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孩子的終點又在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教育分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

學校為教育而生,傳統的體制懂得教育的客觀規律,有完整體系,具有不可替代性。

而社會教育分為正面與負面教育。

仔細觀察「中國式過馬路」現象,小孩比大人尊重交通規則,說明中小學道德品質規範教育是有成效的。

到了高中,就變成跟著父母一起闖,大學生則拽著父母一起闖,這就是社會行為模式對人的影響。

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全面認識社會。

孩子的大腦像盒子,社會信息會不斷往裡面塞小紙條,家長有責任不斷幫忙孩子清理,要是放任不管,家庭教育則抗爭不過社會各種的影響。

而家庭教育,是撫養為主,教育為輔。

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家長的主要責任。

都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才跑了幾百米就氣喘吁吁,接下來的路怎麼辦?

二、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未來,看你是哪一類父母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價值體系、行為模式和心理素質。

對一個人的一生有決定性的作用。

比如價值觀、是非對錯、碰到事情的處理方式、心理素質,所以孩子的性格跟其家庭有巨大關係。

家庭教育滲透在平日的生活中,跟社會地位、文化、經濟收入無多大關係,和父母的性格、夫妻關係有關係。

第一,身教。

父母所有的行為都是孩子的榜樣。

第二,對孩子的期望。

父母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你們告訴過孩子終點在哪兒了嗎?

第三,父母的教養態度。

第四,家庭環境和氛圍。

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未來,來看四種父母教養方式。

1、權威的父母。

主要表現:苛責、嚴厲,經常體罰。

孩子的表現是:畏懼、神經質、閉鎖、容易憎恨等。

2、放任的父母。

主要表現:疏於管教或者管教過寬。

孩子的表現是:任性、驕縱、依賴、自我中心。

3、溺愛的父母。

主要表現:放縱、溺愛。

孩子的表現是:驕橫傲慢、外表逞強,內心軟弱。

4、民主的父母。

家庭成員自由的交往討論。

孩子的表現是:愛心、尊重、自主、自立。

如今,社會上到處布滿成功的焦慮。

可你認真想過沒有,成功的標準是什麼?相當多的家長所謂成功是物質的、現實的,比如:好的職業,儘可能掙多錢,社會地位高。

所有人都在追求物質上的成功,但誰都難以逃脫人的終極目標,那就是精神滿足。

孩子的生活是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的;在世俗功利的社會,人的終極滿足是精神滿足。

三、讓孩子學會負責任,不是「幹活」而要「幹事」

1、喜歡並經常與孩子親近,樂於和孩子一起解決困難。

可以做一個實驗:記錄下一周之內和孩子說了哪些話,一周內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累積。

2、會根據孩子的程度為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目標,讓孩子在其中有自由表現的機會。

3、家中有明顯、確定的規範可循。

4、在家裡給孩子一個崗位,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

從擺筷子、擦地板,到裝修方案、家庭聚餐的菜單,讓孩子學會負責任,不「幹活」而是要「幹事」。

5、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

6、了解孩子的規則,以「孩子的規則」思考問題。

孩子的某些言行,可以不讚賞,但可以試著理解和接納,允許孩子不按照父母的價值觀,嘗試理解孩子的規則。

四、表揚、批評和懲罰,家長怎麼做孩子才受用?

怎樣表揚、獎勵和鼓勵--要及時、明確、具體;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承認孩子的真實的(對、錯)狀況,而不僅僅追求父母所希望的狀況;承認孩子的進步和獲得的成就。

不一味挑錯。

以精神獎勵為主,儘量不許諾物質獎勵。

怎麼批評、懲罰——不將批評人(父母)的情緒和被批評人(孩子)的過失相混淆;批評孩子的過失而非孩子本人;不能因現在的錯誤否定將來和過去;必須要讓孩子知道錯誤所在的原因、錯誤會引發的後果,以及父母對這件事的態度。

懲罰不是打罵,而是限制、剝奪孩子的某些權利,比如每天減少上網15分鐘,降低外出遊玩頻率等,讓孩子用行為補過。

但父母要對所說的任何話負責,少說不能實現的諾言和威脅。

怎麼讓孩子聽話——多用正面的語句,去做一件事比不去做一件事容易;與孩子有固定的談話時間,說「我」(父母)而不談「你」(孩子),用敘述父母自己的感受及對孩子的希望來代替責罵與命令;

積極傾聽,注視孩子的眼睛,讓孩子知道你了解和肯定她所說的話和表達的感覺;家裡每天都有一段輕鬆時間,家庭成員坐在一起表達感情,表達溫暖。

五、孩子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間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們的箭矢迅速而遙遠的射了出來。

讓你們在射者的手中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上了那靜止的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討|熊孩子究竟該不該打?

近來「熊孩子」已然成了一個熱詞,這本是北方地區形容孩子不懂事、調皮的一句方言,帶著相當程度的親昵成份(各地這樣的方言也很多),但是,現在「熊孩子」這個詞一出現,親昵的嗔怪很少,指責、怨忿和無奈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