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怎麼做,才能給寶寶安全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學家把安全感稱為人的心理免疫系統,良好的安全感是發展完整人格的基礎。

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與媽媽之間的依戀關係,在與媽媽建立親密關係獲得安全感後,孩子才開始將這份信任擴大到外部環境。

4個月~3歲,是寶寶心理安全感形成最關鍵的時期。

媽媽們在與這個階段的寶寶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才能將安全感這顆種子深深地埋在寶寶的心裡。

一歲半前給寶寶無條件的關愛和滿足

當寶寶還沒有出生時,媽媽的子宮讓他們獲得絕對的安全,胎兒甚至還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需要,媽媽就已經滿足了他的這些需要。

在寶寶出生以後,陌生的環境讓他們焦慮,他們開始尋找新的依戀。

1歲半以前,要給孩子提供無條件的關愛和滿足,當寶寶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哭泣時,父母給予及時擁抱和回應,就好似在他的心裡築起一個安樂小窩,使他心靈充滿安定感,身心健康地成長。

陪伴但不干預寶寶的活動

一歲半以後的寶寶,獨立性大大發展,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自己鑽鑽爬爬,走走摸摸。

這個時候父母在陪伴孩子給其安全感的同時,不要過度地保護孩子,要給其適當的自主性。

不要以為陪寶寶遊戲就一定得為他「做」什麼,他需要時,大人及時參與,不需要時,大人就坐在旁邊干點兒自己的事情。

漸漸地,寶寶就能獨自玩耍,只要聽見大人的聲音或者知道大人在另一房間做事,就放心了。

這是寶寶的安全感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水平提升的表現。

給寶寶制定規則和界限

3歲之前的寶寶,世界對他們而言新奇又陌生,一切成年人熟視無睹的現象在他們眼裡都是奇蹟,在這一階段,大人給孩子投射的信息就尤為重要,制定規則和邊界就是在告訴孩子,要遵守秩序和規則,讓孩子知道在界限之內的探索是自由的,一旦違反了規則,就要受到懲罰。

我們制定規則並不是為了限制孩子,我們也並不是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去管理孩子。

相反,我們制定必要的規則,是為了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規範,學習人際互動以及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當規則建立以後就要嚴格遵守,千萬不可根據父母心情好壞來獎勵或懲罰孩子。

不要說破壞孩子安全感的話

•1、聽話!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或者同類暗示性話語:如果你這樣媽媽就更喜歡你了。

——這句話會讓寶寶覺得你的愛是有條件的。

•2、我說不行就不行——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沒有尊重可言,讓親子關係對立和衝突,破壞孩子的公正心,妨礙孩子民主意識、協商能力的發展。

•3、快睡覺,再不睡大灰狼來吃小朋友了。

——這樣嚇大的孩子內心性格膽怯。

要用欣賞、鼓勵、支持的話語代替批評、責備、懲罰,不要要挾寶寶,無論從身體上還是情感上!

每天多次說:媽媽(爸爸)愛你,多次擁抱孩子

多和寶寶交流,就像他能聽懂你說的任何話一樣,每天都跟寶寶說「媽媽愛你」,同時給寶寶一個無限愛意的擁抱!相信這種愛的傳遞勝過任何語言!

我們一定要非常注意我們的面部表情,孩子看到媽媽(爸爸)臉的時候看到的是自己。

如果他看到的媽媽是從容的、有能力,可愛的,他就覺得自己也是這樣;如果他看到媽媽的臉是焦慮的、愁苦的,憤怒的,他同樣會認為自己是這樣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除了大人,原來寶寶也會有戀物情結?

寶寶特別喜歡某個玩具或玩偶,一定得抱著它才能入睡,外出旅行也不能少了它,是不是有戀物癖?媽媽該怎麼糾正呢?其實對小寶寶而言,這些類似行為只能說是「戀物情結」或「戀物行為」,是尋求安全感的表現。寶...

為何孩子別人帶就很乖,你帶就愛哭又黏人?

麻麻是否遇到過醬紫一個「怪」現象:當家裡老人或保姆幫忙帶娃時,寶寶表現得比較乖巧、聽話,吃睡有規律、玩耍更獨立;當麻麻在時,寶寶反而更喜歡撒嬌、黏人、哭鬧,什麼事都要大人包辦,表現得特別「嬌氣」。

戀母情結?快來!教你如何正確「解決」!

還記得第一次哭著找媽媽是什麼時候嗎?還記得滿心期待、投入媽媽懷抱就想天荒地老的感覺嗎?「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還在唱嗎?媽媽,是一個平凡到與每個人都相關的名詞。但是,她所承擔的卻絕對是包含著無與...