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如何在家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不好,則終身受其害。

很多家長將孩子的習慣養成寄希望於幼兒園,幼兒園固然有系統的教育目標和實施方法,但孩子的生活常規的養成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家庭培養也至關重要。

幼兒教育網指出,那麼,在家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常規呢?

創設適宜的環境

為了讓孩子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中,明辨是非,受到薰陶、感染,養成習慣。

作為家長要為孩子營造家庭教育的環境,在家庭中,可以開展諸如評選最講衛生家庭成員、最懂禮貌個人的比賽。

為了糾正孩子隨地坐和爬,不收拾玩具等不良習慣,作為家長就要以身作則,並在家庭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環境的布置,比如給孩子講禮貌故事、學唱生活兒歌,甚至可以多花點小心思,在地上鋪上有標識型的地墊,將垃圾桶設置成金魚嘴巴等形式,讓孩子們逐漸養成講衛生、懂禮貌的好習慣。

在日常教養活動,家長要跟孩子用禮貌用語,經常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很自然地正確使用禮貌用語,養成文明禮貌習慣。

設置遊戲情境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培養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重要途徑。

通過設置遊戲情境,引起孩子主動遵守規則,要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孩子亂扔亂放玩具的問題上,機械地去要求孩子把玩具怎麼樣放好可能效果不好,但家長可以用擬人的方法和玩具對話:「小鴨子你為什麼哭啦?」,「寶寶把我亂扔亂放,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寶寶聽見了嗎?怎樣才能讓玩具寶寶不哭了?」孩子就會明白,然後將玩具放回原地方。

通過這樣反覆的遊戲,孩子就會養成將玩具哪裡拿哪裡放,什麼玩具該送什麼地方的常規習慣。

循序漸進地建立常規

在建立孩子常規時,要循序漸進、不能過高地要求孩子,既要考慮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合理負擔,又要考慮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還要考慮應有利於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培養,為孩子充分的、自由的活動創設條件。

比如,對2-3歲左右的寶寶,在培養其生活衛生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時,家長要以極大的耐心,不厭其煩地採取多種方式,給寶寶講解,並加上寶寶喜歡的小遊戲進行練習。

比如:孩子在學習系扣子的時候,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比正常紐扣大的、方便小孩子操作的相應的玩具,讓孩子在遊戲的同時,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

而對於4-5歲的孩子,家長可以著眼於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較多地對孩子的行為結果,進行檢查和表揚,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建立生活常規。

家園合作共築常規教育

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因素,不能僅僅依靠幼兒園去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

家庭教育的配合,會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因此,經常與幼兒園之間溝通交流,尊重並聽取幼兒園的看法和意見,積極主動地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共同為孩子建立一個和諧、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鞏固,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養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孩子與周圍人、事、物的互動過程中隱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只要家長善於捕捉教育契機,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於行為養成的氛圍,使孩子在主動參與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孩子將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能夠獨立面對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兒教育網官網:www.zgyejy.net(長按可複製)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兒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請關注幼兒教育網官方微信號:youerjiaoyuwang,直接說出你的問題,將會有國內知名的幼教專家幫您答疑解惑,讓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