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過度呵護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年齡小,很多事情還做不了,做了也做不好,讓孩子做事情還不夠自己提心弔膽的。

因此,家長就大包大攬,包辦孩子的一切。

家長也許並沒有認識到,這種事事包辦的做法反而會害了孩子,會損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還會阻礙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發展,長此以往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生活中,家長必須學會適當放手,這才是真正對孩子的有利的教育方法。

家長適當放手,孩子才會有動手實踐的機會,才有學習的機會、成長的機會。

孩子的勞動能力、處事能力會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得以提高;孩子對家長的依賴程度也會降低,逐漸地學會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家長適當放手,就是給孩子更多探索世界的機會,這是孩子應掌握在他手中的權利。

孩子摸摸這動動那,常被家長視為「淘氣」、「調皮」、「不懂事」,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那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樂趣,更不知道他們的阻礙讓孩子失去了很多探索學習的機會和樂趣,往往就是在這探索中,孩子會迸發出驚人的創造力。

家長適當放手,孩子的意志力就能得到很好的鍛鍊,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並加強獨立生活的能力。

沒錯,家長就是要摒棄包辦代替的教育方法,適當放手,用「真愛」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1、適當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目前,孩子的動手能力差,獨立性弱,究其原因,和家長總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有很大的關係。

生活中,很多家長總是怕孩子做不好而包辦孩子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各位家長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其實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地不利。

因此,家長應該『』狠」下心來,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樣,孩子才能減少對家長的依賴心理,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2、適當放手,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

孩子6歲後,自我意識增強,如果家長總是幫孩子打理好一切,不利於孩子自主性、獨立性的培養,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成長也有著消極作用。

當孩子長大後要走進大學、邁向社會的時候,他必定是手足無措。

包辦會剝奪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因此家長應該適當放手,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安排自己的時間與生活。

3、適當放手≠放任

教育孩子,家長適當地放手是必要的,但這並不意昧著對孩子的放任,放任不管同樣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所以,家長放手管教孩子的時候,也要適當地引導、教育,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家長對孩子放任不管,任由其自由成長肯定是不行的,面對「枯燥」的作業,充滿誘惑的動畫片和手機遊戲,孩子可不會合理安排時間,這就要求家庭給予約束,制定一些制度,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愛和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

愛的本質是要給孩子自由、寬容、欣賞,而溺愛的本質則是管制、包辦、批評。溺愛不是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其背後的心理基礎是恐懼和不信任。

是時候讓自己當個懶媽媽了~

孩子的出生會激發媽媽們身上的母愛潛質。在寶寶出生以後媽媽更喜歡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恨不得自己能隨時隨地為寶寶做所有的事情。媽媽們都想在寶寶面前標榜自己的無所不能,願意把「女超人」的標籤貼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