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禮儀教育是培養學前兒童良好道德品質的載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卉

禮儀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展現,注重儀表形象、養成文明習慣、掌握交往禮儀、融洽人際關係,是我們每一個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門課程。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

禮儀既是一個人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精神面貌和文化教養的綜合反映,也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學前兒童期是開展家庭禮儀教育的關鍵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在這裡孩子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響的啟蒙教育。

因此,相對於學校和社會教育,僅就家庭禮儀教育而言,它處於基礎地位,而學前兒童期是學習家庭禮儀的關鍵期。

常言說:「3歲看大,7歲看老。

」這句話並非空談,科學研究顯示,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在學前兒童時期的生長發育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變化。

這個經驗告訴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孩提時代開始培養。

因為學前兒童期正處於個性及品性形成發展的關鍵期,他們的世界觀、道德觀、禮儀觀尚未成形,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學前兒童時期正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抓住這一時期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使孩子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對培養塑造孩子健全、完美的人格將起到重要作用。

任何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有一個培養過程,一旦錯過了培養的關鍵時期,養成了不良行為習慣,將來再去糾正就很難了。

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那些看起來不足掛齒的不恰當行為一旦成為習慣,就會阻礙孩子的發展,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

開展家庭禮儀教育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教育,更應讓孩子主動地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在生活中去感受和體驗,讓美好的禮儀教育潤物細無聲般時時滋潤孩子們的心田。

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孩子練習使用禮貌用語、訓練禮貌行為、鞏固禮儀習慣,使他們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理解禮儀行為的意義,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如:早上起床後要求孩子刷牙、洗臉;吃飯時要求孩子洗手、端端正正坐好、安安靜靜吃飯;外出碰見熟人主動問好;家裡來了客人,熱情招待……國內外家庭教育和育兒專家的科學實驗表明,習慣培養是可以用100天來完成的。

只要家長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抓起,處處嚴格要求,並以自身榜樣示範,逐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其道德修養,促使孩子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

當然,家長應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則一旦制定就必須嚴格執行。

如果孩子能遵守禮儀要求,家長要善於運用肯定性的語言;如果孩子逾越了適用的規矩時,家長必須果斷地作出決定,按規則給予一定的懲罰。

只要長期堅持,孩子形成習慣之後,這些外在的規則就自然轉化成孩子內在的需求,使孩子時時處處體現出良好的禮儀道德素養。

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為規範、是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教育可彌補道德教育操性不強的弱點。

因此,要培養學前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要從開展家庭禮儀教育入手,讓孩子按照禮儀規範,通過親身感知、實踐,逐漸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進而提高道德修養。

(作者單位:安定區幼兒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良好的家庭教育會給孩子一輩子的好處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一出生下來,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語言、心理、行為習慣的養成一開始都是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其影響作用是非同小可。但是,還是有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