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那麼污,跟她學育兒靠譜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娛樂圈毒奶
當了媽以後,最想幹的事兒莫過於把孩子教育好,但如何教育,教育成啥樣都是未知。
於是,我們尋求各種方法,借鑑各種經驗,探尋各種渠道,即便成不了虎媽,也至少能把孩子培養進北大,清華啥的。
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如自己的願,到底孩子培養成啥樣算成功?眾說紛紜。
咪蒙說:我覺得,把孩子培養成德藝雙馨的主流寶寶、成功寶寶,這很好,但不是唯一選擇。
我認可咪蒙的觀點,但我更希望我的兒子成長為唯一的自己。
我曾經跟兒子說,如果讓我重新教育你的話,我一定會換一種方式。
兒子問:那你想把我培養成啥樣?我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回答,只回了兒子一句:反正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兒子聽了笑得很不節約。
到底如何做好媽媽培養好孩子,我們且看咪蒙如何育兒,是否有可取之處:
大概是因為像我這樣不要臉的媽媽太稀有了吧。
本人就是親兒子的高端黑。
咪蒙在她的《五歲熊孩子教我的事》一書序言裡這樣說道。
01不要標準寶寶
我知道,市面上流行的是成功小孩、主流小孩、優秀小孩、聰明乖巧、多才多藝、知書達理、英語班、鋼琴班、芭蕾班、模特班成為人氣最旺的標準寶寶製造車間。
我就奇怪了,為什麼不能有冥想班、捉蟲子班、玩泥巴班?為什麼我們嘔心瀝血,就是為了把寶寶培養成一個樣?
感覺現在的家長都在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標準寶寶。
人家的寶寶會奧數,我家的寶寶就要會英語;人家的孩子學鋼琴,我家的寶寶就要學繪畫;人家的寶寶考第一,我家的寶寶也不能甘心第二。
滿大街的某某教育學校就是被這些家長催生出來的,仿佛自家的孩子如果啥特長也沒有,就低人一等了,就臉上無光了,從小就把孩子禁錮在成人的思維里。
我至今慶幸兒子小的時候沒有送他去這個培訓班那個特長班的,兒子擁有最多的就是他隨意的快樂。
我希望他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個不流於俗的人,一個不諳世事的人,一個跳出規則的人。
當然,他也有不要成為這種人的權利,讓我意淫一下也不行嗎?
02父母長期沒空陪小孩,就是犯罪
我一直跟兒子說,將來不給他帶寶寶,但可以在他和媳婦打不開點的時候幫他帶兩天。
兒子也表示認同,但卻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反對,他們的話似乎如出一轍:到時候你想帶人家都不給你帶,你還不巴結著給兒子帶,你想孫子人家都不讓你見。
教育子女是父母自己的事,現在反倒像是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養的,仿佛不給兒女帶孩子就大逆不道似的。
我的兒子也是公婆幫帶的,但我從來沒離開過孩子身邊一天。
暢銷了好幾年的育兒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有句話我深刻認同:不親自帶自己的孩子就是瀆職。
我們是不是也像咪蒙一樣試問一下自己:當父母的,有沒有竭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最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呢?雙方都要上班的情況下,有沒有把下班後的時間、以及周末拿來陪小孩,關注他想做的事,帶他一起去認識世界、享受人生呢?
我們信誓旦旦地說,我們在忙工作忙事業,忙著成功,為了孩子去賺錢,何必要給自己冠上這麼冠冕堂皇的標籤呢?
《富爸爸,窮爸爸》里就有一句,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像早教專家小巫說的,沒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人24個小時都賠進去,只有重視與不重視。
如果你把孩子當成最重要的會議,再忙都能抽出時間。
03給孩子做飯,哪怕你只會黑暗料理
沒結婚時啥也不會幹,甚至沒進過廚房。
當了媽,啥都會幹了,因為升遷了,明白養兒方知父母恩的道理了。
從喝的水到餵的奶吃的飯,那是層層把關,生怕有哪怕半點的疏漏都不能原諒自己。
人們常說喜歡吃媽媽做的是,專家解釋說,其實是孩子在13歲以前熟悉了媽媽做飯的味道,倒不真一定是媽媽做的飯有多美味。
兒子上中學的時候上課早,7:00就要到校,我每天5:00起床給兒子做早飯,雖然天天都是西紅柿雞蛋面,但兒子依然吃得香。
我曾經問過兒子,天天吃麵不膩嗎?兒子說:媽媽,我喜歡吃麵。
哪裡是兒子喜歡吃麵,他分明是喜歡我每天早晨對他的陪伴,看著他出門,囑咐他小心過馬路,注意安全。
至今兒子都喜歡我包的餃子、烙的餅,做的糖醋排骨、紅燒雞翅,炸的耦合,茄盒。
不一定是要做多麼驚天動地的美味食物,而是享受做飯吃飯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親子相處的最美好時光。
現在兒子有空就給我們做飯,與其說是兒子自己喜歡美食,不如說是媽媽的味道誘導他愛上烹飪。
我覺得,只要你不是上市公司總裁,忙到時間以秒鐘計算,那麼,為什麼不試試,每周給孩子做一次飯呢?或者跟孩子一起做一次飯?
04教孩子識字,請加上表演性和遊戲感
孩子的求知慾是非常強的,記得我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看連環畫,什麼《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什麼《神筆馬良》,街頭有租書的小攤,一分錢看一本,我經常就把自己的零用錢拿去租書看,到了六一兒童節,最喜歡的禮物也是去新華書店買書。
之所以喜歡閱讀,都得益於姥爺從小教我識字認數,姥爺常常唱兒歌教我,讓我對學習充滿期待。
雖然姥爺教的都是些老掉牙的歌,但對認知一片空白的我來說無異於新鮮事物。
我有位同事,為了教兒子識字認圖,把全球國家的國旗和貨幣製成卡片去教兒子,可謂費盡心思。
現在有許多現成的書籍可以借用。
像各種繪本,都是極好的閱讀工具。
以前我採訪一位幼兒園園長,她說,不一定要刻意教孩子認字,在跟孩子一起閱讀幼兒繪本的過程中,孩子對上面的字慢慢熟悉了,就自然而然地認識很多字了。
05孩子不是家庭的核心,要對他權利制衡
在二胎政策沒開放之前,獨生子女似乎就是家裡的小皇帝,一切都要給孩子讓路,仿佛孩子就是家庭的核心。
孩子一哭,全家就得啟動緊張模式,分工合作滿足孩子當下的需求;孩子要睡覺,全家就得保持安靜;孩子怕熱,全家就得跟著開空調,冷也得乖乖忍著;孩子愛看動畫片,全家就得低齡化,每天守著喜羊羊和灰太狼傻笑。
劉瑜說,健康的政治制度的真諦在於制衡。
很多時候,我們給了寶寶無限大的權利,而忘了制衡——要適當地限制他的慾望無限放大,尤其是當他的行為和喜好已經妨礙到其他家庭成員的時候。
如果家裡所有人因為重視他愛護他而無限制地讓著他,那麼,他就會默認為,自己擁有的權利是沒有邊界的,所有人都應當為他讓位。
按照《法國媽媽育兒經》的說法,從孩子嬰兒期就可以開始,不是他餓了,就第一時間送上食物;也不是他想半夜起床7次,父母就跟著睡不到好覺……
孩子長成什麼樣子,與父母對待TA的態度息息相關。
06旅遊這件事才真的要從娃娃抓起
我一直認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帶他旅遊,市內的省內的著名景點,幾乎遊了個遍。
愛旅遊是一種天性,小嬰兒都不例外。
我現在依然記得帶他去野生動物園,他認真逗小動物的樣子,也仍然想著他在蒙山吃煎餅卷大蔥居然要兩個,他的開心快樂和滿足一直歷歷在目。
在旅行途中,因為太多新鮮事物的刺激、太多新鮮的情緒體驗,一定會呈現出最快樂的狀態。
兒子四歲時爺爺奶奶帶他去北京,他對北京的景點至今記憶猶新。
旅遊中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一定是印象最深刻的,勝過一切說教。
旅遊帶給他們視野上的拓展是無法否認的。
今天讀咪蒙的這本《五歲熊孩子教我的事》真的感觸太多,也許真的像開頭我所說的那樣,如果讓我重新再教育一次兒子的話,我也許也會像咪蒙這樣,好好記錄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而不是像今天這樣全憑記憶,我也想像咪蒙這樣有創意地記錄孩子。
好在兒子至今依然快樂陽光地成長著,這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喜歡的。
希望將來有一天,我可以有創意地記錄我的孫子孫女的成長,以表達我對TA們無盡的愛。
~END~
不是寶寶想賴著父母,而是你親手把他培養成了「啃老一族」
當下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的年紀在25-40歲之間,肢體健全,智力完善,但是卻賦閒在家,既不找工作,也不參加各種考試,就只是等著父母養,這些人我們通常把他們叫做「啃老族」。孩子成為「啃老族」並不是毫...
與兒子親密相處第一步,學會打開正確的生氣方式,你做對了嗎?
很多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幻想著卸貨後重新精神煥發,成為新一代時尚辣媽。有了孩子後才發現幻想和現實的距離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特別是當你生出的這個小東西性別是男的時候。不禁得仰天長嘆:我這是做了什麼孽,生...
一到五歲寶寶管教技巧大全
1-2歲寶寶教育技巧:2歲前後的小壞蛋有多壞,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最突出的表現包括:不字當頭、打滾撒賴、一意孤行、占有欲強、自私霸道。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
楊瀾的科學育兒經: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楊瀾大家都認識,我也是從小看正大綜藝,每天星期六就記得要在下午4點看。不過後來沒有了。所以我好久沒有看過楊瀾的節目。現在的楊瀾以為人母,在養兒育女的路上也會有許多磕磕碰碰的事情。楊瀾說,自己心...
博學多才的孩子,離不開媽媽在這些方面的做法
小孩在我們的期盼聲中一天天長大了,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陪著孩子一起快樂成長。育兒路上,眾多媽媽都費盡心思,想盡辦法,目的就為給孩子尋找最好的育兒方式 、育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