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是育兒路上最大的陷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在一個育兒群里看到這樣一篇帖子《懲罰孩子的10個絕招》,當即就在群里發出了反對意見,提出:作為一個育兒公眾號,在發布文章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影響。

懲罰的確是一個立竿見影的育兒方法,哭鬧的孩子會立即停止哭鬧,扔東西的孩子會立即停止扔東西。

但懲罰的效果是短期的,孩子這類惱人的不當行為會很快再次出現,或者孩子會換個花樣。

甚至孩子會因為受到了懲罰,會產生報復等更嚴重的問題。

正面管教的創始人簡奶奶對於懲罰的效果有著非常清晰的解讀:

  • 懲罰只會帶來屈從或者反抗——沒有改變

  • 懲罰帶來的結果(4R) :

  1. 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報復:「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 反叛:「我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 退縮:

a. 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

b. 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懲罰的效果是短期的,而從長期來看,孩子的心理受到了負面的影響,這會帶來更多的不當行為。

《懲罰孩子的10個絕招》這篇文章中,作者也知道懲罰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所以提出了前提是給孩子立規矩、注意方式的懲罰。

我相信很多的家長看到後一定會想:嗯,這個不錯,孩子是要給他點厲害瞧瞧的,沒點規矩是管不住孩子的。

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適當的懲罰」會不會如父母們所願,孩子會在被懲罰後學會規矩呢?

我們來看看文章中提到的5個懲罰招數:

1.金箍棒(打手心)

2.金圈圈(計時罰站、罰坐)

3.大嘴花(沒收心愛之物)

4.七龍珠(兌換願望)

5.將功贖罪(做家務)

請大家先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中,當你聽到大人對你說,如果你不乖,你犯錯,我們會用這幾種方法懲罰你,這是為了讓你懂點規矩。

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我猜,可能是:「媽媽,我肚子餓了,你可以給我找點吃的嗎?」——逃避,轉移話題。

也可能是:「不要,不要,就是不要」——撒潑、反抗。

還可能是:「好的」「好吧」——根本沒聽進去,或者為了應付而敷衍了事,等到真的要被懲罰時,耍賴從沒答應過。

有沒有哪個「孩子」會發自內心的、歡天喜地的贊同父母提出的這些懲罰?並能夠在懲罰後學習到有用的社會技能、人生技能以及良好品格,比如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貢獻、願意合作?我相信沒有。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為什麼哪怕是用溫柔和技巧包裝起來的懲罰也不管用的原因:

1.金箍棒(打手心)。

在家中常備打手心的棍棒,聽起來像古代祠堂里的家法。

作者在給這個建議的時候,看得出來其實是個善良內心柔軟的人。

她是這樣寫的:用金箍棒打手心,要「掌握好力度,太輕了孩子記不住,太重了一下打哭了也不行;打手心、屁股就行了,頭、臉等部位要避免。

」對於沒有經驗的父母,會覺得,這樣好,即不會傷害孩子,又起到了懲戒的作用。

各位,我們一起來試想想,真的有用嗎?孩子一定不把這當回事!有經驗的父母相信會同意我的說法。

我能想像得到,當孩子沒被打疼,滿不在乎,完全不聽話的時候,父母一定會被激怒,原本溫柔的懲罰,一定會演變成嚴厲的懲罰!而嚴厲的懲罰,一定會產生4R的結果!

2.金圈圈(計時罰站、罰坐)。

《超級育兒師》中也出現過類似的淘氣椅。

這種方法的本意是讓孩子在被限制的範圍內對自己的不當行為進行反思,這和正面管教提倡的關註解決問題是一致的。

但是,請大家注意這個但是,如果你也曾經被罰站、罰坐過,你當時想的是「真倒霉,這次被發現了,下次一定不被大人抓到」「我就是要玩,我不要別關在這裡,哇哇哇」「我討厭你們,你們就只會用這招」,還是真的照大人所說的在反思呢?如果你很幸運,沒被罰站罰坐過,可以去問問那些有過這種經歷的朋友。

3.大嘴花(沒收心愛之物)。

《植物大戰殭屍》中的「大嘴花」吃掉沒有被收拾的玩具,這個主意我個人覺得不錯,如果把這當成一個大人孩子都接受的規則,而不是懲罰,那才真的有趣。

4.七龍珠(兌換願望)。

這個方法看起來更像獎勵,獎勵也是不建議的。

因為獎勵更多的是在顯示大人的特權和對孩子的操控。

5.將功贖罪(做家務)。

簡奶奶在《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有一個專門的章節談論邏輯後果,她提出運用邏輯後果要符合4R原則:1.相關。

2.尊重。

3.合理。

4.預先告知。

她同時也提出了擔憂,也就是很多父母往往把握不好邏輯後果和懲罰之間的界限,容易把邏輯後果運用成了懲罰。

這裡的將功贖罪就是一個變相的懲罰。

其實作者舉的例子,如果看到前半段,就是邏輯後果:「灑了一地板牛奶就想跑?沒門!扔了一屋子衣服想讓媽媽收?別想!給孩子準備幾樣他拿得動的小工具:小盆子、抹布、小鏟子、掃把等等。

當他弄髒地板或者牆壁時,必須用自己的工具親自打掃乾淨。

」這是在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父母是在把錯誤當成學習的好機會!遺憾的是作者加上了一句「否則,可能會被扣掉一顆「龍珠」…… 」這個結果因為和打翻牛奶、亂扔衣服沒有相關性,邏輯後果變成了懲罰。

作為父母,會從很多的方向接收到育兒的信息,從自己的原生家庭、朋友、教育專家、育兒書籍,等等,我們需要學會做一個明眼人,懂得分辨是非,不人云亦云,跟隨自己的內心,這樣才能成為自己孩子的父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的育兒寶典——《正面管教》

寫在前面的話:大耳兔專欄關於兒童心理學基礎概念的介紹部分基本告一段落了,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的支持。作為這一階段大耳兔專欄的最後一期,我們給大家介紹一本好書----《正面管教》。可能很多爸爸媽媽從其...

誰想到過這方式懲罰孩子?父母快收藏!

近期,也有很多家長在後台留言,面對犯錯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克制自己頻繁發火的情緒。孩子在3-6歲時,最淘氣,又不聽話,氣得父母打不得罵不得,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犯錯了,父母責罰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