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爸爸一定要參與孩子的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很多人都用「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來描述中國家庭的現狀。

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但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家庭的癥結所在。

因為,在很多家庭中,「父親」這個角色是習慣性缺失的。

這種缺失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

一是物理上的缺失,很多父親因為工作、出差、應酬等客觀和外在的原因,經常早出晚歸,遠離家庭,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

另一方面是情感上的缺失,即使爸爸們在家,大多數是在玩手機、打遊戲、睡覺,很少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互動,忽略了孩子的存在。

有調查顯示: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的越多,孩子的智商就越高,在學校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更容易成功,家庭也更加幸福!因為性別與思維方式的差異,父親的教育和母親有著很大的不同,如果沒有爸爸的參與,孩子的教育將是不完整的。

那麼父親到底有些什麼重要的作用呢?

1、父親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智商

媽媽們陪伴孩子的方式更多的是講故事、玩室內遊戲、唱歌等,而父親更喜歡用打球、跑步等運動的方式,因此,爸爸更能幫助孩子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還有就是,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相較於母親,父親的耐心可能會少一點。

父親經常稍微講幾句就不耐煩,再把問題丟給孩子。

這看上去也許比較粗糙,但是卻用另一種方式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有助於發展孩子的智力。

2、父親有助於培養孩子沉穩大氣的性格

因為女人特有的敏感和充沛的感情,大部分媽媽的思維方式是比較感性的。

而爸爸則是比較理性的,面對各種難搞的局面時常表現出一種臨危不亂的鎮定,情緒比較穩定。

如果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長,那麼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幫助孩子養成遇事不驚慌失措、不自怨自艾的大氣沉穩的性格。

3、父親有助於孩子形成獨立人格

媽媽喜歡為孩子決定一切,安排好一切,而爸爸的心態則是平和開放,他們鼓勵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動手,自己做出決斷。

因此,爸爸帶大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強的獨立性,在面對困難時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戰勝,而不是向父母尋求幫助。

4、父親有助於強化孩子的性別認同

對男孩來說,父親是男性的典範。

男孩在與父親的交流中,可以從父親那裡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培養出男性氣概。

如果父親缺失,孩子找不到模仿的對象,對於男人的概念就會有所偏差。

同時,男孩在母親溫柔性格的影響下,容易發展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等特點。

而對於女兒來說,父親是女兒人生中接觸的第一位男性,在怎樣與男性交流上,父親比母親的作用更大。

她將通過父女關係來了解與異性相處的模式和面對異性的心理狀態。

那些擁有高質量父愛的女孩,更加開朗自信,她們不會在男性群體中感覺害羞和不自然,她們坦率真誠,內心更有力量。

正是在爸爸媽媽的襯托和對比之下,孩子才會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涵義,使孩子性別角色健康、順利地形成。

5、父親塑造孩子未來的親密關係

男孩在胎兒期和童年早期,主要是受母親的影響。

如果父親缺席,男孩很難突破這種影響,母親的影響就會充斥著他的身心。

以後容易變成媽寶男。

由此可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的角色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那麼,爸爸們要怎麼才能成為一個好爸爸呢?

1.首先爸爸要轉變心態,把自己當做教育孩子合伙人,而不是甩手掌柜,或是媽媽的助手,學著主動承擔一些照顧孩子的任務。

2.多回家吃的,在餐桌上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不要在吃飯時批評孩子,多說一些愉悅的事情,培養親子親密度。

3.和孩子一起運動。

可以跑步、打球、游泳、登山等,培養孩子愛運動的好習慣,鍛鍊他們的冒險精神,並把樂觀積極的正能量傳遞給他們。

4.如果工作很忙,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那就更加注重陪伴的質量。

和孩子在一起時儘量不要談工作,不要玩手機、打遊戲,全心全意地陪伴。

5.如果經常出差,那就多和孩子打電話,聊視頻。

讓孩子知道雖然你不在他身邊,但是心依然在他身上。

6.和孩子共讀。

哈佛大學研究顯示,孩子跟爸爸讀書受益會更多。

在閱讀過程中,男性更容易引發發散性思維,以及更有想像力的討論,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幫助。

7.愛媽媽。

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之間的相親相愛,才是孩子最穩定的安全感,才是孩子最大的快樂。

在孩子的心裡,父親的角色誰也替代不了。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爸爸們千萬不要一時的偷懶,而造成一生的遺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愛缺失,賺再多錢也不是好爸爸!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先來講個段子:某天我正在玩遊戲,爸爸忽然推門而入,看著我一幅欲言又止的樣子,愣了一會什麼也沒有說就出去了,我還沒反應過來,就聽見門外我爸問我媽:咱們兒子叫什麼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