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孩子們並不需要一個像媽媽一般的爸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爸媽營說
本文是今天【爸爸教育專題】第五篇,
今天的專題所有文章,都是討論關於爸爸教育相關的內容。
這一篇,講得非常客觀,也比較嚴謹。
媽媽無法替代爸爸的功能,而爸爸,也請別把自己「奶爸」起來。
更多的參與,更多的責任,更多的榜樣力量,
這才是孩子們需要的爸爸!
如需查看更多,關注爸媽營,
在首頁輸入框中回復【爸爸】,可查看110篇【爸爸教育專題】文章。
本文由爸媽營內容合作夥伴【積木育兒】授權爸媽營轉載,其微信號是:jingguanyuer,歡迎關注!
一位媽媽留言說:
我兒子5歲了。
他最近跟其他小朋友玩,如果其他小朋友提到說,他們的爸爸帶他們做了什麼有意思的事,我兒子就會吹牛說,我爸爸也帶我去了哪裡哪裡玩兒,比你們玩過的更好玩。
他分明就是撒謊呀,他爸爸在外地工作,根本沒法陪他。
我聽著一邊覺得好笑,一邊覺得心疼。
請問,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這是一個聰明的小孩。
他在表達自己的期待。
說出來的內容是假的,期待卻是真的。
這個小男孩的期待里,傳遞出幾個信息:
1)我期望「我的爸爸比你的爸爸厲害」
這是小孩子自豪感的一個重要根基。
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整個社會對父親的期待。
我們此前提到過,這個社會對父親們的期待就是更加功利化的:作為一個男人,你最好要堅強隱忍,要有自己的事業,要能夠賺到越多越好的錢,要在跟其他男人的競爭中顯出自己的優勢,千萬千萬不能太「窩囊」。
我還經常會聽到一些女性,在因為男人表現得不夠成功、不夠大氣時,撒嬌或者指責男性,比如來一句:「你還是不是個男人?」但我很少聽過男人對女人說類似的話。
電影《駕駛課》中的那個少年,聽到父母離婚,讓他最憤怒的事情是:「爸爸,你作為一個男人,怎麼能夠讓她甩了你,而不是你甩了她。
」
「勝利功能」對孩子們如此重要,以至於他們並不在乎自己的父親是否是通過違法犯罪獲得勝利的——從這個角度上看,這是貪官污吏、黑社會老大層出不窮的一個家庭無意識根源。
——《父性》李夢潮序言
這樣理解下來,很多為了賺錢、為了求功名而遠離家庭的父親們,他們更多是認同了整個社會對男性的強大暗示和期待,而非「不顧家」這麼簡單。
所以,一些媽媽希望丈夫多參與孩子的成長,對丈夫進行的「不顧家」的單薄指責,顯然抵不過男人內心強大的、類似求存在感的核心欲求。
而在我看來,若做母親的明白了這一點,可能對另一半的抱怨會更少一些。
不少男人並非「不在乎這個家」,而是的確有他們的「不得已」。
憤怒消解了,更有效的解決辦法才成為可能。
2)我對爸爸的期待,和對媽媽的期待是不一樣的
上面這位媽媽提到,孩子在「吹牛」。
其實這是一種類似秀肌肉的比較。
孩子們越長大,越可能在一起比較各自父母。
我聽過很多小孩子夸自己的媽媽漂亮,但夸自己的爸爸高大、強壯。
這就是孩子們對父母的不同需求。
(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媽媽」形象包含的,更多是一個待在原地、構建起一個家的存在,美好且溫暖就足夠了。
「爸爸」形象則需要更有力量一些,因為,只有爸爸有力量,才有可能帶我走更遠的路,陪我看更寬闊的世界。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在強調爸爸捲入育兒這件事,但是這中間可能有一個誤導,那就是要求爸爸也像媽媽一樣,去無微不至地貼心照顧和陪伴小孩。
這種要求父親參與育兒的呼籲很多,但是總也無法實現。
為什麼呢?
首先,孩子們並不需要一個像媽媽一般的爸爸。
其次,「做奶爸」是違反父親們心底對自己的基本期待的。
這與父親們長期認同的那個有硬度的男性形象完全相悖。
我聽過很多媽媽們抱怨說,「我把一篇很好的育兒文章轉發給我丈夫,他不僅不看,還朝我發脾氣。
」
這裡頭的道理就是,媽媽的轉發行為,加上很多文章的內容本身,對於父親們更像一種打破他原有價值體系的入侵和指責行為,所以,他們會防禦性地關閉自己的大門,乾脆裝作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所以,我在強調父親捲入育兒的過程中,一般會建議,父親們一開始並不需要知道那麼多,或者做的那麼複雜,只需要多陪孩子玩兒就可以了。
陪孩子玩到哈哈大笑,以及帶孩子外出見更多世面。
不用那麼刻意,父親的懷抱和大手,父親強有力的背影,都會引領孩子朝著更廣闊的世界走去。
上面這兩點,是孩子表達出來的信息。
後來,有位媽媽又告訴了我更多。
這位媽媽說,她的兒子平時非常貼心,是個小暖男一枚。
如果媽媽有個感冒,身體不適,就會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
我聽著很心疼。
如果這個家庭繼續這樣的狀態,對孩子的健康發展是有很大阻礙的。
很多心理學家們都強調,3歲以前媽媽最重要。
的確如此。
但是3歲以後,父親就必須逐漸捲入孩子的成長了。
我們承認,父親需要忙碌於自己的事業。
有時候,孩子僅僅是看到父親一個忙碌的背影,就會從中得到榜樣的力量。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情況是,很多孩子,甚至連父親的忙碌背影都看不到。
許多年以前,父親們在田地里或者在家庭作坊里勞作的時候,儘管他們也並不總去陪伴孩子,但是孩子卻能夠看到父親熟練、有力的勞作身影,看到父親擺弄工具時候的專注,看到父親的工作場所以及父親的收穫。
這些都是極好的早期教育啟迪,引領孩子們在汲取到父性力量的同時,得到性別角色的有力引領。
然而,現代家庭里,父親們都在辦公室里工作,甚至長期在異地他鄉工作。
當這些父親們回到家庭里,要麼默默地待在家裡,要麼因為需要消遣一天的疲憊而守著電視或者手機,其實這些都讓「有力量的父親」化於隱形。
這會造成兩個直接的後果,第一個,父親的榜樣作用是大量缺席的。
第二個,孩子和母親關係過於緊密,無法分離。
尤其是家有兒子的需要警惕。
無法和母親分離的男孩,是沒辦法長大成為一個真正的男性的。
不僅僅是孩子缺乏榜樣的問題。
丈夫的缺席,還容易造成妻子的情緒低落。
這個時候,家裡那個小男孩很容易「補位」成為媽媽的小丈夫。
在八卦新聞里,我看過有人讚賞張柏芝的大兒子,在參加活動時候得到一樣好吃的,也捨不得碰一下,決心要留下來,帶回家給媽媽。
看起來是個小暖男,其實很讓人心疼:這個小男孩,已經開始扮演起了爸爸應該擔負的責任,像個小丈夫一樣在照顧、溫暖媽媽——而這一切,絕非一個小孩子應該承擔的。
《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就是個生活在脂粉堆里的男性。
雖然他得到了母性的、無微不至的照料,但是卻完全失卻了男性的很多特質,以及入世、求進取的動力。
哪怕這樣的男孩長大後有一定的社會成就,他們也很難與媽媽分離,他們的親密關係也很容易出現問題。
少一些指責,多一些理解。
理性地呼喚父親們的回歸,這將是中國家庭一個任重道遠的任務。
有任何育兒問題?
爸媽營有3-12歲6000多篇親子教育文章!
↓↓↓
喪偶式育兒到底有多可怕?別讓你家老公成了擺設
有趣有料的漫畫育兒知識科普,你的育兒幫手,媒體轉載請聯繫本作者,歡迎轉發分享先來講個段子:某天我正在玩遊戲,爸爸忽然推門而入,看著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愣了一會什麼也沒有說就出去了,我還沒反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