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怎麼辦?婆婆PK媳婦 兩代人的觀念大碰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婆婆說自己養大了那麼多個娃,怎麼可能連個小小的發燒都搞不定呢?媳婦說老一輩的那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就得聽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究竟這兩人,誰說的才是對的呢?

·發燒捂汗 or 少穿衣服要散熱

傳統觀點認為,孩子發燒了捂出點汗就退燒了。

「捂汗」出發點是好的,即通過出汗散熱。

在高溫條件下,汗腺會分泌大量的汗液,汗液蒸發時可帶走熱量,從而起到散熱降溫的作用。

但是由於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發燒時穿得過多,不但難出汗,反而會因為身體無法散熱,體溫繼續升高,誘發高熱驚厥。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在提高室溫的情況下,減少寶寶身體的覆蓋物,少穿衣服不蓋厚被,才有利於散熱。

·發燒一定要吃退燒藥 or 物理降溫才是最好的

一味的認為發燒就要吃藥,或者是發燒了只能用物理降溫,都是不正確的。

一般來說,體溫在38.5℃以下,可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如多喝水,洗溫水澡,貼退熱貼,用溫水擦身,冰敷等等;體溫超過38.5℃,就要及時服用嬰幼兒專用的安全退熱藥物。

使用退熱藥,除了參考體溫值外,還要考慮體溫上升的速度。

如果體溫上升很快,那麼應該儘早服用退熱藥;如果是緩慢上升,可以繼續使用物理降溫,進行觀察。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體溫上升速度緩慢,或未超過38.5℃,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體溫上升速度快,或體溫超過38.5℃,應口服退熱藥。

·退燒藥可以按成人劑量減半 or 要吃嬰幼兒專用的退燒藥

嬰幼兒應服用嬰幼兒專用的退燒藥,不可採用成人退燒藥減半的方法。

寶寶與成人不僅體重不一樣,而且在生理、病理方面也有著差異,隨意將成人退熱藥減量後再給寶寶服用,容易出現問題。

一定要給寶寶服用嬰幼兒專用的退熱藥品。

通常兒科醫生推薦的嬰幼兒退熱劑主要有兩種成分: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

在服用退燒藥的時候,要尤其注意劑量。

以布洛芬為例,口服每次5-10mg/kg,每6小時一次。

如最常見的兒童退熱藥美林布洛芬混懸滴劑,其說明書中,便有專門針對6個月-3歲兒童的劑量說明,根據不同年齡段和體重提供了精確的劑量說明,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體重和年齡快速判斷應該給寶寶服用多少劑量,給藥更加安心。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選擇嬰幼兒專用的退熱藥品,如美林布洛芬混懸滴劑,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混懸滴劑。

當孩子高燒不退時,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交替使用兩種不同成分的藥物;交替使用的話,建議兩種成分的間隔使用時間在4小時以上。

例如先給寶寶服用美林布洛芬,觀察4小時後仍然高熱,再使用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

·發燒一定要打針 or 能吃藥就不打針

相信不少人都認為:「寶寶一直發燒,說明病情很嚴重,而且燒久了容易燒壞腦子。

給孩子打退燒針或是輸液,可以好得更快。

」其實不然。

發燒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應,能夠產生對抗病菌的抗體,促進人體恢復健康。

一發燒就打針,並不有利於寶寶免疫系統的成熟。

因此,當寶寶體溫低於38.5℃,可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並密切監測體溫的變化;如果出現高熱,即體溫超過38.5℃,再及時服用退熱藥,以防高熱持續過久,影響其他器官、組織的功能。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給寶寶退熱,應該遵循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給藥的原則。

在家中常備嬰幼兒專用的非處方退熱藥物,如美林布洛芬、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等,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諮詢醫生的意見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再用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感冒、發燒,牢記1張圖,嚴防4種藥!

其實,一般發熱燒不壞腦子,除非是他自身的疾病直接累及大腦,使腦實質遭受破壞,如腦炎、腦膜炎、複雜性熱性驚厥(抽搐30分鐘以上,導致腦缺氧細胞損害)。照著做,不慌不忙護理髮燒娃不要一發熱就主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