾聽者,不做說教者。
很多時候,聊天只是一種發泄,那就讓聊天回到聊天,永遠做傾聽者,不做說教者。
孩子就願意源源不斷地說下去。
我們只需要對孩子的話題保持高度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這就是最好的溝通。
本文選自《沒有人天生會做爸爸》,王開東著,灕江出版社2015年5月版。
本文獲灕江出版社授權發表。
你和孩子沒法聊天,可能和這三件事有關
朋友家的貝貝今年十二歲,性格外向活潑,能說會道,有很多小夥伴,在同齡孩子中是個「小大人」。就是這麼活潑的孩子,在家中卻截然不同,跟自己的父母每天說不上三句話,尤其是跟越親近的人越沒有話說。荼余飯...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多說話?聰明媽媽教你7招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多說話?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是因為什麼?家長要如何應對不願意跟你說話的孩子呢?家長要怎麼做才能多跟孩子說話?爸爸媽媽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越長大,越變得不願意和你說話了...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多說話?家長要怎麼辦?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多說話?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是因為什麼?家長要如何應對不願意跟你說話的孩子呢?家長要怎麼做才能多跟孩子說話?爸爸媽媽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越長大,越變得不願意和你說話了...
叫你管孩子,叫你管孩子,叫你管孩子,越管孩子越熊了吧?!
作者|波殼丫丫編輯|波殼丫丫為人父母是不是在養孩子的過程中都有這種感覺: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可是也一天比一天更淘氣了。小時候明明乖巧可人,然而到了4、5歲卻大變樣了——整天像只猴似得,早上穿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