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座媽媽談育兒(上):厚黑育兒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躍躍媽要為大家重磅推出一位非常「特殊」的媽媽——宋紅梅(果果媽),躍躍媽的老同學,一個7歲女兒果果的媽媽、大學教師、女博士、碩導、系出北大中文系、處女座······這樣一位多重身份的母親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用自己的理性與思考講述教育的觀點?相信今天的文章一定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PS:身為處女座的果果媽的育兒法很系統,文章很長,所以躍躍媽分三篇分別講述「處女座媽媽談育兒」——厚黑育兒法、中醫育兒經、整娃記。

建議大家一定一併看完。

處女座媽媽的厚黑育兒法

文/宋紅梅

對於當媽這件事情,生孩子之前想的太少,以為有啥難的,生之後才發現一片茫然,各種理論觀點滿天飛,但是我覺得似乎都不太對勁,無所適從,而自己之前的所學所知,完全都用不上,這種感覺真是很是崩潰。

對於龜毛較真的處女座而言,一件在意的事情要是不搞明白,那根本是吃不下睡不下,為此,我一邊思考自己的人生,一邊參照各家之理論與案例,結合實踐經驗,迄今為止算是總結了一套厚黑育兒法,當然還有待不斷完善。

但是,我終於不再焦慮育兒這件事情了。

(話說我曾經有多焦慮,在我挺著大肚子的時候就下手買了一套海淀實驗二小的學區房,她四歲的時候我賣了,轉手買了一套西城奮鬥小學的學區房,然後在女兒上學前夕,我決定讓女兒讀私塾,兩套學區房一套沒用上。

後來,我發現,所謂育兒遇到的問題,是我自己的問題

比如,我的價值觀是不成體系的,缺乏終極指向,且存在巨大缺陷,我自己不知道諸多事情的準確尺度到底在哪裡。

可以想見,我之前的生活是多麼單薄,我受的教育是多麼不完善。

在世俗的衡量標準中,我似乎一切很好,慢慢地,諸多遭遇讓我很苦惱,我覺得自己不快樂,沒有信心,即使擁有很多東西,仍然覺得很茫然,事業家庭自我認同以及育兒都讓我感到絕望,不知從何突破。

碰巧有一個機緣,我接觸中醫,開始重新去認知生命、認知傳統文化,開始一點點構建自己的價值體系,逐漸,我也就有了一個能讓處女座的自己認同的育兒理念,這真的不容易,如果你了解處女座的話。

中間很多細節不再贅述,就簡單談談我目前一些成型的明確的想法。

在談想法之前,我們談另外一個話題:

家長需要明確自身的角色與定位

只要是家長,都會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都恨不得盡己所能讓孩子快樂幸福,都會想如果子彈來了,一定為他去擋。

現在諸多的育兒理論又會說,家長哪裡做了不好,孩子就會有心理陰影如何如何,最後先把諸多家長搞得有心理陰影了,畏手畏腳或者不知從何下手,哪裡用勁,總是害怕做的不好,害怕孩子以後會出現很多可怕的問題,這些問題又都會是自己的所作所為造成的,面對孩子,心理負擔極重。

那麼,家長的角色和定位到底應該是什麼呢?可是家長的能力和作用是否有邊界呢?

那麼,我們先談談人的一生的諸多遭遇,比如福禍得失,到底由什麼決定的呢?有句古話說,人的際遇決定於「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回想一下自己迄今的際遇以及周遭人的際遇,應該可以認同這個理論,或者籠統一點認為,家長對於孩子際遇的影響其實是有限的,我們不用對孩子未來的一切負責任,或者從佛教來講,我們是給了孩子一個做人的機會,去體驗世間的一切,或者如一位朋友告訴我的,我們就是衣食父母,我們只負責照顧好他的生活,別的我們真的管不了,這不是家長不願意,而是我們真的沒有那個能力和能量。

他自己其實要對自己負責。

那麼,很多家長可以鬆一口氣了。

前幾年,網上有一篇文章叫父母皆禍害。

其實一方面,我確實覺得中國家長有些地方做的不對,可是另外一方面我認為,孩子長大後總會把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歸結到成長,其實他的天性、他的因緣也決定特別多,只不過是因為親生父母,是至親,彼此要求非常高,加上一路成長來,親人之間恩怨較多,感情有時比較複雜,家長是最為廉價的抱怨對象,成本很低呀,怎麼抱怨也不會恩斷義絕,抱怨別人試試?很多不如意就會被孩子想當然地推到家長身上。

(人性的複雜可見一斑)

當然,作為家長我們索性先承認,即使我們非常努力,我們一定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好,因為我們就不是完人,那麼是否對孩子就一定產生不良影響呢?我現在不這麼認為,我們教的不好的地方,孩子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學習到,或者付出點代價學習到,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學習後的認知會更深刻。

一方面孩子學會通過其他途徑去交流,去碰撞,以及觀察社會,也可以認識到每個人以及自己家庭都會有局限性,那麼對人也會多些寬容之心和理解之心。

此外,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家長對孩子也會不那麼苛刻,對於孩子也不會期望太高,不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也不用把自己的太多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他有自己的道路要走,會有些地方讓你失望,有些地方讓你抓狂,也會有些地方讓你驕傲與欣喜。

我個人對孩子將來的要求是「身心健康,自食其力」,別的我不敢要求。

我一個女鄰居說,她媽對她說,你對孩子要求低些,你容易快樂,孩子也容易快樂。

我覺得我的孩子可以考不上北大,可以不富裕,甚至婚姻有點問題都很正常。

作為家長擦亮眼睛吧,你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可能就是個普通人,過的會是普通人的生活,會遇到普通人遇到的問題,一生會有起伏,這都很正常。

你要接受,他可以是個普通人,他可以不如你,世俗意義上的。

為什麼以往家長不累,現在的家長身心疲憊?因為我們要求的太高,我們要求的太多,而且我們承擔和背負的太多,把好多結果的原因都背著。

首先我們從技術層面來講,很多人,尤其是有成就的人,都不是被要求逼迫出來的,即使被要求出來的所謂成功之士,比如朗朗和陳美,會有種種障礙和問題。

那麼,我們家長為何不樂得輕鬆呢?降低要求,尤其所謂世俗意義上成功標準的要求,相信孩子的道路自己可以走好。

給孩子自己走路的機會,是家長最大的菩提心,因為,你給了他作為人最需要的自由和自主。

請問,你如果每天生活優越,就是不能自由自主,你肯定會瘋掉。

所謂共情,家長可以假設一下自己是個孩子,遇到這種待遇,會怎麼辦。

其實,孩子大人都身心不累,是親子關係和諧健康,穩定可持續的重要標準啊!不然,你就等著打架結梁子吧!

那麼,咱們家長的工作重點到底應該是哪些呢?我目前認為:

第一,照顧好孩子的身體

沒有好的身體孩子將來要吃大虧的,比如現在很多女孩子出現生育問題,年輕人出現老年病,這都是日積月累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養育造成。

我女兒小時候身體不好,為此吃了很多苦頭,我自己在別人指點下總結過一套方法,目前效果很好,我女兒去年病了一次,吃了幾顆至寶丸,就好了,前年病了兩三次。

去年年底同事問我為什麼不給孩子報醫藥費(我們單位還是公費醫療),我說我女兒沒有這方面的開銷。

在照顧她身體的方面,我完全依循傳統中醫理論,在實踐結果面前,我對傳統文化也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更多的信心。

第二,輸入信仰

現在中國人普遍的一個問題是沒有信仰。

人作為一種宇宙存在體,有著自身的局限,那麼確實存在一個信仰需求,沒有信仰,人確實會比較空虛,價值體系非常零散。

尤其是成功學當道的當下,平時尚好,成績好一切都好,孩子在順風順水的時候看不出問題,可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誰一輩子不是磕磕碰碰,酸甜苦辣,碰到問題的時候,孩子沒有這個儲備,就一定會暈菜。

因為一些淺顯問題稍微追究一下,一般的心靈雞湯就不管用了,之後再追及一些終極問題,沒有答案,是個人都得崩潰。

有的會出大問題,作為一名大學老師,近幾年看到很多大學生因為一點點小問題跳樓自殺,我總是在想,孩子們怎麼了?就是因為缺少抗擊打能力嗎?結合自身經歷以及思考,我認為缺少信仰是更為關鍵的。

我們一直以來的教育很排斥信仰,那是為了讓我們接受中共的意識形態作為信仰,作為一個人,一定會有一些世俗苦惱、身體苦難和一些終極問題的思考,回想一下,你這半輩子總問過自己為什麼活著吧?其實佛教、基督教,包括儒教等等都是有著大智慧的,一個流傳了千百年的東西一定是有道理。

家長不妨接觸一下,選擇一個。

我個人選擇了儒釋道合一。

因為這才是中國人最偉大的智慧,南懷瑾先生講到「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儒釋道對於不同層面都有關照,堪稱完美,儒教講的是世俗智慧,可看作世間法,若是離開佛道的背景,很容易庸俗虛偽,道家關注養生,離開儒佛,容易自私偏狹,佛家關注內心,離開儒道,容易虛幻泛泛。

在這個體系內,人的種種問題都有應對辦法,都有解脫之道。

非常完美。

我是經過思考和經歷,做的選擇,這個選擇也是為我的女兒做的。

那麼,我會慢慢輸入這個信仰給她,作為她人格的一個基本框架和基本底色。

所以我選擇女兒四歲開始讀國學幼兒園,讓她小學六年繼續讀國學,作為一個信仰和文化底蘊,不求將來中西合璧成為一代大家,但求她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作為信仰,化解她一生中要遇到的諸多問題。

明白人為什麼活著,終極的快樂來自哪裡。

作為一個憂慮重重的處女座媽媽,我一直想,這一代孩子將來遇到的問題絕對會與我們不同,他們的物質更為豐富,技術更為進步,那麼人就更容易空虛,更容易不快樂,沒有信仰,沒有價值的追尋,會是真正的危機點。

孩子在這方面出問題的會特別多。

第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觀念

培養孩子的言行舉止規範,這個非常重要,西方人或者日本人這個方面對孩子都要求很高,這也是我目前付出努力最多,最為看重的一個方面。

第一個,孩子學習規範,會被人良好接納,可以與人良好溝通,第二,孩子逐漸知道行為準繩,懂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範的自由其實是不自由的,一個不知道邊界和規範的人會是非常茫然和痛苦的。

我女兒目前六周歲,正是一個小叛逆期,所謂七八歲狗都嫌,我的理解是因為她的自我認知增多,與外界碰撞多,那麼也就是一個需要確立規矩的重要時期,一年之計在於春,凡事一定要最初的時候打好底子,事半功倍,一旦有了壞毛病,改起來就千難萬難了。

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孩子的碰撞也會比較多,這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會對人性也看的比較清楚,所謂孩子,並非一個絕對的純良之體,也有很多人性不美好的一面,所以需要威逼利誘借刀殺人各類手法上場,我寫過一個育兒十原則,儘量不要用傷害性的方式去確立規矩,但是家長也要勇於管教,不要怕所謂的心理陰影。

我也總聲色俱厲地訓斥女兒,沒見影響我們兩個的關係,只要家長注意分寸,至於嚴厲訓斥以及懲罰在整個親子教育中的比例,沒啥大問題。

試想,一個長大以後行為規範不佳的人,從社會那獲得的陰影和傷害可能更多吧!兩害相權取其輕。

而且習慣成自然,孩子慢慢習慣了,就不會覺得很為難了。

所謂習慣,就沒有難易這回事情了。

至於規矩,我覺得尊重別人,舉止得體,有責任感,與人為善,是比較重要的吧。

我女兒某些規矩也沒打好底子,我最近在不斷努力,基本上我會控制節奏,定期抓一個重點,階段性揪住一個問題收拾她一次。

期望在這個叛逆期把好多規矩立下來。

我自己設定三重懲罰制度,一級是談話,通常關起門來談,注意她的自尊,二級是關禁閉,三級是打屁股,基本上前兩級可以解決問題,第三級主要是威懾。

我一般不體罰孩子,覺得那是家長沒智慧的表現,以前也打過,後來想,打久了就沒啥威懾力了,沒啥意思,對孩子也不好,也影響我的光輝形象。

還是有層次的威懾體系會更有意義。

中國的家長主要注意力都在學習上,基本讓孩子不動手做家務,對於生活感知非常空白,對於孩子的言行規範也不太在意,這非常可怕。

因為,作為一個人,一個重要的部分缺失了。

他不知道如何生活,不知道如何言行舉止,而在此基礎上,他會缺少感恩,不知道珍惜,比較麻木,而對於升學大戰之後遇到的生活問題,比如交友、擇偶、安排生活、處理家庭矛盾,都會比較沒有想法,容易成為一個生活白痴。

現在很多孩子都找不到對象,也不去找對象,已經是這個問題的一個表征了。

孩子對生活也沒啥熱情,一方面是學習壓抑的,一方面是從小沒有培養,不知道生活該啥樣子。

培養孩子做家務,去體會辛苦,鍛鍊勞動能力,勞則善心生,知道辛苦才會珍惜,人不是得到才會感恩,是付出才會感恩。

而通過小小的勞作,孩子也會有成就感,會有奉獻感,會基於奉獻感帶來自豪感,會比較容易考慮到別人的感受,珍惜別人的付出,自私點講,對父母也會感恩,會比較孝順。

我女兒不到五歲就開始自己洗內褲洗襪子了,今年每天中飯和晚飯負責洗碗的第一遍。

一開始也特不愛干,也干不好,在母后的威逼利誘之下,半年左右,就習慣了,最近就主動性很高,乾的飛快。

對待勞動的態度也有變化,不像以前那麼懶惰了。

節儉也非常重要,現在的孩子物質太豐富,節儉成為很艱難的事情。

一個人一直吃蜜,久了是不會覺得甜的,他渴望更甜,該如何做到呢?一句話,家長要限制自己的感情在物質上的釋放。

我前不久聽到一個對九零後的消費調查,這一代習慣用物質表達和衡量感情,為什麼?因為父母一直用物質表達感情。

讓孩子享受該享受的,有些過於奢侈的東西一定不要給他,學會惜福,學會節儉,也是一種自我約束,也能激發孩子的奮鬥熱情。

有人說,我小時候窮怕了,一直物質匱乏,我就讓我的孩子衣食無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覺得想法是好的,但我認為這個想法太一廂情願了。

人的快樂通常不會來自於得到,坐享其成,因為人不是豬,作為人類,通常快樂會來自於自己奮鬥、自己創造,哪怕付出艱辛與困苦,甚至付出艱辛與困苦會讓得到的東西更為滋味豐富,此外讓孩子學會控制慾望,在縱慾與控欲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有節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智慧。

至於一些其他的生活觀念,也要不斷加入,比如理財、購物,安排計劃,等等。

我女兒的壓歲錢都給她,每個星期可以花十塊錢,自己安排。

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注意修正自己,言傳不如身教。

我們自己做的好,自然而然一種表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做家長是我們一個良好的機緣,去審視自己,修正自己。

所謂家風,多從日常行為和觀點這些地方來。

所謂門第之見,絕非沒有道理,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會繼承很多。

咱們家長一定要注意言行,影響深遠。

第四,塑造良好健康的親子關係

那天陪公主讀書,讀到孟子將易子而教,我驚呆了,講得太精闢了,孟子講父子之間不能求全責備,不然就會關係不好,會不祥啊!

一個人你喜歡他,他說的話你會比較好接受一點,一個人你討厭他,他說的對你也不愛聽。

就是這個道理。

無論如何要塑造良好的親子關係,要多些耐心,多些陪伴,多些幽默和趣味,多些交流,學會傾聽,讓孩子在你面前有表達的習慣,那麼孩子可以宣洩一些心理壓力,你也可以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

對於廣大獨生子而言,父母更是要承擔一點夥伴的角色,那麼關係好,可以交流,可以深入交流就很重要了。

我推薦臨睡的陪伴,我一般會陪女兒聊天,基本是三段論,今天過得怎麼樣啊?有什麼問題嗎?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基本上都會把情況掌握住。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問題包括麻煩,讓她可以向你傾訴,尋求幫助,這會化解很多不必要的危險。

我現在為女兒安排什麼,先考慮的不是孩子,而是我。

不是自私,因為良好的關係一定是雙方都舒服,一方面舒服另一方面痛苦,絕對長久不了。

而在目前的親子關係中,家長又是主動權和影響力比較大的,所以家長客觀地考慮一下自己的狀態是應該的。

那麼,選擇什麼課,你考慮你能不能堅持下來,安排多少活動,考慮你能不能心情愉快地承受住,如果不能,我建議你放棄,最後肯定大小共憤,即使學下來,也是心情不好,影響親子關係。

羅玲老師有個油罐理論非常好,作為家長和孩子都要加滿油,不足了就加,過度勞累,過度枯燥,都會不開心,那麼情緒就不穩定了,沒有事情也會生出事情。

沒有和平哪能談建設呢?

適當不關注孩子。

現在的孩子不是被關注的太少,而是關注的太多,我問過幾個獨生子同學,都告訴我家長一直盯著他們,壓力很大,適當給他們一些自由空間和時間,咱們家長也自由一下,干點愛幹的事情,大家都開心,孩子也舒服,我們也解脫一下。

讓孩子有自主自由的權利。

過度的關注是一種強迫,會讓孩子心理壓力很大,將來會很渴望脫離這種親子關係,疏遠你。

請問,你領導天天盯著你,時時刻刻盯著你,你什麼感覺?!

第五,培養處理問題的能力

孩子從讀幼兒園開始就算進入社會了,就會遇到問題了,現在的孩子又多是獨生子女,比較孤單,那麼家長就要有一個工作重點就是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老師不合理批評了,小朋友欺負了,對於考試有壓力了,情緒煩躁了,如何向別人表達合理要求和情緒,等等。

這是個細緻活兒,家長要耐著性子陪她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順便灌輸信仰。

這是一個學習善巧方便的機會,做人,光有信仰不行,還得有善巧方便,才能妥善處理現實問題,才能夠幫助成就信仰。

我女兒是一個敏感老實的孩子,敏感像我,老實像爹,承受壓力能力不強,容易受小朋友欺負,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點,那麼針對自己的孩子要慢慢安撫,和他一起探討解決方案,一個不行,換一個,實在不行家長出面解決。

這樣孩子沒有心結,我女兒最近幾個月情緒穩定很多,堅強很多。

比如老師說明天考察背書,她小緊張,我就講我以前考試也經常考不好,考不好就重新努力唄,沒事兒!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傳遞出的信息非常關鍵。

她也就覺得沒問題了,這在心理學上叫共情。

接納她的感受,理解她的感受,而不是直接抨擊。

小朋友欺負她,我教她一些小招數,後來不行我就找老師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提高孩子情商的重要過程,讓孩子不斷認識世界,不斷正向地理解世界,提高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

這個過程也能夠建立非常好的親子關係。

第六,準備酸甜苦辣大禮包

人到中年,我們會知道人生五味雜陳,酸甜苦辣都有。

那麼,我們的孩子以後也會遇到這些,我們該怎麼樣讓孩子做的更好?我認為,提前給她準備一個酸甜苦辣大禮包比較好,讓她及早知道味道,早有準備。

比如吃苦訓練,忍耐訓練(這些日本教育都做的很好)、生活情趣和生活享樂,真實世界接觸訓練(了解世態人情和生存技法)等等,沒有必要讓孩子生活真空里,然後一進入現實世界就暈菜,一點不如意就要死要活,那麼家長可就徹底失算了。

讓孩子多些見識,多些歷練,會比較成熟懂事。

去年我女兒在阿姨的陪同下去武當山的武校待了七周,吃了不少苦,生活條件較差,每天辛苦訓練,教官要求嚴格,回來曬得跟小黑人似的。

但是變化很大,首先,減了肥,其次體能提高很多,另外吃苦能力有很大提高。

我計劃以後每年去待一個月,提高體能,學些武術,吃點苦頭,培養耐力,接觸一些底層生活,也過些田園生活,她回來以後給我講各種見聞,還會思考生財之道。

比如有天跟我說,媽媽以後我知道沒錢了怎麼辦,我說怎麼辦,她說可以去撿垃圾,可以用家裡的麵粉做麵包餅乾,我覺得很好,懂得生存規劃了。

我有時候想,家到底是什麼?或許家就是孩子進入社會之前的虛擬訓練場,很多以後一定會遇到的問題,我們沒有必要迴避,我們及早輸入以正確觀念,給孩子一些練手的機會,那麼孩子將來面對問題可能就遊刃有餘很多了。

這方面我們要學習動物母親,老鷹讓孩子從懸崖往下飛,不會飛的就直接摔死了。

自然界的優勝劣汰,其實很殘酷。

第七,幫助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這是大多數家長極為關注的,作為一個從小學習晃晃悠悠的人,我對於刻苦學習這件事情一直不以為然。

為什麼?因為我認為,人的主觀能動性非常可怕,一旦激發,根本不是學習時間和天分所能局限住的,一旦愛好,就沒有刻苦的情況,自動自願地瘋狂學習和追求。

所謂我認為孩子學習基本知識就好,之外的東西不用太費心,順其自然,我不主張過早的技能訓練,確實會限制想像力。

比如我女兒喜歡畫畫,她隨大流想去學,我不讓,第一不著急,第二,留一個愛好愉悅自己,不是更重要嗎?不一定就學成啥樣,技法成了,愛好沒了,就沒勁了!隨意她每天瞎畫,我一點不管,主要畫的都是長辮子美女,隨我,我小時候也畫這個,我自己知道,瞎畫會鍛鍊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對於豐富心靈非常有好處,這就足夠了,比拿到畫畫比賽獎項重要多了。

凡事不要僅僅看現狀,看成孩子接觸世界的一個切入點不是更好。

從哪兒切入,一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有切入的熱情和動力。

我通常會規劃女兒的學習任務的時候,有這麼一個比方。

她有必修課,那就是國學和武術,是我作為媽媽給她選擇的,必須學,愛不愛好,都得學,其實她學習武術有點時間了,還有點愛好的;接下來就是選修課,讓她自己選,我不管,目前沒有設置,當然要告訴她儘量學了有始有終;第三是自修課,我留了一塊空白,她愛學不學,我無所謂,空著就空著。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會知道留白多重要。

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

那麼,對於學校教育,我真的就沒有發言權了,因為我深深的不認可,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我看到我的學生學了十多年的語文,語句不通順,邏輯性和嚴密性都那麼差,我真的鬱悶至極。

雖然是母語,可是我們孩子練得是題目,而不是真正的知識文化。

那麼,孩子就有這樣的語文水平了。

我目前選擇孩子學習六年國學,之後進入私立中學,之後是否出國讀大學自己決定,六年時間打下信仰和中文的底子,之後融入社會化進程,六年時間準備考大學,我認為太富裕了。

為什麼選擇這種路徑,之前考察過各種學校,研究過各種思路,最後覺得小學六年真的讓孩子不要有那麼多課業負擔,可以不太功利的學點東西,之後必須要回歸社會,我不會讓孩子讀體制中學的,繁重的課業讓孩子八小時的基本睡眠都很難保證,這讓我難以認同,沒有健康的身體孩子還發展什麼?健康對於我,絕對是個底線問題,不能突破。

我個人覺得,培養閱讀習慣很重要,從小就講故事,陪著讀書,逛書店挑書。

閱讀的好處我就不用說了。

至於閱讀什麼,可以稍加控制,我基本每個月帶女兒去次王府井書店,幾歲買幾本書,六歲買六本,她自己挑四本,我給挑兩本。

給予孩子有限度的自由,是我現在的基本原則之一。

不能一點自由不給,也不能給絕對的自由,放任不管,控制的尺度根據年紀調整。

在讀書之外,一定要控制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這也是為了樹立愛讀書的好習慣。

我們家基本不開電視,孩子每周只允許看一個小時的電視,有好電影我會帶去看,至於IPAD,「壞」了,藏起來了。

孩子慢慢就習慣了,不看電視,那幹什麼,讀書,畫畫,做遊戲。

有了閱讀,語文就簡單了,世界就廣闊了,內心也就豐富了,會思考了,情趣也培養起來了。

這使一切學習,即使知識學習,也會簡單很多。

目前我對女兒的讀書規劃還不是太多,大了會慢慢有些規劃。

注重品種和學科的兼顧。

第八,做一個抗壓寬容的家長

我說的寬容是內心的寬容,在日常管教還是要嚴格一些。

這種寬容是一種接受的心態,尤其在孩子長大一些的時候。

就是對於孩子犯錯誤,對於孩子不成功,對於孩子情緒低落等等,一定要有接納的度量,不要急慌慌地跳腳,孩子先被你嚇到了,哪還有收復舊山河的心情,而且背著你的情緒,他的壓力會很大,前怕狼後怕虎肯定做不好。

如果你弄清楚自己的角色,那麼會做到對孩子要求不高,那麼你就對孩子說,差不多就行了,慢慢來,犯了錯誤,告訴他哪錯了,幫助他收拾爛攤子,讓他長教訓就行了。

而且孩子如果已經大了,懂事了,外界已經有壓力了,你就別百上添斤了,你該做的是減壓。

一定記得,外界給她壓力,你就減壓,外界不給他壓力,你才給他點壓力。

這樣才平衡。

不要害怕孩子遇到問題,吃一塹長一智,人的一種劣根性在於有些事情教不會,尤其不聽家長的(為了證明自己獨立啊),要在血淋淋的現實面前才能學會。

那麼,就讓他摔跟頭去,別捨不得,今天你捨不得,明天就會吃更大的虧。

早學會比晚學會好,代價會小些。

另外,做父母一定要經常練練自己的膽子,比如想像一下有一天孩子長大了,回來跟你說他要去極限探險,他要出家,他同性戀,我懷孕了,我們都要深呼吸一下,然後說,我接受,我支持,即使有點違心。

要知道,你是他永遠的港灣,尤其是不順利時候的港灣(他開心就自己出去玩了),所有的孩子都在意父母的看法,而且是深深在意,你不接受你不支持他會非常痛苦,會過的不安心,那麼我們寧可自己不舒服,還是讓他安心些,而且他也大了,已經獨立自主了,你也改變不了,不如隨他去,先保證親子關係的穩定長久,留得青山在,偶爾還可以有點柴燒,說不定啥時候你可以四兩撥千斤,把局面扭轉過來。

我自己很幸運的就是我有一個對我非常寬容低要求的父親,所以我很習慣自立自主,也沒啥心理負擔地活著。

我願意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幸福。

至親關係失敗,對一個人而言,是一生的痛,我們一定要保證親子關係良好,讓我們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都沒有這一項痛苦。

作為一個家長,在今日的中國特別不容易,我們沒有有效的模式可以參照,我們面對的干擾特別多,各種理論支離破碎,似是而非,我們怎麼辦?靠自己殺出一條路來,我付出很多辛苦和代價,終於摸索出我的道路來,我很欣慰,我覺得這是女兒給我的機緣,讓我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很多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我也收穫很大。

所謂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自己先變成什麼樣的人。

很多人講,中國最需要受教育的是父母,或者教育真正的關鍵點是父母,真的是這樣,我們自己沒有接受很好的教育,中國又經歷著這麼大的變遷,很多情況大家都沒有經驗,需要不斷地思考和探索,我們自己一定要正心正業,正視自己遇到的問題,追求答案,不斷完善自己,那麼教育孩子的答案也就有了。

編後:

紅梅說,她寫這篇上萬字的育兒經其實只花了一個晚上!我完全相信,不是因為她深厚的中文功底,而是作為一個稱職的母親,育兒的點點滴滴,豈是萬字所能表達!這篇文章所包含的不僅僅是育兒的技巧,更是對當下、對教育的理性而深刻的思考。

最後,躍躍媽還想說一句,如果我們能夠為人父母,一定要盡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認真對待養育教育這件事情,這是上天藉由生養這件事情而讓我們自我修煉自我成長的機會,好好珍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