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運因遲到1分鐘被改寫,你還當孩子上幼兒園遲到是小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前幾天剛結束的高考中,我們又看到了這樣的新聞:

6月8日下午3點,江蘇高考英語開考,根據規定,所有考生須在提前15分鐘,也就是2點45分進場。

在南京棲霞區棲霞中學考點,一名考生因2點46分趕到考場,被依規禁止進場。

(圖為落淚的考生)

圖片來自網絡

只因遲到了1分鐘,這個復讀的孩子不能參加高考的英語考試。

被拒之門外後,他著急哭起來,也不敢回家,一直在學校周邊轉悠,邊走邊哭。

此情此景,讓城管隊員看了都揪心,護送其回家,一眾網友也是心酸不已。

人生之路雖然漫長,但關鍵之處或許只有幾步。

高考遲到的新聞每年都有發生,我們同情孩子的傷心與沮喪,但同情代替不了規則,眼淚換不回錯過的時間。

參加高考的考生已為成年人,他們為自己不守時、違反規則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孩子上幼兒園遲到真的沒關係嗎?

做家長的總盼望孩子擁有大智慧,卻常常忽視培養孩子成才最重要的基礎之一——習慣。

許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上幼兒園遲到是小事,反正去幼兒園也是玩,孩子想睡覺,就讓他多睡會兒。

其實,遲到不利於孩子形成時間概念和養成守時的行為習慣,這將對孩子日後的生活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影響也超出了家長的想像:

1.影響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幼兒園裡的洗手、吃飯、做操、遊戲、學習、睡覺各個環節都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而這種習慣的養成,是長期持之以恆的結果。

良好的作息規律和時間觀念有利於孩子建立秩序感,培養規則意識。

如果父母不重視孩子入園是否遲到,時間久了很容易讓孩子養成拖沓、懶惰和缺乏時間觀念的壞習慣,到了小學將很難適應紀律的約束。

2.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如果早上孩子入園遲到,往往耽誤的是早餐。

有的家長會催促孩子快點吃完為他們準備的食物,或讓老師留一份早餐給孩子,孩子不能按點從容進餐,容易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時間長了,孩子的胃腸道消化系統必然會受到影響。

而幼兒園的早餐是根據孩子的營養需要,科學搭配食物,合理安排就餐時間,耽誤孩子的早餐,相當於讓孩子的健康少一份保證。

3.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症

早上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不固定,孩子想賴床就賴床,那麼孩子就會對幼兒園逐漸排斥,認為幼兒園沒有家裡自由,一到上幼兒園的時間孩子情緒就變得很糟糕,這也是為什麼孩子一去幼兒園就哭鬧的原因之一。

4.打亂老師的教學節奏

家長把遲到的孩子送到班級時,此時,教學活動正在進行。

老師不得不暫停自己的教學,抽身出來接待你的孩子,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也隨之轉移。

有的家長還會叮囑幾句,尤其還有的孩子不肯放開父母的手,老師還得做思想工作。

這個過程,打亂了老師的教學節奏,讓整個班級的教學都受到干擾。

如何幫助孩子不遲到,養成守時的習慣?

做好準備工作

早晨時間寶貴,家長通常幫孩子穿上衣服,這樣就會讓孩子失去鍛鍊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

家長不妨前一天晚上睡覺前就讓孩子自己選好衣物疊好放在床頭,節省第二天找衣服的時間。

另外,提前半小時叫醒孩子,然後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打開音響播放輕快的音樂,給足孩子緩衝的時間,這些方式可以促使孩子愉快起床。

做好孩子的榜樣

和其它好習慣的養成一樣,培養孩子守時的習慣,家長同樣要以身作則。

答應孩子的事要做到,說好6點起床絕不賴床到7點;說好5點去接孩子回家,就不要讓他等到5點半。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可以把具體的鐘點和孩子的生活結合起來。

例如,「早上7點起床」、「下午3點可以做遊戲」,讓具體的時間概念慢慢滲入到孩子的腦海中。

生活作息有規律

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給他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這樣,他就知道,每天媽媽起床後他也應該起床了;吃過午飯後就應該午睡……通過這個方式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相反地,如果家長本身的生活就沒有規律,孩子在認識時間、遵守時間方面就會無所適從。

聽故事懂道理

讓孩子掌握時間觀念,要從孩子他能理解的、最熟悉的、親身經歷過的和感興趣的事來感受時間。

比如講故事,相比家長的催促,孩子更願意接受故事裡的道理。

通過故事,讓孩子明白,守時是一個有禮貌的行為,而不守時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很多不便,以此引導孩子樹立自覺的時間意識。

有句俗話叫做「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的各方面習慣都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家長們不要忽視幼兒園要求的一些細節,好的作息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