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家庭早教?家庭早教怎麼做?你應該知道的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何要早教

早教是胎教的自然銜接,在胎兒出生前,一部分父母會給寶寶做胎教,比如胎教音樂、胎教語言、胎教撫觸等,這些刺激會在胎兒的腦部形成一定數量的信息,並且對胎兒的感覺器官、大腦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促進神經元結構的形成。

其實,對新生兒的教育是胎教的進一步延續和深化,也是胎教和幼兒早期教育的銜接,有助於開發幼兒的早期智力,意義重大。

  • 三年的大腦發展黃金期

  • 寶寶從出生到6個月之內是大腦細胞增殖的高峰期,到3歲以前則是神經系統髓鞘形成的高峰時期。

    新生兒和胎兒一樣,不僅需要充分的營養供給,還需要外界給予持續不斷的適度刺激,才能進一步地促進他的神經系統發展。

    所以,胎教和新生兒的早期教育是互相自然銜接的。

  • 感覺+視覺+觸覺的刺激

  • 孩子出生時大腦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神經細胞還未成熟,神經纖維也沒有完整的髓鞘,相互之間的聯繫幾乎沒有形成。

    在寶寶剛出生時,就應當給予他大量的感覺器官刺激,通過感覺細胞傳達到大腦,這樣才能促進神經細胞的成熟。

    另外,同時還要給予他各種聲音的刺激,其中包含語言和音樂。

    這種適度和適時的感覺、視覺、觸覺的刺激,也正順應了早期教育的內容,兩者之間是相互緊密聯繫的。

嬰兒期是早期教育的啟蒙期

看著新生兒純真無邪的小眼神,父母總會覺他除了吃和睡外什麼都不懂,怎麼教育呢?其實,新生兒出生後就能從各種嘈雜的聲音中辨認出自己的母親,只是他的表達能力有限,無法告訴你他有多聰明,所以千萬別小看他的能力。

如果說新生兒只知道吃和睡,那麼人生的早期教育就應該從嬰兒期的吃和睡抓起。

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教育孩子遲早要做,那為什麼不早點開始呢?父母越早開始做出這方面的努力,孩子將來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會越小,但收穫一定不小。

  • 規律應該從嬰兒期建立

  • 美國的心理學家對那些智力超群的孩子研究發現:他們都有一個良好的睡眠規律,且睡眠質量佳。

    相反地,對那些有多動症的孩子研究發現:他們在嬰兒期都有不規律的睡眠習慣,且睡眠質量不佳。

    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專業研究也證實:父母能否成功地就嬰兒的吃睡問題上建立好規律,這件事對孩子將來的情感發展和認知等都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這不僅會關係到孩子身體是否健壯。

    其次,還會影響到他的智力、行為的發展。

    以美國為例,無論是科學的育兒雜誌還是通俗的育兒知識書都強調要給孩子從小設定界限,即遵循規律,並且呼籲這樣的界限設定應該從嬰兒出生後就開始。

  • 嬰兒期問題對成年後有影響

  • 對嬰兒的「早教」可以從規律的餵養開始,給他建立每日吃、玩、睡有節律的生活,這也是寶寶擁有良好睡眠的前提,對他的智力發育有所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國外在孩子還是個小嬰兒時,就會訓練他獨自睡覺,但國內的父母則截然相反。

    其實,在「同床」這件事上,寶寶如果從小在睡眠上就養成了對父母的依賴,這就會讓孩子喪失與身俱來的獨立自然入睡能力,成年後也會造成一些行為、情感發展上的不獨立、怯懦、依賴父母等問題。

  • 感官能力培養關鍵期

  • 感官能力的發展和培養是新生兒時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這也是他發展自身能力的黃金時期,切勿錯過。

    比如,孩子出生後2~3周,他的眼睛就具備了認知色彩的能力,此時可對其進行視覺方面的訓練;2~3周大的孩子還能聚精會神地聽聲音,此時就可以給他播放之前胎教時播放過的音樂,以此來喚起他對音樂的回憶和感受。

    此外,父母還要抓住這個事情,儘可能用簡單的單詞說給他聽,訓練他聽音,為他日後學習說話作好準備。

    在情緒教養方面,此時的孩子也是最易接受的時期,父母要養成日常親切對話的習慣,這對於孩子良好情緒發展有莫大的幫助。

早教教什麼

作為父母,需要具有思辨的頭腦,不要因為看到別人說錯就是錯,別人說對就是對,尤其是在針對孩子的成長問題上。

父母需要客觀分析自己在面對孩子教養問題上的不足,甚至是錯誤,理性思忖孩子成長需要的究竟是什麼,以及作為父母的需求是什麼,兩者之間如何達到平衡。

當父母擁有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後,也才會有教育的審美能力,才會產生有質量的選擇,知道孩子早教該學什麼。

早教首先教育的是父母

早教首先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本身。

孩子的成長是建立在父母的自我成長之上的,因為所有教育的選擇都是父母思想的體現。

如果不能從兩人世界的夫妻成熟蛻變成三人世界中的父母,那麼就極有可能會對早教做出錯誤的判斷:一種是早教等同於應試學習;一種是認為早教不需要。

只有當父母能夠正確認識了早教,才會能意識到陪伴孩子成長才是早教的核心價值,父母的角色無人能夠替代,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只有父母學會了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處,並且在相處的過程中理解孩子的行為,通過不斷完善自我、家庭的教養氛圍,從而才能在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成長所需要的成長元素,這才是早教學習的第一步。

  • 在家庭教育中汲取素材

  • 早教需要父母根據家庭情況進行選擇,所以父母需要根據孩子早期發展的個體差異,全方位的考慮孩子成長的需要都有哪些,能滿足孩子哪些需求。

    比如,一個搞藝術工作的母親,她的家庭就充滿了藝術氛圍,所以她可以提供給孩子足夠的認知藝術的機會和藝術體驗。

    在農村生活的家庭,可以藉助先天的自然條件,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並了解自然風貌。

  • 通過外界獲得成長機會

  • 父母作為早期教育的實施者,並不能包辦所有的家庭教育。

    因為,當父母客觀地分析自我後,會意識到在某些方面自己的能力無法完成對孩子早教的部分時,就可通過外界的資源來完成對孩子早教的補足,比如幼兒園、早教機構等。

    但這種補足必須結合孩子的特點、父母的能力,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互補。

    比如,一個不知道應該怎麼和孩子玩的父母,就很可能需要藉助一個親子班來開拓自己的思維,從而學會如何與自己的寶貝玩耍的技巧,這就是一個補全的過程。

  • 早教重在心智培養

  • 人生下來就進入了家庭,在家庭中就已經開始在接受早期教育。

    如果將早教延伸至孩子出生之前,即母親肚子裡的胎教也可稱為早教,可見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此外,早教更多的是一種能力培養,比如體能、智能、心理能力。

    比如,一個人如果沒有從小建立起自信心,那麼他就不可能會想要自發地去做事,即使他具備了做事的技巧,但他也會自我懷疑,一旦在別人的敦促下去進行,只要有一些小小的困難就會絆倒他,因為在心理上他缺乏成事的信念。

    所以,讓孩子從小感受到來自家庭給予他的安全感,父母教會他的意志力,從生活中領悟到的目標感等,其實這些遠比其他學習技能都重要得多。

陪伴的價值

在時間、金錢和陪伴這三個方面中,現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更願意付出的多半是金錢。

然而,在孩子成長這件事上,多花些時間和陪伴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上,遠比多付金錢更重要和有效,尤其是在孩子人生頭一個5年里。

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想要培養出出色的孩子,則必須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陪伴,有時這樣的付出是無可估量的倍值。

當小嬰兒嗷嗷待哺來到這個世上時,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覺得:眼前這個小不點那麼小,一定什麼都不懂。

所以,他們就會想當然地認為在孩子成長的最初5年~6年的光陰中,父母並不是無可取代的,於是隔代教養的現象在如今屢見不鮮。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在孩子成長的最初幾年,乃至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這一點至關重要。

如果父母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孩子,那就可以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地做出不同的、更好的方式來培養孩子,並扮演好作為他人生中第一位導師的角色。

  • 做好第一任老師

  • 父母的日常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

    比如,當父親在遇到交通堵塞時能保持平靜,處變不驚時,那麼他的孩子就很可能從中學會自我控制。

    當母親在逛街時,只是隨手把地上發現的雜物撿起,那麼他的孩子就很可能從中懂得什麼是社會公德心。

    當孩子看到父母對服務員表示感謝時,他們也就學會了禮貌待人和尊重的含義。

    如果父母是信守諾言的人,那麼孩子自然知道什麼是信任。

  • 早教的基礎是家庭

  • 談論早教、良好的早教,其基礎必須是基於家庭的。

    也就是說,如果家長對孩子有要求,那首先家長自己也必須做到「言傳身教」。

    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反而寄希望於通過教育機構去做到,則無異於緣木求魚。

    我們每一個人性格或行為特質都有父母一方或雙方的影響,這恰恰源自於他們日常的言行舉止,這也會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產生影響。


金寶貝國際早教徐州中心免費預約試聽:http://www.xzgymboree.com/

微信:qss_188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的核心在家庭

隨著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早教,他們相信把孩子送進早教機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孩子就可以變得優秀,其實不然。「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

嬰兒出生一個月內可以做哪些互動?

新生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吃和睡,很多寶媽覺得,這時候只要讓孩子吃飽,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想法與做法都是錯誤的,而嬰兒在出生之後,就要在育兒的過程中,和他們不斷的互動,和寶寶互動的過程中,嬰兒會很...

打破傳統早教模式,讓寶寶贏在起點

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早期教育逐漸被每一個家庭重視,0-3歲寶寶的教育和教養問題越來越被社會關注,在今年召開的「兩會」上,「早教」成為熱詞,眾多代表和委員圍繞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