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發燒處理,總結來自兒科專家崔玉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將@崔玉濤 微博中關於高熱發燒處理的相關內容整理了一下,希望給各位媽媽在處理高熱發燒的情況的時候能有一些有益的參考,其中也許有一些紕漏,也希望有經驗的媽媽們批評指出。

一、淡定的面對嬰兒發燒

很多家長,特別是新手家長一遇到發燒就很緊張,感覺如臨大敵,手足無措,其實孩子發燒未必是壞事,發燒可以動用人體免疫功能,促進免疫系統的成熟。

當然發燒以後孩子會有各種的不舒服,是會比平時更「嬌氣」,此時父母應該做的是更多的陪伴,更多的安撫和擁抱,還要儘可能減少不適感(多飲水、母乳寶寶可以多哺乳,保持體溫不超過38.5度、保證排尿排便等)的同時,保持體溫在37.5-38.5度,促進免疫系統成熟。

千萬不要將體溫降至過低。

自己在家處理的時候,媽媽們也要注意觀察孩子是否存在咳嗽、嘔吐、腹瀉等不適。

如果給孩子服藥,一定記住藥名和劑量。

若看病時向醫生敘述清楚。

二、發燒以後父母的第一處理方法

很多媽媽,特別是新媽媽一遇到發燒,就趕緊在第一時間內送到醫院去,生怕耽誤了孩子的治療,甚至有一些媽媽12小時跑三趟醫院,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

因為醫院是疾病聚集地,特易發生交叉感染;發燒是疾病症狀,至少要3天;一次看病得到醫生的建議,應在家遵醫囑;體溫超過38.5度,給孩子服退熱藥,並鼓勵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多飲水,不愛喝水的寶寶可以多哺乳;儘可能保持輕鬆環境讓孩子多休息;發燒不是免疫低下的表現。

所以忠告新媽媽們如果孩子一般狀況好,發燒後在控制體溫不超過38.5度的前提下,可以在家觀察。

如果高熱超過三天應該進行血液檢查。

當然,過早進行血液檢查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在發燒後24小時內進行。

因為過早血液檢查的結果還不能很好反映炎症狀況和性質。

所以發現孩子發燒,第一測量體溫,第二給高熱孩子服用退燒藥。

三、發燒後我們自己在家的處理方法

1、密切關注孩子的體溫,定時給孩子測量體溫。

測量體溫的方式有幾種:耳溫,腋溫,肛溫等,家庭中最為簡易的方式是測量耳溫。

因為耳溫計反應速度很快,數秒內即可獲得體溫結果,如果發現孩子兩隻耳朵溫度差異超過0.5度,孩子很可能出現了中耳炎。

溫度高的一側往往就是感染側,家長應該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哲寶這一次發燒我發現大了根本不可能可以安安靜靜的給你一兩分鐘去測體溫,所以可以迅速測量出體溫的耳溫測量法被重點推薦。

2、對於發燒的孩子,物理降溫十分重要。

測量溫度以後如果體溫低於38.5,建議只需要物理降溫,六個月內的寶寶建議還是純母乳多哺乳,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在多餵奶的基礎上,再多飲水,保證多排尿,保證皮膚散熱機會增加,這是非常好的物理降溫法。

溫濕敷、溫水澡也是較好的方法。

當體溫超過38.5的時候應該服用退熱藥物,藥物的作用就是強迫人體增加散熱。

散熱過程主要依賴皮膚排汗過程完成。

所以要配合必要的物理降溫。

在儘可能多飲水的前提下,提高皮膚散熱。

提高皮膚散熱,首先要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

提高環境溫度;泡溫水浴;溫熱毛巾敷身體都可促進皮膚毛細血管擴張。

其實,冰袋可以使局部皮膚血管收縮,對散熱未必有利。

3、孩子發燒時千萬不能捂著。

發燒時孩子穿著過多或覆蓋過厚可影響皮膚散熱。

而且大汗時體內水分和電解質會通過皮膚大量丟失。

對於成人由於體內所儲備水和電解質多,大汗後只是感到口渴;而嬰幼兒體內儲備不足,大汗後會導致脫水。

脫水可造成大腦、心臟等嚴重損傷。

其程度遠遠比發燒嚴重的多。

而且捂著容易誘發高熱驚厥,高熱驚厥是因體內溫度急劇增高,造成大腦出現異常放電活動,出現突發的全身抽搐。

高熱驚厥有非常強的家族性。

再有就是發燒時處理髮熱不當。

高熱時,給孩子穿的過多,貌似避免著涼,實際上降低了體表散熱,將高熱捂於體內,非常容易出現高熱驚厥。

四、常用退燒藥介紹

1、嬰幼兒常用退熱藥為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常用藥物為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和美林布洛芬,又分混懸滴劑和混懸液。

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混懸滴劑濃度為100mg/ml,混懸液為32mg/ml;美林布洛芬混懸滴劑的濃度為40mg/ml,混懸液為20mg/ml。

給孩子使用前一定真正讀說明書,不要被「混懸」混淆。

媽媽們在使用時請注意,混懸滴劑和混懸液的使用說明和使用範圍,美林的混懸滴劑針對小月齡和輕體重,混懸液針對較大年齡和較重體重,兩者有重疊,當體重超出混懸滴劑範圍時就應選用混懸液;泰諾林兩種劑型針對的年齡和體重基本相同,但用量不同。

2、「對乙醯氨基酚」比如泰諾林的有效退燒時間為3-4小時;「布洛芬」比如美林的有效退燒時間為6-8小時。

當孩子高熱時,可使用兩種退熱藥物交替,以減少藥物副作用。

服泰諾林後3-4小時,若體溫再度超過38.5度,可服美林;若6-8小時後再度升高可服泰諾林,以此交替服用。

3、「對乙醯氨基酚」也稱為「撲熱息痛」,代表性藥物為「泰諾林」;「布洛芬」的代表性藥物為「美林」。

含有這兩種成分的退熱藥物有各種劑型,覆蓋從新生兒至成人。

家長選擇藥物時,一定注意劑型。

就兒童來說,就有幼兒型和兒童型之分。

每種劑型藥物濃度不同,使用劑量也不同。

如果母乳媽媽高燒也可以考慮這兩種成分的退燒藥,不影響餵奶的。

4、如果未諮詢醫生,也不能同時服用其他含布洛芬的複方感冒藥。

布洛芬的日常最大量為每6小時一次,每次10mg/kg。

(對應於美林小兒滴劑為50mg/1.25ml~40mg/ml,兒童混懸液為100mg/5ml~20mg/ml)。

孩子體重超過44千克,可參考成人劑量600mg/每劑,或2400mg/日,連續服用不要超過7天。

5、泰諾林的劑量是每次每公斤(不是斤)15mg 毫克,四個小時可以給一次。

美林的劑量醫生建議的是每公斤10mg,每6個小時可以服用一次。

6、再次提醒諸位家長給孩子用藥前,一定準確核對藥物劑量。

美林的有效成分是布洛芬,其安全劑量範圍很大,藥物過量後會導致體內散熱過多,也就是丟失水分過多,及時糾正補水,不會遺留不良問題。

再次提醒:用藥安全!

五、醫院就診,發燒了是不是必須使用抗生素

1、發燒時該不該去醫院看醫生,與家長的經驗密切相關。

其實,不是根據體溫,而是根據孩子的「難受」程度。

「難受」包括服藥退熱期間,精神狀況不好——煩躁或嗜睡;食慾極差;嚴重咳嗽和/或呼吸費盡。

所以當孩子的精神狀態不好的情況下,建議家長可以在控制體溫的情況下帶著去醫院就診。

千萬不要帶著正在高熱的孩子等候就診,以防高熱驚厥的出現。

記錄發燒度數及時間,使醫生儘可能全面了解此次疾病過程,同時去醫院不是為了僅僅退熱,因為發燒是炎症的結果,到醫院檢查是為了確定炎症的原因。

炎症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過敏等多種因素。

如果發熱(體溫>38.5度)超過三天,還是應該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血液檢查。

當然,發燒同時出現劇烈咳嗽、腹瀉、嘔吐、皮疹、呼吸困難等隨時就診。

無特別情況,3天是在家觀察的期限。

2、發燒、感冒後,家長和醫生往往希望和推薦進行血常規。

其中白細胞高,同時淋巴細胞高,並不能說明是細菌感染;只有同時中粒細胞高,才可能考慮細菌感染。

應根據病史和查體確定感染部位,選擇適宜治療。

極少出現細菌和病毒同時感染的情況,當然抗生素+抗病毒藥同時使用應該不常用。

千萬不要認為,咽紅、流涕、咳嗽就一定是細菌感染。

如果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至少超過15×10*9/L和CRP(C反應蛋白)超過30,才可能是細菌感染。

千萬不要把細菌感染擴大化,造成抗生素的濫用。

3、如果發燒是因為病毒感染所致,是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的,更不需要靜脈輸注抗生素。

大家不要認為靜脈輸液時退熱的有效方法。

病毒感染期間使用抗生素,才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引起菌群失調,倒容易出現繼發細菌感染的可能、對於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狀,可用口服藥物,或採用霧化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發燒多少度可以吃退燒藥!

導語:很多嬰兒在夏季或者換季的時候會經常發燒,嬰兒發燒體溫不高不建議打針吃藥,一般建議注重物理降溫以及提高寶寶的腸胃消化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如果因而發燒溫度過高,那就建議儘量選擇副作用少的退燒藥...

火爸朱劍笛建教你:寶寶夏季發燒該這樣應對!

1夏天感冒發燒是很痛苦的,因為不敢開空調也不敢吹風扇。我十幾年前的一次發燒至今還記得,就是在我進大學之前的那個暑假,家裡沒有空調,只有風扇,熱得流汗,但也不敢吹風扇,還穿上了外套。但是現在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