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最不「待見」的三件事,你做了就會連累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有的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寵兒,我們經常都能聽到有家長這樣說,最擔心的就是聽到老師跟自己說孩子在班上調皮搗蛋,不受同學歡迎,也沒有孩子願意和他一起玩。

出自於老師的這些負面評價,常常會把父母的育兒心打擊得一塌糊塗。

其實只有用心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成為自己的驕傲,細心觀察我們就能發現那些被詬病的孩子背後,總有那麼一些被家長無條件縱容的小習慣,而這些習慣往往就有可能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習慣一:遲到

有的孩子做事拖拉,總是不緊不慢的。

早上賴床,洗漱過後已經錯過幼兒園的早餐點,在家磨磨唧唧地吃完後,第一節課已經開始了。

然而有的父母卻依然不緊不慢,因為即使遲到了,老師也不會批評,久而久之孩子上學的時間完全隨他的心情,在這期間不僅養成了拖延、鬆散的做事方式,還毫無時間觀念,不時就說出一句「不想上學了」的我行我素的話。

這種愛遲到的習慣一旦養成,是非常難以改掉的,到了上小學後孩子會很難適應紀律的約束。

幼兒園是孩子培養作息規律的關鍵期,良好的作息習慣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培養規則意識。

不要以為孩子遲到是小事,這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切勿因為你的一時縱容,卻害了孩子。

習慣二:請假

父母為孩子請假的理由總是層出不窮:

孩子昨晚太晚睡覺了,請假一天讓孩子休息休息;

想帶孩子出去完,想請一天假;

孩子不願意上學,鬧彆扭,請假吧;

今天太冷了,不去上學了......

實際上老師會因為這些「古怪」的請假理由感到為難,如果允許了,那孩子就會接二連三地請假影響班級氛圍;如果不允許,那麼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就會鬧僵。

父母並非出於必要原因,時不時就給孩子請個假,或許作為父母不會感到有什麼不妥,但在孩子看來,他會認為原來上學是一件如此隨意的事情,想去就去,不想去就請假。

這種父母認為的小事,其實是在磨滅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經常請假會讓孩子跟不上學習的節奏,繼而產生厭學情緒。

習慣三:逃避家長會

學校每個學期都會固定開展家長會,可有的家長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去參加。

其實能夠孩子在學校,就只有那麼幾年美好的童年回憶,不論是父母哪一方,都要抽出時間參加家長會,父母可不要小瞧學校的家長會或其他親子活動的意義,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了解孩子,轉變教育觀念,建立親子信任感、安全感的最佳時機。

在孩子心裡都非常重視每一次的家長會,家長的缺席會讓孩子感到迷茫、孤獨......表面上是無關緊要的事,其實對孩子的傷害卻是非常大的。

每次老師提到「配合」,總有些爸爸媽媽覺得不耐煩,但是,你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嗎?不要讓我們這些「隨意」的行為連累了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