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嬰幼兒的閱讀習慣,是為了兒童成長後的讀書做好準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嬰兒時期,家長就要開始講故事給寶寶聽喔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智、腦和學習研究所的庫爾(Patricia Kuhl)博士指出,六個月的嬰兒腦部,已經可以將聽到的聲音歸類到母語環境的類別里。

腦神經和學習相關的研究也證實,人的聲音、感官、環境等刺激,都會促進腦細胞的連結,有利學習。

家長可以從寶寶嬰兒時期就「說故事給寶寶聽」,重點不在嬰兒有沒有聽懂故事情節,而是讓寶寶熟悉家長的聲音情緒、音調高低和故事節奏,透過與家長聲音的互動,感受到被家長擁在懷裡的安全感和愛。

讓幼兒自由「跟書玩」,把書當玩具,培養閱讀習慣

國內外研究都顯示,寶寶開始閱讀的時間點愈早、寶寶閱讀的頻率愈高,對日後語言發展、學習成就有正向幫助。

寶寶的專注力時間不長,成長需求引發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周遭環境事物,很容易就被其他寶寶覺得好稀奇的東西給轉移注意力,這都是正常的。

在0到三歲階段,書對寶寶的意義就和玩具一樣,寶寶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丟在一旁,建議家長自己要養成閱讀看書的好習慣,靠著模仿來學習的寶寶,自然會對書產生好奇,進而模仿家長拿著書、坐著看書的行為。

圖畫故事書是以嬰幼兒童為中心的創作方式

圖畫比例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透過連貫性的畫面來說故事,才能叫做圖畫書或繪本書。

透過圖像的引導,開啟嬰幼兒童的圖像思考能力,幫助認知閱讀能力的發展。

繪本圖畫書能夠跨越時空限制,帶領幼兒進入創造想像的世界。

繪本圖畫書書的內容設計就是以幼兒的視角為出發點,能讓幼兒的閱讀產生閱讀的動機與興趣。

繪本圖畫書裡頭的文字,不是要讓嬰幼兒讀得懂,而是要讓家長帶領陪伴共讀,讓孩子豎起耳朵聆聽,對幼兒閱讀興趣、知識能力的增加,都有顯著影響。

家長根據不同年齡不同的發展,挑選適合的圖畫書

0歲到一歲半

嬰兒聽到主要照顧者的聲音會立即有反應,對於很誇張或拉長語尾音調的聲音也很有反應。

家長念故事給寶寶聽,重點是要讓大人讀念出來的聲音搭配圖畫情節與語調起伏來展現,與寶寶的感受力相連結。

書對嬰兒來說就只是玩具,拍、打、抓、咬、丟、啃等行為,都是他們探索把玩的必經階段。

很多寶寶有撕書的習慣,家長千萬不要動怒,對寶寶來說,撕書發出的撕撕撕撕聲,也是探索培養認知發展必經的階段。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是不可能明白「愛惜書本」這樣的概念的,這階段寶寶的人生功課就是盡情的探索環境。

寶寶開始會走路後,甚至有能力搬移東西後,寶寶就更難靜靜坐在家長旁邊聽故事,可能聽個幾句就跑去玩,或者把書搬來搬去、摔來摔去,家長就讓孩子邊玩耍吧,口中念讀故事書的聲音別停,絕大部分的寶寶都是可以邊玩耍邊聽故事的。

圖畫大、形狀簡單、色彩鮮明、文字少、很多重複性語句的圖畫書,是最好的選擇。

介紹動物或交通工具類的圖畫書,能讓家長在念故事時模仿聲音給寶寶聽,刺激寶寶更多的認知機會。

有質感、可觸摸的玩具書,或不同材質組合的布書,搓揉起來能發出很特別聲音的,更容易吸引到寶寶的注意力,也是很棒的選擇。

一歲半到三歲

幼兒的語彙是每天都在增加的,家長透過共讀:重複閱讀某幾頁、重複指認故事書裡頭的某些人物、重複模仿扮演故事中的腳色,幫助幼兒擴大語彙的吸收的深度和廣度。

通常2歲後,幼兒就能自己一頁一頁的翻動著厚紙卡做成的繪本書,對於孩子熟悉的圖畫和情節,孩子會自己口中就念起了故事給洋娃娃或動物玩偶聽,但可能句子情節是拼拼湊湊的,不一定如同手上拿的那本童書里的情節一樣。

通常到了3歲以後,如果大人陪著共讀時,跳過了孩子自己熟悉的故事情節,孩子已經能糾正大人的錯誤了,或者孩子就用自己的方式補充大人漏掉的部分。

建議可以漸漸增加體積較大的硬皮書和紙本書,可以自己動手翻閱或研究的立體故事書,是很棒的選擇。

這時期可以慢慢選擇故事情節稍微複雜,讓幼兒可以自己猜測延續情節的圖畫書。

這時期的幼兒已經想要參與閱讀,想要說出動物和顏色的名稱、模仿動物和車輛的聲響,家長可以適時的暫停說故事,讓孩子有機會模仿,或讓孩子有機會表演自己天馬行空的問題和想像。

三到六歲

3歲到學齡前的幼兒,已經能聽較長的故事;會堅持要自己翻頁;已經可以背誦一些童謠,完整的唱幾首歌;也能夠指認一些基本的顏色和形狀。

學齡前幼兒逐漸從看圖說故事,進入識字階段:逐漸認識形、音、義的對應;能將故事語言和句型,運用到閱讀文字較多的書籍上;同時也開始運用比喻;隨著識字能力的發展,孩子從對共讀的依賴,逐漸轉到自行閱讀。

這時期的孩子大部分都已經有自己偏好的故事題材,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挑選孩子有興趣的主題繪本,選擇故事情節比較複雜、圖畫比較細緻、構圖也著重細節描繪的繪本書。

學齡前幼兒的閱讀行為有個特性:會要求不斷重複讀同一本書、或某段故事情節,可能會要求逐字逐字慢慢讀,甚至不容許家長更改組合變化內容,這都是為學齡後的閱讀學習再鋪路,累積更多的字彙、語句能力。

從嬰幼兒時期就為孩子創造一個理想的閱讀環境

一、書籍、雜誌、報紙可像家具一樣,滿布家中,使幼兒垂手可得,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圖書,使其感覺像是生活的一部分。

二、提供矮櫃置放幼兒的圖書,並給予安靜、舒服的小空間。

使孩子得以全神貫注、心無旁鶩的閱讀。

注意孩子的閱讀區要有充足的光線。

三、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抱著孩子閱讀,由三分鐘、五分鐘開始,例如睡前的時間。

閱讀時,不要有其他吵雜聲音去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透過睡前的共讀儀式,建立閱讀習慣。

四、家長自己要養成閱讀的習慣,讓孩子很自然就會模仿學習看書的行為,逐漸養成閱讀的習慣。

五、隨身攜帶書,有機會、有空檔時就念給孩子聽。

六、大人要挑自己覺得很喜歡,能夠很有感情念讀的書。

或者尊重孩子的興趣,讀孩子聽了就有開心,很喜悅,引發反應情緒力強的圖畫書。

七、用帶著表情的聲調念書。

透過不同的語詞和聲調,帶領孩子想像並感受書中世界。

記得維持中等速度的讀念,不要太快,才能讓孩子有時間去消化聽到的字詞和故事,以連結自身的感受能力。

八、陪孩子共讀時,要注意孩子的反應,孩子很喜歡要家長一再重複某範圍,請家長務必要有耐心。

也要有耐心隨時停下來和孩子討論、回答孩子的問題,或是停下來欣賞圖畫。

九、孩子想邊聽邊玩,就讓孩子邊聽邊玩。

讓孩子有主導權。

如果孩子表現出不喜歡這本書,或是不想再專注於讀書這件事,家長不用堅持一定要念完,才能降低孩子抗拒聽故事的負面心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