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是幫忙、阻止還是不管?請記住這個基本原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孩子們之間的打打鬧鬧是非常常見的,鬧著玩的時候當然是不用再在意,但是如果真的遇到強烈的撕扯、惡意的挑釁或者是大打出手,父母應該怎麼辦,是幫忙打回去、是阻止雙方還是直接無視任由發展呢?恐怕心理學教育專家的話,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美國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喬治·斯派維克進行了一項歷時25年的研究,闡述了「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解決」這一家庭養育準則的深刻意義。

無論多小,把問題交給孩子們自己解決

喬治·斯派維克是美國的一位知名的心理學家,他經過25年對幼兒的研究,特別是對那些幼兒園的孩子的觀察,最後,他發現,那些最能自己解決問題的孩子,常常是那些人際關係好、學習成績也較好的孩子。

因此,喬治·斯派維克認為,擁有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孩子,即使在解決問題時失敗,他們未來也能更冷靜地面對困難,這些孩子也最容易成為懂得找到最佳解決方案的那些孩子。

他倡導每個孩子都能養成從小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他的理念也受到了無數美國家庭的認可。

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會帶來的三個正面效應

1、斷絕了心理依靠

有人說,「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為什麼常常看大人?那是因為大人保護過多導致。

」這些孩子也大多數有心理依賴,致使他們每當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便是尋求幫助,久而久之,這種心理模式便會內化成他們的行為準則。

這種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其他方面,比如他們可能不僅在被人欺負時不還手,而是等待大人幫助,他們還可能會在玩具被搶時等待大人索回、跟小同伴吵架時等待大人還嘴……

2、養成自己解決困難的習慣

當一個孩子真正承擔起一件事情的責任時,他們是會自己想辦法解決的,那些選擇迴避困難的孩子,常常是因為父母給了他們太多的依賴。

從孩子嬰兒期開始,玩具掉了孩子自己撿、被爭搶玩具孩子自己面對,父母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的習慣。

「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解決」的根本,並不是父母置之不理,而是聰明父母幫助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他們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自我學習與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們通過自我解決在跟小夥伴的矛盾的過程中,他們常常能很快地掌握規律——哪些解決方法是可行的,哪些會激化矛盾引致更多的摩擦,怎樣的應對能緩和矛盾……這種技能是父母幫忙時孩子們不能獲得的。

所以「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解決」,孩子們也會在多次嘗試中,學會如何與人更好地交往。

如何避免孩子受傷

有句話叫做:「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理性的父母不會為了保護孩子,而永遠地把孩子藏在身後。

適當放開手、對孩子多些信任,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當父母嘗試這樣做之後,慢慢地,你便能發現孩子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即使有時候會失敗,有時候也不可避免地帶一些小傷。

1、先靜觀再適時出面

對於孩子之間譬如搶玩具、搶食物或者是意見不統一而導致的相互打鬧,父母一定不要立即阻止,而是在孩子看不見的地方觀察,看孩子之間的打鬧是否超出正常尺度,是否有緩和的餘地,孩子們是否有自己解決的意識,如果只是輕微的且邊打邊在尋求商量,一般這種情況下孩子們是完全可以自己解決的。

如果打鬧越來越嚴重,有大幅度的推搡撕扯,這個時候父母還是應該出面調停,切忌責罵其中的某一方,這樣只會導致越來越嚴重。

2、對於以大欺小、霸凌傾向的孩子堅決回擊

正常孩子正常打鬧,可以理解,可以自己解決,但是對於個別天生比較強勢、或以大欺小、或有霸凌傾向的孩子,一回商量著解決,二回就必須堅決回擊了。

如果在學校遇到這種性格惡劣的孩子,欺負自家孩子的時候,第一時間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妥善解決;如果能解決當然好,如果打人者頑劣不改,有必要讓孩子堅決回擊。

性格強勢或惡劣的孩子,多半也是撿軟的捏,害怕他人更強的,所以回擊是最好的方式。

無論是哪種情況,記住一個原則:多數時候,孩子們自己才是那個最佳的問題解決者!

所以,爸媽們,別小看你家孩子,把「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解決」,你常常能遇到驚喜——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越來越好。

注意孩子的情緒調節,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成長的關愛是最有利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6歲前如果學會這種習慣,長大一定了不起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有些事情,遲了就來不及了,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故事1: 公園裡,兩個陌生的中國孩子由於爭搶鞦韆而發生肢體衝突。藍衣小孩(下面稱小藍)大概3~4歲,跑到爸爸面前,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