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遊戲,讓「熊孩子」乖乖配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要真正懂孩子,走進孩子的心裡,就需要使用孩子的語言跟孩子進行溝通,而遊戲就是很好的溝通橋樑。

很多時候,巧妙使用遊戲來管教孩子,能夠春風化雨,避免出現很多哭鬧和「戰爭」。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當孩子太興奮時

孩子有時會因為太興奮而大聲尖叫,時不時還會拍桌子、敲打玩具,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小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比較弱,無法做到收放自如,興奮起來就變成了脫韁的野馬,而興奮情緒需要宣洩,最直接的就是用行動表達。

大部分情況下,大人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就會進行制止:「不要叫,不要瘋,不許敲玩具。

」結果常常並沒有效果,有時還會起反作用,最終以孩子大哭、大人生氣而收場。

孩子在搗蛋時(這裡的搗蛋是指孩子那些不觸及原則的行為),往往也是他們缺少愛的時候,他們通過搗蛋來尋求大人的關注。

很多時候,搗蛋的孩子內心是非常脆弱的,他們會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愛。

因此,當孩子搗蛋時,家長先要看見他們背後的情緒,先接納情緒,然後才能從內在激發孩子的合作意識。

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行為,第一反應一定是呵斥和制止孩子,這時很可能就會忽略和傷害孩子敏感的心,而且並不能真正解決孩子搗蛋的問題。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當孩子和父母對著幹時

小孩子經常會從各方面來證明自己是「強大」的。

這種情況對於1歲以後的孩子很普遍,比如你剛強迫孩子完成了一件事,卻發現接下來的事情他不再配合了。

他們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找掌控的慾望,因為之前被壓迫,所以現在就要反抗。

小孩子在出現和大人對著幹的情況時,可以做一些遊戲讓小孩子有一種自己做主的感覺,這對於管教孩子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孩子越能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就越不容易和大人對著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3個年齡段的孩子千萬不能打,打了出大事!

父母的雙手是用來擁抱孩子的,而不是用來打孩子的。但是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火,甚至會對孩子動手,老一輩的人更是認為只有打才能教育孩子。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以下3個階段的孩子千萬不能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