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良的家庭教育引發的八大心理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大多數心理問題,原因都很小:童年的情緒印象。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孩子以父母的話和行為為榜樣,不管是好是壞,這些都直接影響他們的思考和行動。

這裡有八個心理問題,因為不正確的教育而產生。

1、焦慮抑鬱,背負內疚感。

作為家長,太過關注,太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時,就有可能反應過度,憤怒的話常常先於判斷脫口而出。

父母不夠友善、理解、開放和接納他們的一些缺點和錯誤,時常批評,甚至因為孩子的某些過錯而打罵他們,可能會使孩子感到沮喪和緊張。

中國人自古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再加上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的生活需要滿足了,我們就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因而成為我們特別關注的一個焦點,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總不甘心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平凡的人。

對於成績差的威脅也同樣如此——孩子處於不斷的壓力之下。

如果你說,「我要告訴你多少次?」或者「你不能更好地學習嗎?」你的孩子會認為你的意思是他是傻瓜和失敗者。

很多孩子也清楚家人對他們的付出和期盼,因此在內心深處也給了自己許多無形的壓力,可是隨著年齡增長,學習程度的加深,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或者無法報答父母家人們的愛和付出時,這樣的焦慮和內疚,很容易讓他無法投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中。

2、不能完全放鬆和休息。

我們經常會對孩子說:「嚴肅點!」、「別胡鬧了!」、「別那麼孩子氣!」。

這樣的短語會造就一個過於認真的成年人,他從來沒有完全放鬆過,他甚至不理解孩子,討厭不成熟的人。

讓你的孩子度過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年,快樂是美好的基本,不要限制他們的玩耍打鬧甚至哭泣,試想當我們感到難過,開心,失落的時候,也需要一個情感宣洩的途徑,孩子亦是如此。

他們只有充分得到放鬆和休息後,才能更好的學習和體會生活。

3、偏激和不良癖好。

如果父母經常告訴他們的孩子,他們闖了多少禍,犯了多少錯給家長帶來多少困擾,孩子很可能會斷定沒有他,每個人都會過得更好。

這會激起他的消及心理開始有意識地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因為他認為自己毫無價值,從而導致自我毀滅行為,比如自殘,對某些事物上癮,如酒精、吸菸、毒品甚至喜歡上極限運動。

你知道什麼對你的孩子更好嗎?簡單的一句話『我愛你就像你愛我一樣。

4、自卑。

如果父母總是拿他們和其他更有成就的孩子相比,會讓他們缺乏自尊或自信心,特別是青少年時期,敏感的他們也會拿自己和別的孩子比較而且自我批評,從而成為一個具有自卑感的成年人。

他們總是試圖表現得更好,而恨自己在一開始就沒有優越性。

不要把你的孩子和別人比較。

並且避免「看起來比你好多了,他比你做得更好」這樣的短語。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只會聽到「你比其他人都差」。

5、信任問題。

不信任任何人的指令將導致:儘管父母總是勸他們的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 如果告訴孩子不要信任任何人,這可能會對他們產生負面影響——把世界視為敵對,到處都是陷阱。

也許他們永遠不會被利用,但他們成年後會很難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際關係。

6、缺乏獨立性,不負責任。

直升機」父母表現出的過度保護和過度控制,會使孩子失去自由成長空間,不利於其獨立性和社會性的培養。

如果父母把孩子關在身邊,不讓他們的孩子做任何事情,或者禁止他們和朋友一起做事或玩耍,孩子可能會成長為不負責任、不容忍和缺乏獨立的人。

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自由,他們就會獨立成長。

7、 缺乏主動性和自我壓抑。

所有的孩子都應該被允許做白日夢,當父母告訴一個孩子這些想法是不現實的,不支持,或嘲笑孩子的一些想法,會導致孩子才能得不到施展和肯定。

導致他們放棄自己的夢想,這樣的孩子不會有自己的意見,缺乏主動性,或領導素質,作為一個成年人,他們可能會沒有的野心。

8、壓抑情緒。

當孩子們經常被要求停止哭泣或抱怨時,孩子就會自我封閉。

這些壓抑的情感久而久之可能變成心身問題。

我們當然有能力避免這些心理問題,你只需要珍惜、理解、尊重和愛你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